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全书 > 正文

《类经》序
中医学

《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 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 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 至哉! 垂不 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 哉!按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叙曰: 《黄帝内经》十八卷,今 《针经》九卷,《素问》 九卷,即 《内经》也。而或者谓 《素问》、《针经》、《明堂》三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 国。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此其臆度无稽,固不足深辨。而 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观坡仙 《楞伽经》跋云: 经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亦岂知《难经》 出自 《内经》而仅得其什一, 《难经》而然,《内经》可知矣。夫《内经》之生全民命,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 故玄晏先生曰: 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 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 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 《灵》 《素》于罔闻,昧性命之 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 此其故, 正以经文奥衍,研阅诚难,其于至道未明,而欲冀夫通神运微,印大圣上智于千古之 邈,断乎不能矣。自唐以来,虽赖有启玄子之注,其发明玄秘尽多,而遗漏亦复不少, 盖有遇难而默者,有于义未始合者,有互见深藏而不便检阅者。凡其阐扬未尽,灵枢未 注,皆不能无遗憾焉。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而难者仍未能明,精处仍不能 发,其何裨之与有?初余究心是书,尝为摘要,将以自资,继而绎之,久久则言言金 石,字字珠玑,竟不知孰可摘而孰可遗,因奋然鼓念,冀有以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尽 启其秘而公之于人,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原,斯不致误己误 人,咸臻至善。于是乎详求其法,则唯有尽易旧制,颠倒一番,从类分门,然后附意阐 发,庶晰其韫,然惧擅动圣经,犹未敢也。粤稽往古,则周有扁鹊之摘难,晋有玄晏先 生之类分,唐有王太仆之补削,元有滑撄宁之撮钞,鉴此四君子而后意诀。且此非十三 经之比,盖彼无须类,而此欲醒瞆指迷,则不容不类以求便也。由是遍索两经,先 求难易,反复更秋,稍得其绪,然后合两为一,命曰 《类经》。类之者,以 《灵枢》启 《素问》之微,《素问》发 《灵枢》之秘,相为表里,通其义也。两经既合,乃分为十二 类。夫人之大事,莫若死生,能葆其真,合乎天矣,故首曰摄生类。生成之道,两仪主 之,阴阳既立,三才位矣,故二曰阴阳类。人之有生,脏气为本,五内洞然,三垣 治矣,故三曰脏象类。欲知其内,须察其外,脉色通神,吉凶判矣,故四曰脉色类。脏 腑治内,经络治外,能明终始,四大安矣,故五曰经络类。万事万殊,必有本末,知所 先后,握其要矣,故六曰标本类。人之所赖,药食为天,气味得宜,五宫强矣,故七曰 气味类。驹隙百年,谁保无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故八曰论治类。疾之中人,变态 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故九曰疾病类,药饵不及,古有针砭,九法搜玄,道超凡 矣,故十曰针刺类。至若天道茫茫,运行今古,苞无穷,协惟一,推之以理,指诸掌 矣,故十一曰运气类。又若经文连属,难以强分,或附见于别门,欲求之而不得,分条 索隐,血脉贯矣,故十二曰会通类。汇分三十二卷,此外复附著 《图翼》十五卷。盖以 义有深邃而言不能该者,不拾以图,其精莫聚; 图象虽显而意有未达者,不翼以说,其 奥难窥。自是而条理分,纲目举,晦者明,隐者见,巨细通融,岐贰毕彻,一展卷而重 门洞开,秋毫在目,不惟广裨乎来学,即凡志切尊生者,欲求兹妙,无不信手可拈矣。 是役也,余诚以前代诸贤,注有未备,间多舛错,掩质埋光,俾至道不尽明于世者,迨 四千余祀矣。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固非敢弄斧班门,然不屑沿街持钵,故凡遇 驳正之处,每多不讳,诚知非雅,第以人心积习既久,讹以传讹,即决长波,犹虞难 涤,使辨之不力,将终无救正日矣,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吁! 余何人斯,敢妄 正先贤之训,言之未竟,知必有阚余之谬而随议其后者,其是其非,此不在余而在乎后 之明哲矣。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 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是编者倘亦有千虑之一得,将见择于圣人矣,何幸如之! 独 以应策多门,操觚只手,一言一字,偷隙毫端,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 业。所谓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盖亦欲共掖其高深耳。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 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


时大明天启四年,岁次甲子,黄钟之吉,景岳子自序于通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