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黄庭坚诗文 > 正文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子瞻《送杨孟容》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即此韵
黄庭坚诗文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
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
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
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
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
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厖。
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

这首诗的题目等于一篇小序,交代了写诗的缘由,而且说得很有情趣。北宋两位大诗人苏轼和黄庭坚,诗风各异,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互相钦慕与学习。苏轼有《送杨孟容》诗,自称仿效黄庭坚的诗体。黄庭坚认为这是苏轼一时的戏笔,就好像当年韩愈在《答孟郊》、《酬樊宗师》等诗中,摹拟孟郊与樊宗师的风格一样。他怕后人误会为苏轼有意向他学习,特地写了这首诗来表明自己对苏轼艺术才能的倾倒,还怕人不明瞭写诗的用意,再加上这段小序作说明,可见两位诗人的深情厚谊。由于本诗具有和答苏诗的性质,所以通篇采用苏诗的韵脚。又,苏轼原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本篇当亦作于此时。这期间他们两人都在京城任职,经常诗酒酬唱,是一生中比较愉快的时期。
诗篇一上来,就用生动的比喻,把自己的诗才与苏轼作了鲜明对比。曹、郐都是西周分封的小诸侯国,后来分别为宋、郑所灭。《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曾到鲁国听乐观风,听到郐、曹的乐曲,不屑加以评论。楚国则是当时南方新兴的大国,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五湖三江(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江河湖泊)尽在它疆域之内。诗人谦逊地以曹、郐自比,并热情赞美苏轼诗风如楚国那样气势宏伟,包罗万象,不仅充分表露了自己景仰之情,说法也很别致,给人以新鲜而强烈的印象。这是全诗的总括。
接下来八句具体称赞苏诗的成就。
先说它感兴的丰厚。赤壁,山名,在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风景秀丽,苏轼贬官期间尝遨游于此。玉堂,指翰林院,苏轼于元祐元年(1086)拜翰林院学士,担任草拟诏书等重要职务,诗中把它写成云雾缭绕的神仙洞府。赤壁和玉堂,分别代表苏轼一生中失意与得意的时期,并列对举,是为了表明苏轼的诗歌艺术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受到锤炼,所以能达到精妙的极诣。这一联含意丰富,却被概括在纯用名词构成的十字对仗中,句意省净之至。
次说句法的精严。“提一律”,据任渊《山谷诗集注》:“言自提一家之军律也”,是用治军严整有法来喻指苏诗句律精严,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坚城受降,则是用的汉、唐故典。汉武帝击败匈奴后,曾在北方边境筑受降城,接受匈奴贵族的投降。唐中宗时,张仁愿也在黄河以北筑起三座受降城,有效地防御了突厥贵族的侵扰。这里把苏轼的诗艺比作坚不可摧的城垒,自己在它面前只有认输投降,可谓设想奇特,别开生面。
再说苏诗笔力的健举,也是寓抽象评价于具体描述之中。作者想象:有一株巨大的枯松倒插在幽涧深壑中,被激流终日冲刷推撞,上万头牛也拖它不动,而苏轼一支笔就能把它扛起来。这样极度的夸张,突出地显示了苏诗的力量。当然,这四句诗包含的意境,不完全出于作者独创。杜甫《古柏行》云:“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韩愈《病中赠张十八》云:“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作者化用了杜、韩的诗意,在艺术形象上更为展开,从而取得了推陈出新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点铁成金”的手段。
对苏诗的多方面成就作了推崇备至的论述以后,诗篇转入两人关系的叙写。晁、张,指晁补之与张耒,他们和黄庭坚、秦观同游于苏轼门下,并称“苏门四学士”。作者这里假托旁人的嗤点,表示自己比不上晁、张二人,不足以托附苏门,言外之意也就是自己得列门墙,是出于苏轼的加意赏识。因此,自己只有怀着受知遇的心情,终身拜倒在苏轼面前。拜老庞,用的是三国时的典故。老庞即庞德公,东汉末年襄阳人,他很早就察识了诸葛亮的才能,称之为“卧龙”,而诸葛亮每次去看他,也总要独拜于床下。诗中借庞德公对诸葛亮的器重和诸葛亮对庞德公的敬仰,来比况苏轼与自己相互间的关系,既切合身份,又显得情意深长。
话说到此,似乎题意已尽,而诗的结尾却又陡然一转。作者抛开了一直在谈论的有关诗艺的话题,说:我的小儿将来怎样虽未可知,但也有来客称赞他淳厚朴质的;如果真能同您的孙女阿巽订亲的话,那我先买些红彩来缠在酒瓶上吧。表面看来,这完全离题了,实际并非如此。说自己的孩子或许可与阿巽相配,正表明自己的诗才不足与苏轼相匹。由于这个主旨前面已反复说过,所以收结处不再犯重,而改用诙谐的语气,作旁敲侧击的表白,使对方读到这里不禁会哑然失笑,而诗篇也就在这种幽默亲切的气氛里结束。宋人写诗,喜欢讲求机趣。黄庭坚曾说:“作诗如作杂剧,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本篇结尾正是实践了这个主张,对于后来杨万里“诚斋体”的所谓“活法”,有直接的影响。
本诗通过诗艺的讨论,揭示了苏、黄两位诗人之间互敬互学的深厚情谊,取材新颖。作者善于将抽象的事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有丰富的想象力。此外,像比喻的奇特、典故成语的活用、字句的烹炼、文气的拗折以及押“降”、“扛”、“双”、“庞”之类险韵等等,都体现了黄庭坚以及整个江西诗派的风格特点。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