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拔罐疗法历史悠久,在古代称之为“角法”或“角吸法”,用兽角吸拔,治疗疾病,故称之。最早可见于汉代马王推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里面记载有角法治疗痔疮的文字。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也明确提到了“角法”,并......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

    拔罐疗法,依据与人体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外物入侵人体,使经脉气机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输布紊乱,这些都可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运用拔罐疗法,通过罐具吸拔人体体表经穴或经穴相关的部位,使局部发生充血,并通过温热作用和机......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拔罐疗法的常用种类和操作方法

    拔罐的种类有很多,使用的方法也不一。其中,常用的有火罐法、水罐法、药罐法、针罐法、灸罐法、抽气罐法、电动罐法、单罐法、多罐法、闪罐法、走罐法等,使用的罐具亦有多种,但通常使用现代工艺制作的玻璃罐。(一)罐具罐具......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拔罐疗法应用时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体位和姿势,病者一般为俯卧位,医者之姿势以顺手为佳。(2)拔罐时,根据所拔经穴部位面积大小,肌肉厚薄不一,采用不同型号的罐具应用。(3)操作时,手法要稳准、轻盈、熟练,用棉球蘸酒精时切记小心,以免引起意外,造成......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拔罐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拔罐的适应证,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病症,已经能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达百种之多。感冒、咳嗽、哮喘、中暑、呕吐、呃逆、泄泻、痢疾、便秘、眩晕、失眠......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常用针具

    (一)三棱针三棱针头呈三角形,针尖锐利,多用不锈钢制作而成。适应范围:在选定的经脉上刺入0.5~1分,点刺或散刺,以浅刺出血为度。操作方法:在选定的经穴上刺入0.5~1分,点刺或散刺,以浅刺出血为度。注意事项:针刺出血时,宜轻宜浅......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感冒

    主穴:风门、府风、大椎、合谷。配穴:风热加风池、外观;头痛加太阳;咳嗽加天泽;鼻塞加迈香。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毫针浅刺大椎、风门穴,后用较大口径罐具,与脊柱两旁的风府、风门、大抒及大椎穴,实施闪罐或走罐法,从上至下......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咳嗽

    主穴:肺俞、尺泽、列缺、合谷、中府、膏肓俞。配穴:外感发热加曲池、外关;中虚不足加脾俞、中脘、足三里;痰多加丰隆、太渊。方法:选穴3个,先针刺中府、膏肓、脾俞,罐具吸拔各穴位,大口径罐用于背部腧穴、中脘,余者可用中、......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哮喘

    主穴:肺俞、膏肓、身柱、列缺、合谷、尺泽、天突、定喘、大椎。配穴:肺虚加太渊、足三里;肾虚加气海、膻中;痰热加鱼际、曲池。方法:大口径罐具及拔背部各穴位15~20分钟,膻中拔5~10分钟,余者可用小口径罐拔10~15分钟,亦可手......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

中暑

    主穴:脊背两侧足太阳经穴部位,肘窝及腘窝。配穴:头痛加太阳;呕吐加内关、中脘;昏迷加人中、百会;抽搐加太冲、合谷。方法:用大口径罐对着背部脊柱连忙闪罐或走罐,由上至下反复多次,以局部出现红紫为佳。吸拔时拔肘窝、腘窝......查看详细>>

标签:国医大师李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