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物华史影 > 正文

文苑重宝《仪礼》简
物华史影


图2a 《仪礼》简(局部)


磨嘴子汉墓群,位于甘肃武威城南约15公里处。从杂木河岸 台地的东部直至祁连山麓,在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的 地带内,密集分布着200余座汉代墓葬。甘肃省博物馆于1957年7 月和1959年7至11月,两次清理、发掘了其中的37座。后来被定为 国宝级文物的《仪礼》简,即出土于该地的六号墓中。
六号墓是一座夫妇合葬的小型单室土洞墓。随葬物中有莽币 “大泉五十”12枚,所出日忌木简背面有署“河平”年号的记事文字 一行。“河平”系西汉成帝年号,前后仅4年(前28至前25),此为墓 主生时所经历的年代。由此可推知,此墓的下限当在新莽时期。简 册顺置于男棺盖的前端,分木质和竹质两种,共469支,编为三本, 我们以甲、乙、丙分别称之。简面有勾划圈点的记号,当为墓主生前 习诵的抄本。简的长、宽度不一,长度大致在50至56厘米之间,56厘 米正合汉尺的2尺4寸,这是当时经书简策的最大长度;宽度大致在 0.5至0.9厘米之间,正面打磨光滑。从编绳遗痕书写空越的情况可 知,乃先编后写。甲、乙本编纶四道,丙本编纶五道。每简正面书字 一行。甲本简宽字大,每简容60字为度;乙本简狭字小,每简容百余 字,最多者达123字;丙本分章书写,每章另起行,故各简容字大有 出入,多者60余字,少者20余字。三本共书27332字。甲本内容包括 存世《仪礼》十七篇中的七篇:《士相见之礼第三》、《服传第八》、《特 牲第十》、《少牢第十一》、《有司第十二》、《燕礼第十三》、《泰射第十 四》。乙本内容为《服传》一篇。丙本内容为《服传》篇别名《丧服》的 一篇。各篇首尾俱全,篇首皆题记篇名与篇次,中间虽缺失24简,但 总体说保存完好。简材质地与制作皆较精细,木简中的大部分出土 后光洁如新,令人惊叹不已。
《仪礼》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详细记述周代贵族 阶层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各项礼仪和准则,反映了当时上 层社会生活诸领域中的习俗、制度与道德规范,为贵族子弟们入仕 前的必修教材。《仪礼》乃晋以后的书名,在先秦本来只称《礼》;至 西汉,又称《士礼》或《礼经》。西汉《礼》学属今文经学的体系,是由 鲁国著名学者高堂生传授下来的。《汉书·艺文志》载:“汉兴,鲁高 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 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汉书·儒林传》亦言“《礼》有大戴、小戴、庆 氏之学”。东汉时经学中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阵线分明,斗争十分 激烈。一代大儒郑玄,分别撷取今、古文之长,融两大学派于一体, 揭开了中国学术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后汉书·董钧传》对此作了简 要的说明:“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 学。”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清代刊本《十三经注疏》中的《仪礼》,即郑 玄所注本,它兼容今文与古文,已非西汉立于学官的三家所传《士 礼》的原貌。而磨嘴子汉墓所出简本《仪礼》,据陈梦家先生考证,系 未糅合今、古文以前的、西汉晚期立于学官的今文经本,很可能就 是后来在东汉初年又曾盛行过的庆氏《礼》的一部分。庆普之《礼》 学,乃后仓氏《礼》学的嫡传,故由此简本可窥知西汉后仓氏《礼》的 规模及风貌。这是迄今我们所见到的时代最早的手写本经籍,其珍 贵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在经籍版本校勘、古文字形体研究与简册 制度考察等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还能帮助我们了解、验证经学史上 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丙本《丧服》保存了完整的经文和记文,与今 存世本内容相同;甲、乙本与今存世本相较,也只在文字上及某些 记文的繁简上有些差异。由此可知,传世《仪礼》虽经郑玄作过一番 兼采古、今文之长的整理,而基本未失后仓氏所传今文《礼》之旧 貌。此经当时并非今、古文两大派别斗争的焦点所在,故在经文传 授上今、古文内容并无太大的区别。《汉书·艺文志》说西汉中期出 世的古文《礼经》“与十七篇文相似”,看来是可信的。汉代有被经师 和学子们极为看重的所谓“章句之学”,《论衡·正说》曰:“夫经之有 篇也,犹有章句也;有章句,犹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 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篇则章句之大者也。谓篇有所法,是谓章句 复有所法也。”互校甲、乙、丙三种本子的《服传》与《丧服》,我们很 容易看出当时对篇、章、句的讲求。首先,经与记是被明确断开的, 记文另起一简,以特殊符号标之。其次,经文每章也必另简开始,简 首记以圆点或圆圈,章末留空。再次,简中用小圆点定句(节)。所 谓“章句之学”,最初实即指对经文的序篇、分章、定名的学问。汉代 经籍写本,总是明确标写每一篇的次序。学派不同,师法不同,对篇 目的安排顺序也不同。如简本 《仪礼》的篇序,就颇异于传世 的郑玄注本。篇之下分若干章, 章之下又分若干句,句即相当 于节。对经文先下这样一番梳 理功夫之后,方能对文字义理 进行训诂和阐发。后世将对经 文的讲解也归之谓章句之学, 并非汉代章句学的初义,那已 是广义的章句之学了。
磨嘴子汉墓所出简本 《仪 礼》,是由许多书手抄写而成 的,在书写水平与走笔风格上, 自然各有差异,而且也有不少 简率之作;但总起来说,书写得 很认真,结构规范,字态端正, 其中不乏古代书法之珍品。文字形体已完全摆脱篆体框架,笔态扁 匀,蚕头燕尾,逆入平出,已具成熟隶书的雍容气象。金文至西汉已 呈衰竭之势,数量不多,且多为小篆,不能代表当时的书法风格。而 西汉的文字石刻,流传至今世者,更是凤毛麟角。保存较多而又能 体现西汉书法神采的,唯有简册上的墨迹。磨嘴子简本《仪礼》,最 晚亦当写于西汉成帝年间,其时的书手们已有如此卓越的造诣,这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图2b 《仪礼》简(局部)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