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今韵要旨

大字典的今韵,就是“中华诗词今韵”。其要旨有如下六点:
中华诗词今韵是一个有“弹性”的韵,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韵。具体说来,它具有四个层次:韵 目、韵部、韵系和相邻韵系的通押。
中华诗词今韵,是在对十数万首诗词曲以及现代戏曲、当代歌词等进行考察、并在对1000首诗词 进行详尽的彻底的一丝不苟的科学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
中华诗词今韵源于以普通话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而普通话中是没有入声的,因此中华诗词今韵 也无入声。跟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调一样,中华诗词今韵的音调,也是分为:阴平(-)、阳平 (ˊ)、上声(ˇ)、去声(ˋ),而无入声。在中华诗词今韵中,也未收录“轻”声。
进行作诗、填词、度曲,都讲究用平仄。历来的通用惯例,先把“入”声字归并到仄声里去。《广 韵》、《集韵》等古韵中的大多数“入”声字,在现代汉语工具书中都被划归到上声字和去声字中去了。 历史上,把上声字、去声字、入声字皆视为仄声字。在这种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平仄观点去鉴赏唐 诗、宋词、元曲等古代诗词作品时,自然是合适的、正确的。
《广韵》、《集韵》等古韵中的少数“入”声字,在现代汉语工具书中被划归到阴平(-)或阳平 (ˊ)字,即平声字之中了。如,“插”字,在《广韵》、《集韵》等古韵中为“入”声字,而在现代汉 语诸工具书中则把“插”字划归到阴平(-)声字里,其拼音为“ch·a(-)”。再如“盒”字,在 《广韵》、《集韵》等古韵中也为“入”声字,而在现代汉语诸工具书中则划归到阳平(ˊ)声字里,其 拼音为“h·e(ˊ)”。
《广韵》、《集韵》等古韵,把“入”声字中的“插”和“盒”等视为仄声字。而现代汉语诸工具书 则把阴平声字“插”和阳平声字“盒”皆视作平声字。在这种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平仄观点去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等古代诗词作品时,就会出现平仄不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历史上又是 不可逆转的,因为这是汉语历史发展的必然;这并不是中华诗词今韵的弊端。因为中华诗词今韵所反 映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特色,而《广韵》、《集韵》等古韵所反映的乃是唐、宋代古汉语的特色。
实际上,不要入声字的韵,自古有之。元朝江西高安人周德清于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所写成 的《中原音韵》一书中,就没有入声字,他把入声字归并到平、上、去三声之中了。在历史上,周德 清又首次把“平”声划分为阴平与阳平。这很接近于现代汉语——普通话。应注意的一点是,《广韵》、 《集韵》中的上平、下平,并非是阴平、阳平。
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推广,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深入人心。《广韵》、《集 韵》、《康熙字典》以至1939年版《辞源》的那种“反切”注音方式,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已经不见了。 现在出版的所有汉语工具书里也都没有入声。
那么,如何来对待“入”声呢?今天,在创作当代中华诗词作品时,可不再采用入声。而在赏析 古代诗词作品时,凡遇到入声时,可依据《康熙字典》的“入声短促急收藏”的原则读入声就可以了。
在《广韵》、《集韵》等古韵中,是用一个汉字来命名“韵”的。如:上平声中,有东、冬、钟、江 等韵;下平声中,有先、仙、萧、宵等韵;在上声中,有董、肿、讲、纸等韵;在去声中,有送、宋、 用、绛等韵;在入声中,有屋、沃、烛、觉等韵。在今韵中不再用一个汉字来命名韵,而是干脆地用 韵母来命名韵,并称为韵目。如,ang韵目、e韵目、en韵目等。韵目的名称,读作该韵母的第一声即 阴平(-)声。例如:
放:f·ang(ˋ)
汉字“放”,属ang韵目(韵目就是韵母,与音调无关)。此韵目,读作ang的第一声,即阴平声(-),音 “肮”。
韵目,是中华诗词今韵的第一层次。因为有36个韵母,所以也就有36个独立韵目(另外还有3个 非独立韵目,即总共有39个韵目)。这些韵目的提出,并非是笔者的主观臆造,它一方面是由《广 韵》、《集韵》中提炼出来的,另一方面也是现代汉语中所固有的。
韵部,是中华诗词今韵的第二个层次,计有14个韵部。这些韵部的提出,是以电脑为手段,对一 千首诗词进行详尽的科学抽样调查后,把那些关联甚为密切的韵目归并到一起而客观地得出来的。一 个韵部包括有二至四个韵目。韵部的名称,是把韵部中的各韵目用横短划线联结起来而命名的。
韵部,在中华诗词今韵的四个层次中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是最常用的韵。
中华诗词今韵的第三个层次,是韵系,计有9个。这些韵系的提出,也是以电脑为手段,对千首 诗词进行详尽的科学抽样调查,把那些有关联的韵部归并到一起而客观地得出来的。韵系的名称,也 是把韵系中的各韵目用横短划线联结起来而命名的。



更多同类【诗词今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