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近代图像新闻史 > 正文

二、《申报》图像新闻研究说明
近代图像新闻史

本研究使用基础工具是SPSS13.0软件,通过设置变量并加以统计,变量编码 表见表2-5-1,归纳变量出现的频数与百分比来分析《申报》图像新闻的传播内容 和视觉表现结构,并将主要变量做交叉分析,检验其相关性。

表2-5-1 图像登记单


图像编号: 登记序号:




1.《申报》图像新闻刊载量及总体内容系列解析
(1)《申报》图像新闻的刊载与所在年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各年刊载量统计如下,见表2-5-2。

表2-5-2 《申报》新闻图像各年份刊载量一览表



由表2-5-2可见,《申报》在1906年之前刊登的图像很少,大多数年份只有一 张,1883年、1891年、1898年甚至没有图像。在出现图像新闻的年份里,新年贺岁 图画算是最为常规的内容,通常位于农历新年第一期报刊首页,占整版位置。从 表2-5-2中可以看出,头版居多,主题为昭告新年新春新气象,宣扬积极乐观的态 度。在视觉表现上,以传统社会的拜年贺岁场景为主,景别选择则从人物特写向 全景转变,由主题画向花边装饰过渡。
1882年以“国泰民安”为题,以中国传统的禄星官形象为内容,众童子簇拥下 的天上神仙降临人间,昭告新年国泰民安。1884年也是天上神仙形象送来“升官” “发财”的告示。此后,人物画变成了全景图,有众多官绅聚集于大庭院相互拜年 及官绅家眷在家中搭台看戏的情形(1886年、1887年、1889年),众市民聚集于街 头,观看舞龙等庙会活动(1887年、1888年、1893年、1895年),还有周边国家向清 王朝朝拜贺年图(1891年、1894年)和高官出巡、白鹤高飞、松柏摇曳图(1896年), 另外有神仙拜年图画两幅,昭示新年国泰民安。此后,贺年图画由虚拟的场景图 向现实生活图转变,内容从图画贺年向文字贺词转化。1907年没有新年图画,而 1908年取代新年图画的是一张故宫乾清宫照片,位置已经不复是整版,而是第一 版的中下,占全版六分之一版面强。且放在首都军政要闻中间,作为新闻背景介 绍的功能更为优先。而该日的贺年图画也初具新闻讽刺意义,刊于第二张第二版 的《恭贺新禧》是以五只坐在地上的猴子为主要对象,它们肩上分别扛着矿石、轮 船、火车等物。图像所体现的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势力范围的扩大,中国的矿权、路 权、海关税务已经落入他人之手。1909年(己酉年),新年图画以对称的形式展示 两只昂首公鸡,嘴里分别衔着龙旗,中间是贺年词,版面以贺年词为主体。
1910年(戊戌年)虽然出现了新年图画,但是该图更显花边装饰意味,以不同 形态的狗头围成一圈,中间是拜年贺词。但没有贺年的图画,1911年的贺年图画重 要性更弱,没有跟往年一样,出现在首页,首页仅在左上角以大字号隶书写“恭贺 新禧——申报馆主人词”字样,图像出现在第一页第三版,画面为小孩吹泡泡,主 题为《国会议程》。时值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虚伪面目逐渐暴露,各地要求重新召开 国会的呼声日高,虽然文字只占全版面的九分之一,但处于九宫格中心位置,足 见其重要。当天报纸在第二页第二版整版及其他位置也刊载了大小不一的几幅以 新年(辛亥)为主题的图像新闻。
除去贺年图画,其他内容的图画多数以序列(连载或统一专题表现形式)出 现,它们通常出现在同一版面,大小、位置类似,主题表现上接近。如由1907年4 月2日《立宪之镜》为发端,政治讽刺画出现于报上。到1908年5月3日最后一幅 《画史》图像,一年多的时间里刊出了二百三十六幅时事讽刺画,几乎每日一图, 以手绘漫画的方式,对时局、社会、官场百态进行描述,手法风趣夸张。
《画史》系列之后刊登的是《宫景》系列图像,开始于1908年2月5日的乾清 宫图,至1909年4月8日止,共有图像三十五幅,具体内容由初时的乾清宫到苏 州的北寺塔,从京城皇宫到地方名胜。相对应的报道类属则由要折、时事专电、 紧要新闻(京师政闻)到外埠新闻(全国各地)、本埠新闻;图像中事物出现的地点 则由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故宫颐和园,逐渐转移至镇江、宁波、苏州乃至上海本 埠;图像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08年间。1908年前期,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频 繁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国事,或发上谕宣布官员调任、罢黜等事宜,景观主要为故 宫、颐和园等表现朝廷勤政国事的皇家园林宫殿图画。
1908年末,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逝世,图画则由办理朝政的大堂变为灵 山墓地佛塔,此时的图画已经由政治画变成了纯粹景观的宫景图,而且全是摄影 照片,多采取正面外景全景拍摄角度,没有人物的出现,对于相应的新闻内容来 说,其工具性稍显微弱。因此,其版面大小和位置也不尽一致。1911年9月12日, 《申报》刊登了《沪上民食大恐慌志》(五)并且附上赈灾会的地址上海哈同花园, 连续六期,共六幅图像,内容和表现方式也跟之前的《宫景》画相似。
第三个图画新闻系列是《申报图画》,即前面介绍的1909年12月11日起,《申 报》随刊附送的画张。至1910年1月14日,每天1期,每期图像六幅,分别是本 埠新闻、外埠新闻、国外新闻、杂俎/博物图说、黎云梦(时事讽刺小说配图)、古今 史话,前五个类别均为《申报》所原有的,古今史话为笔者自行归纳,因其以风景、 名画师作品模仿、古今小说图写、今时时事等作画,风格散漫,不似前面分类严 谨,略带文学色彩,兼具传统伦理说教。《申报图画》随刊发行三十五天,累计图 像二百零七幅。这是《申报》图像新闻最集中的阶段,也是唯一一个有画师署名 的图像系列。画师根据各类文字新闻报道作画,相比于《画史》系列新闻性更强, 画师个性也洋溢于水墨线条间。
紧跟《申报图画》出现的系列是《新闻画》,第一幅《新闻画》刊于《申报图画》停 刊后第二天。《新闻画》系列均以《新闻画》为标题,与《画史》、《宫景》、《申报图画》不 同,没有独立标题;报道内容都是社会新闻,多涉及女性社会生活。《新闻画》初时每 天刊出一图,后来断断续续刊出,到1910年3月8日,共刊出四十三幅新闻图像。
另外,《申报》上还刊登了一系列当时名人名画,以山水静物描绘为多。1911年 武昌起义,图像的焦点迅速转移至革命报道,以新闻摄影照片为主,图像内容、版 面、位置也各有差异,没有形成专题性的统一报道和呈现方式。
系列之外的《申报》图像新闻便是散见于报间的时事地图,地形图,时事新闻 人物图画以及部分新闻解说图。
(2)1911年之前,《申报》图像与时事新闻相关性并不密切
本研究以刊载于新闻报道版面的图像和新闻性增刊、附张上的图画为对象, 其中仍有部分图像显示出其社会性功能强于新闻性功能,研究中把此类出现新闻 报道版面而新闻性较弱的图像归入非时事类别中。《申报》的时事类图像与非时事 类图像的比例为43.5%和56.5%,总量上非时事类图像比时事类图像多一百张。但 是经由Chi-Square 检验,《申报》图像的性质与刊发的年代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表2-5-3《〈申报〉图画新闻各年份性质比较》,体现的是晚清最后五年中《申报》图 像的性质表现。联系前文所述,《申报》图像在各年份的刊载量与各个系列的刊载 量和刊载连续性相关。

表2-5-3《申报》新闻图画各年份性质比较(1907-1911年)



表2-5-4 《申报》图像新闻系列与刊登年份对照表



具体而言,各个年份中的图像新闻性质随着当时系列表现的性质而变化。 1907年,图像新闻的集中者——《画史》系列,虽然建立在针砭时事的意图之上, 表现出一定的新闻性,但政治漫画的绘画对象并非即时新闻,而是某一时间段的 时政热点问题,而且其矛头针对的通常并非单一事件,而是掌权者(如预备立宪 的清政府,沉湎于声色的各地官员,强夺中国海关权、司法权的外国列强),以非 新闻的形象,如动物、怪兽、儿戏等表达新闻内容。因而,1907年图像新闻总量很 大,图像间的性质差距也很大。1908年的《宫景》系列,图像以摄影图像为主,图画 置于新闻之后,然独立于文字新闻。单独阅读的时候,《宫景》系列图画缺乏新闻 要素,读者难以解读图画的新闻内涵,可见该年的图像新闻所表达的时事性依旧 微弱。1909年与1910年的《申报图画》以报道本埠、外埠、国外时事新闻、怪谈趣事 为主,《新闻画》以中国社会新闻报道为主,显现出较强的新闻性。
1910年《申报》刊登国内外名家的画作,虽然具备某种程度的时代针对性,但 是与《宫景》系列类似,总体上看其画面新闻要素很少。1909年时事类与非时事类 比例各为48.3%和51.7%,相当接近,而1910年也表现出相对接近的百分比 (41.6%和58.4%)。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等国内重大事件发生,报端图像新 闻以摄影图像为主,并且当天在同一版面出现多幅图像,摄影图像与相对应的文 字新闻同时刊发,甚至出现了专版的摄影图像(文字作为摄影图像标题和相关说 明出现)。当年的时事类图像新闻是非时事类图像的八倍。
(3)绘画、摄影与印刷等技术在《申报》图像新闻中的应用痕迹
经由相关检验,图像表现技术与图像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图像新闻的性 质受制作技术影响,呈显著的秩相关,其交叉统计后频数关系如表2-5-5、2-5-6所 示。从关系分布上看,手绘画在非时事类图像中占优势,摄影图像表达时事类新闻 内容时更有利。从时间总量上看,从1907年到1911年,摄影图像以4,24,50,49,70 幅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与摄影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密切相关。

表2-5-5 《申报》新闻图像性质与技术(单位:幅)



2.中西融合:中画为体西画为用的魅力
《申报》图像新闻其自然属性是一种艺术形象——图像(image),所以有必要 从视觉角度对图像新闻的基本要素进行确定,才能获得对这个时间段《申报》图 像新闻的社会性和象征性内容的解析。本研究借助西方艺术视知觉的部分理论 对《申报》图像新闻的视觉效能进行简单归纳和统计。

表2-5-6 新闻图像性质与技术应用



(1)平衡
《申报》图像新闻的平衡取向表现在外部版面平衡和图像内部结构平衡。外 部平衡则是图像在整个版面结构所处的位置与视觉知觉的平衡;内部平衡包括画 面线条以及图像上的解释性说明文字(包括标题)两部分的平衡。《申报》图像新 闻在视觉平衡上相关统计包括图像所在版面与版面位置关系(表2-5-7)、图像与 标题位置关系(表2-5-8)、图像上文字位置表现(表2-5-9)。
(2)相关数据解读
图像新闻的版面平衡显示的是整个报章的视觉结构特点,在本研究中由两个 数据来体现:刊载版数和版面位置。刊载版数关系着图像本身的性质,报纸对于 启事、副刊、广告以及各类新闻进行版面排序。即是版数对于图像新闻的决定意 义几乎与新闻门类等效。版面位置对于构成整个版面的审美效果具有关键意义, 图像与文字在构成形式上的差异,给人留下的视觉空间以及造成的心理张力都有 所不同。版面的图文互动关系对于图像内部结构形成一定影响。同理,图像新闻 内部也存在着元素间的互动和影响。元素间的平衡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平衡。基 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来分析以下几个数据:
(A)图像新闻所在版面及其版面位置关系交叉分析表(表2-5-7)

表2-5-7 图像新闻版面位置




(B)图像新闻与标题位置关系交叉分析表(表2-5-8)

表2-5-8 图像新闻与标题位置关系分析交叉表



(C)图像新闻上文字位置表现统计表(表2-5-9)

表2-5-9 图像新闻上文字位置表现



刊载图像总数最多的是第二版(234)和后页(236);同一版面不同位置上出现 图像概率最高的是第四版。版面位置中图像出现最多的是右上(168),其中以第二 版右上为最多(135),占80.36%,其次是整版(143),除后页外,所有版面的图像新 闻均不在左栏出现;七版、八版各有一幅图像新闻;左上、右下及下栏是图像出现 最少的位置,频数分别是11、12和14。
晚清时期,《申报》版面编排变化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创刊后的不断完善;第 二次是1898年黄协埙任总主笔之后发表《整顿报务刍言》,对版面安排进行规定; 第三次是1905年《申报》大改革。
创刊号的版面安排大致是:
第一版——本馆告白、本馆条例;
第二版——本馆条例(续)、新闻报道;
第三版——外埠新闻;
第四版与第五版——转载其他报纸新闻;
第六版——转载新闻及广告;
第七版——广告;
第八版——船期、市场行情。
此后慢慢模仿西方报纸的版式,大致形成了这样的版面编排:
第一版——本馆公告或带有广告性质告白、论说、专电新闻;
第二版——本埠及周边城市新闻;
第三版——国内外埠新闻、辕门抄;
第四版——或有新闻,广告;
第五六七八版——广告、船期、行情。
1898年,黄协埙要求《申报》“论说之后,首录谕旨电音,尊王也。顾各报体例 不同,亦有录谕旨于论说之前者。至各路新闻首纪京师而后外洋、外省、外府州 县,依次而殿以本地”。直到1905年大改革之前,黄协埙所要求的版面编排大致 相同,但是新闻门类的顺序有了大的调动。从第一版到第四版的顺序变为京师专 电、清朝廷新闻、国外新闻、外埠新闻、本埠新闻。
1905年,《申报》一张八版的报纸改为两张半二十个版面的报纸,广告由四版 改为八版,一方面由于商界和市民对于船期行情信息的需求更多,另一方面新闻 报道的门类也渐渐明确。版面安排为:

表2-5-10 1905年《申报》版面安排表



由此可见:
图像新闻出现于报纸版面,前四版是集中地,广告集中于后面版块,因此七、 八版也是频数较低的项目。第一版经常以报馆启事和广告为主,因此,第一版的 频数相应也比较低。
第二版通常是重要新闻,1907年《画史》系列都出现在第二版(第二张第十 版),第二版显示出总频数较多,这个数据也可以由“第二版”与“右上”交叉(135) 得证。《画史》图像的位置大多出现于版面右上角。而1909年出现的《申报图画》系 列则是以后页(随报附送)的形式,且每期图像四幅,在总频数上也处于前列。
第四版介于新闻版面与广告版面之间,随着不同时期版面安排,在第四版出 现的新闻类别最多。总体上而言,第四版新闻内容相对次要,篇幅长短不一,因而 图像在第四版各个位置出现的可能性最大。
从整版角度看来,图像的版面位置遵循西方绘画的一些结构原理。
(A)阅读顺序:清末的人们习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阅读顺序。右上栏是最 先进入读者视野的区域,而左下则是最后的视线扫描区。将图像置于人们的视线 优先区域更容易引起关注。因此,位于右栏的图像数量(262)几乎与左栏(121)和 中栏(155)相加总数持平。
(B)重心与中心设置:版面的几何中心在版面对角线的中心,这里也是版面重心 所在。当图像与文字占有相同空间时,图像区域的留白明显大于文字,图像区显得轻 灵而上飘,文字区显得沉稳,版面重心略低于版面中心,显得平衡和稳重。根据表 2-5-6数据,《申报》上半栏位置的图像数量(79)接近下半栏(14)的6倍。
(C)整版图像的画面平衡:整版图像内部平衡也就是整个版面的平衡。下面以 1904年之前二十二幅整版的新年贺岁图为例。
1882年和1883年是以三角稳定结构显示版面的平衡。(以下是1882年和 1883年图像以及简化图:图2-5-1至图2-5-4。)


图2-5-1 1882年图像



图2-5-2 1882年简化图



图2-5-3 1883年图像



图2-5-4 1883年简化图


图像中人物简单,福星与童子构成正三角的平衡,题文起左右平衡作用,第一 幅图像中三个童子之间又构成倒三角关系,而三角形的底边刚好是在画面的中线 上,画面重心即向下略低于画面中心位置(参照左右题文的横向中轴线应是位于 倒三角底边以下,且与底边平行)。福星视线朝向右下,三个童子的视线方向在 “国泰民安”四字中间。人物分量在右下偏多,但是视角的引导方向产生了想像空 间,从而增加了左下角的分量,实现了画面平衡。而在第二幅图像中,“发财”旗迎 着风的方向依旧是自东向西,“升官”牌子的方向是朝西向下。星官与升官牌、童 子与旗帜、童子手势三者也形成一个倒三角,其指向是左下角,即是画面呈向左 下运动的趋势。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紫气东来(画面则是右上角),星官与童 子高踞云端,缓缓降临人间,这里使用的正是中国绘画元素的勾画。通过画面的 构图平衡实现人们的心里平衡。
1884年之后,贺年图像则是以社会写实为主,画面内容虽然繁杂,但构图元素 依旧简单。1885年(图2-5-5)、1886年(图2-5-6)运用的是左右对称原理。人物横 向排开位于下方,右边屋顶略高于左边,左上空白处以树木填充。


图2-5-5 1885年图像



图2-5-6 1886年图像


另外还有1893年、1894年和1895年以民间庆祝新春活动为题材,画面以房屋 隔开不同空间造成斜对角平衡和内外平衡;1898年、1899年、1901年三年图像以 万国朝拜为题材,画面呈阶梯上升趋势,实现了画面的动态平衡等。
在实现画面平衡方面,除了线条结构的平衡,文字在整个画面上也具有相当 重要的位置。《申报》图像新闻中的文字包括标题和题文。由表2-5-7可知,图像标 题可直接标于图像之上或者图像之外。无论标题在何处,标题处于图像的右侧和 上方是频数最高的位置,两者总量占总数89.6%。标题在图像上且居右的图像三 百零二幅,占标题在图像上总数57%,标题在图像之外且居图像上方的图像一百 三十幅,占标题在图像外总数67.4%。标题作为图像的一个构成元素,同样遵循视 觉阅读习惯和画面平衡原理。居右、居上方是形成良好视觉效果的常现位置。
(3)形状
人的视觉能动性在于眼睛能够主动接收外界光线,并在大脑中形成对象完形, 而绝不是照相机的机械复制。高明画家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 物。人们对于那寥寥几笔的认识,不是通过细节,而是通过那些最具个人化的基本 动作特征。在以手绘图画为主的早期《申报》中,画家对于描绘对象突出标记和特征 的选择尤为重要。从一个复杂的事物身上选择出几个突出的标记和特征,便能够唤 起人们对这一复杂事物的回忆。事实上,这些突出标志不仅能够让人们识别事物, 而且能够传达一种生动的印象,让人觉得这就是那个真实事物的完整形象。《申报》 这种利用少数突出特征反应事物全貌的能力在《画史》系列中表现尤为明显。
首先是在人物表现上,《申报》图像新闻中出现的人物大致可分为国内外与男女 性。对于洋人和本国人、男性和女性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人物性别比例如下图。男 性占所有图像的55%。其中外国男性(图2-5-7、2-5-8)通常表现为络腮大胡子、大 鼻子、燕尾服、深陷的眼眶;中国男性有官员、警员、普通市民、底层劳动人民、孩童。 其形态各异:官员(图2-5-9、2-5-10)通常是头戴翎顶官帽、脖子戴着珠串、身穿官袍 (胸前背后有表示官位的方形刺绣)、朝服;警员(图2-5-11)通常是着警服、警帽,服 饰简短;普通市民(图2-5-12、2-5-13)通常是长袍马褂、光溜溜的头顶、长长的发辫; 底层劳动人民(图2-5-14、2-5-15)则是赤脚光胳膊、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身压重担; 最具孩童(图2-5-16)特征的标志就是孩子头上的羊角辫……图画中女性也以服饰 来区分国度,中国女性通常是发髻与旗袍(图2-5-17);外国女性以西方礼裙为表现 方式(图2-5-18)。旧上海市民的主要形态也就集中于这几个特征之上。

表2-5-11 《申报》图画新闻人物性别比例表




图2-5-7 《能令死者复生》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82页


俄国青年女医鲁意绿鬓新发明一种 谐膏电机,能令死者复生。一日实验于爱 狄生大化学房中,取一兔尸,先由他医用 寻常电机通过,兔仍不得活,绿鬓乃用谐 膏电机以通之,三分钟后,兔心跃动,未 几,能呼吸矣。又半小时,兔在室中跳跃 不已。绿鬓自谓此次实验,并无失败,设 以此法施之人尸,亦可复活云。


图2-5-8 《画史》



图2-5-9 《八十岁生员被打之惨闻》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29页


新会吕邨乡生员吕仲良,年已八十,以本房六世祖坟被别房 侵占,将拜坛立一草堆,接讼传讯,陈令德昌将仲良重打,仲良之 子以亲老不堪板责,愿乞身代。陈令既如所请,板责后,仍将仲良 再打押办。今该房子姓,皆谓争旧坟是民事,诉讼新例,早免刑 讯。且仲良年逾八旬,未经斥革,更可从宽。今受打押,极为不平 云。


图2-5-10 《画史》



图2-5-11 《窃取狮子》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62页


江北小工李根林,在太古码头某轮船上窃得麻袋内储石狮子一 头,负至南市,被巡士察破,拘解工程局,判戒责百下。谚云笨贼偷持 臼。不意竟有类此者。可笑。


图2-5-12 《画史》



图2-5-13 《旅客途毙》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26页


江阴人王德裕昨晨因病送上大达码头大和轮船,附搭回里。 不料忽而病毙。由该公司在死者身上检出书信一封,有八仙桥王 生泰字样。立即呈报工程局饬探查问,即有尸母王钱氏投局诉明 贫窘不堪,无力棺殓,由局报知善堂收殓。


图2-5-14 《画史》



图2-5-15 《哀此鸿嗷》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111页


镇郡有徐海饥民数百人,经过山苍某豆腐店门首,见豆腐颇多, 饥不择食,群来攫取。该店伙上前拦阻,致被殴伤。后经总巡周少堂大 使暨巡防队弁兵,飞往弹压,始得安静无事。


图2-5-16 《画史》



图2-5-17 《红粉多情》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5页


北京某公子,翩翩美少年也。前因侵吞赈款被拘于官厅, 烦辱交并,苦不能堪。可怜一介书生,日与囚徒为伍,举凡昔之 知己,今成路人。呼将伯以无门,悔前非而已晚,唯有安贫知命。 一任公堂之判断,不为侥幸之哀求。有某妓者,与公子有旧交。 哀王孙之末路,感悦己之无人。慨解锦囊,输纳巨款。以赎公子 之罪,而续未断之缘。于是某公子遂出樊笼,逍遥事外。而与某 妓之感情,其热度又不知增至几许云。


图2-5-18 《娶妻之异想》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92页


美鲁伊西那城某报,登一广告,谓美国有一美男子,意欲成 家,又恐费拣选之劳。因创一彩票求妻法。凡年未满三十岁之孀 妇童女,皆可购之。该票共设六百号,每张售金洋五十元。订期 当众开彩,得者娶之为妻,即以彩票购金六万元,作为妻之私 财。此法与中国人之娶妻不由本人自愿,而但凭父母媒妁之暗 中摸索者无异。与近来所谓文明结婚法,有登告白悬格以求者 更无异。
上述被挑选出来的独立的突出特征的图像,在读者心中所唤起的形象与整个 事物出现时人们的反应是相同的,这证明仅仅少数几个突出特征就能够确定人们 对一个知觉对象的认识,并能够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式样。西方艺术视知觉理论 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大脑皮层区在对那些突出特征(来自刺激物的原材料)暗 示出的知觉性质作出反应时,可能生成了一个与这些性质相对应的简略的结构图 式。这种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 原始材料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的视觉活动。
考察《申报》图像新闻对人类视觉活动的利用,这种一般的形式结构不仅能代 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一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他个别事 物。因为,这些个别事物的突出特征,并没有涉及对象以外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 质。比如高高的鼻子和两边高翘的髭须都被认为是外国人的标志,无论是高踞于 中国官员背后虎视中国权位(图2-5-19)的外国人,还是坐于铁轨之上,玩弄中国 路权(图2-5-20)的外国人,也无论他们眼睛是大是小、身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图2-5-19 《画史》



图2-5-20 《画史》


人们在观看的时候,总是结合眼前对象加上内心具备的认识,对整个图像进 行想像,对于局部特征进行完形,以至于人们看见物体的外部形状也会想像其内 部结构,看到一个钟表,可能会想像其内部具有复杂的机器转轮。这种以各种各 样的概念与眼前物体的可见部分相结合而造成物体完形的能力,在《申报》图像 新闻中也反映出来。图2-5-21所表现的是一名大腹便便的清朝廷官员对于各事 物的决断自认为胸有成竹。画师把人物内心外化,将竹子显现于官员胸口,中国 传统的成语“胸有成竹”与图像联合,让读者啼笑皆非,画师的讽刺效果也就在谈 笑间达到了。


图2-5-21《画史》(成竹在胸)


(4)简化
简化在实际运用中包含着量的减少和质的丰富两层意思,具体来说是指某一 式样中包含着最少的几个成分,而成分间关系很简单。对于一件成熟的艺术品, 整体结构看上去简单只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该作品具有丰富的意义,即是 说,最低限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一件成熟作品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当作品被简 化的时候,我们指的是把这作品的丰富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 中。在这个结构中,所有细节不仅各得其所,而且各有分工。
向平衡发展的趋势也是向简化发展的趋势。因为从平衡的角度消除构图的模 糊和不一致性,也就增加了构图的简化性。而画面的物理平衡是实现心里平衡的 外在力量。在图像中,简化也只涉及画面的图像形状与式样,而不考虑水墨的颜 料、纸张的质地、相片光线等。我们有意避开这些因素,将研究对象形状进行整理 实现简化,并选取几张辛亥革命的图像新闻来分享图像中的简化结构内涵。


图2-5-22 《革军临阵出发图》



图2-5-23 《革军临阵出发图》(简图)



图2-5-24 《官兵出发图》



图2-5-25《官兵出发图》(简图)



图2-5-26 《荫昌炮兵图》



图2-5-27 《荫昌炮兵图》(简图)


此外类似图片还有图2-5-28:


图2-5-28《牛奶救火》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128页


美国某地有牛奶厂一所,不慎失火,火势甚烈,救火员施 救多时,直到无水喷射,但厂中牛奶甚多,于是急而启用,终 于使火势熄灭。
不可否认,艺术作品对视觉效能的发挥正是充分运用视觉心理学的一些原 理。画师对作品的塑造完全是一种对现实赋予形状和意义的主观行为。对于申 报馆的画师们来说,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文化“图式”来塑造世界的。我们则需要通 过图像新闻的题文解读画师的内心“图式”。
(5)透视法与解剖学


图2-5-29 《1888年图画》



图2-5-30 《画史》(满招损)



图2-5-31 《画史》


透视法的作用在于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方画作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 究焦点透视法。中国画长久以来都不重视焦点透视法,更喜欢用散点透视法,移 步换影,将千里之外的景物在咫尺画幅内任意表现(如图2-5-29)。《申报》所刊登 的图像就像是现代人从飞机上、火车上看的景观:山水连绵数丈,庭院深深,曲廊 洞房,不是同一季节所见飞禽鸟兽,却同在画面上飞来飞去,飞上飞下。随着西洋 画法的传入,中国画家开始吸收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如图2-5-30)。讽刺性的水 墨漫画以象征为主,人物风俗表现夸张,其中焦点透视法的运用不是很多。《新闻 画》系列,以表现生活为主,以写实为主,焦点透视法运用较多。另外,中国画家较 少对解剖学中的人体骨骼筋肉进行研究,也不讲究人体各部分比例。《申报》的画 师为了能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夸张了人物的特点,以充分表现人物性格,这种 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方法,在众多图像新闻中得到广泛运用。(如图2-5-31)。
(6)线条
中国画的造型手段主要是线条。《申报》大部分图像是手工绘画,在点、线、 面、体四大造型元素中,线是最自由、最潇洒、最灵动、最飘逸、最能体现国画精 神、体现民族艺术特征和人文特色的。采用线条,追求以形写神,追求意境,追求 空灵、疏朗。线条配合水墨构筑图像的阴阳立体,同时线条不受束缚,具有超越的 自由特质(如图2-5-32、2-5-33、2-5-34、2-5-35、2-5-36、2-5-37、2-5-38、2-5-39), 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幅花卉昆虫图,介绍一种常见的昆虫。


图2-5-32 《瓢虫》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 第五卷,第63页



图2-5-33 《蛱蝶》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 第五卷,第81页



图2-5-34 《牵牛》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91页



图2-5-35 《行夜》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85页



图2-5-36 《天蛾》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77页



图2-5-37 《锯蜂》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71页



图2-5-38 《螳螂》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69页



图2-5-39 《花虻》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57页


3.题文看图:以文解图的文化策略
《申报》的图像新闻是一种设计产品,出现于正在向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转 型的晚清上海,这意味着,这种产品身上也体现了艺术与设计的对话。图像产品 的设计过程便是时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的较量,图像新闻的出炉则是个体利 益与社会利益的博弈结果。
提及《申报》的经营策略,我们考察美查的报业发家史,从《申报》创办到《点石 斋画报》构建,没有来自官府的一分钱拨款或资助,一分一毫的积累都来自于广 告和报纸销售。对于《申报》来说,只有赢得读者市场,才能开拓广场。清末的老百 姓还在清王朝的文字狱余悸中不敢随便言论,外国人办的报纸借助租界特权保护 虽已经先开言论自由,却难以深入人心,《申报》便在创刊初始连续介绍各地报纸 情况,以增进人们对报纸的了解:“……只有现今报纸上所刊登之文章,叙述简而 能详,文字通俗,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报纸内容有国家政 治、风俗变迁、中外交涉、商贾贸易以及一切可惊可喜之事。使人不出户庭而能知 天下之事。”
大众化的《申报》与面向官员的朝廷报纸不同,从新闻报道对象到语言文字表达 都呈现通俗化和市民化。从国家改革、时事战争、租界案件到民间风俗、街头趣事和 船期行情都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语言则要深入浅出,流畅明白。美查深谙中国人阅 读习惯,延聘蒋芷湘等文人主持笔政,使《申报》从诞生之日起就土香土色。《申报》 图像是最具吸引力的工具。无论老少妇孺,图像阅读没有界线。
进一步而言,《申报》立足于民间和上海华人社会,要契合民间需要,传播商 贸信息,更要迎合中国民间传统,表现出为社会正义代言的立场,实现社会阶层 间的文化沟通——“惜乎闻于朝而不闻于野;闻于此而不闻于彼。虽有新闻而未 能传之天下。尤可异者,朝廷以每日所下之训谕、所上之章奏咸登《京报》为民表 率,而民无一事一闻上达于君,所谓上行下效者其果何心乎?今特与中国士大夫 缙绅先生约,愿各无惜小费而惠大益于天下,以冀集思广益。其法捷、其价廉。倘 此举可久行而无大亏损,则不胫而走,得以行吾志焉,是盖鄙念所甚慰也。”《申 报》图画“能伸能缩”,结合图像的具象性和绘画指向的不明确性,成为美查掘金 矿的重要工具。美查在《点石斋画报缘启》一文中便阐述了《申报》图像供不应求: “……同治初,上海始有华字新闻纸,厥后《申报》继之,周咨博采,赏奇析疑,其体 例乃渐备,而记载事实,必精必详。十余年来,海内知名,日售万纸,犹不暇给,而 画独阙如,旁询粤港各报馆亦然。于此见华人之好尚,皆喜因文见事,不必拘形迹 以求之也。仆尝揣知其故。大抵泰西之画,不与中国同。盖西法娴绘事者,务使逼 肖,且十九以药水照成,毫发之细,层叠之多,不少缺漏。以镜显微,能得远近深浅 之致……”
美查从新闻报道角度和图画绘制的角度剖析晚清上海图像新闻的发展状况, 认为图像与新闻整合是必然趋势。然而“西画以能肖为上,中画以能工为贵,肖者 真,工者不必真也,既不皆真,则记其事又胡取其有形乎哉?”图画以供“乐观新闻 者有以考证其事”,新闻画的由来大概源于此。但中国画师强调运笔的技巧,轻 视逼真,图像作为某种事物的再复制的潜在功能大大减弱。这种绘画风格也使得 公众甚至不期待能直接从图画中获得某种新闻信息。这种在早期《申报》图像新 闻系列《画史》中体现尤为明显。随着中法战争的发生,《中法战争形势地图》随报 附送,《亚细亚洲东部舆全地图》发行,图像与新闻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画家的 鲜活工具,画家们通过图画实现其议政梦想,而申报馆则实现了销售报纸的预 期。
但图像新闻不是论说文,不能长篇累牍地解释新闻事件,同时图像新闻的直 观性要求它比文字更具备娱乐功能,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聊资。当民众对于这些 貌似无厘头的图像也难以解读之时,解说文字应运而生。申报馆的图像附文解说 传统也保持已久。1877年,美查发行不定期刊物《寰瀛画报》时,为了让读者看懂, 请画家蔡尔康在图画上加中文注解,这种图文并用、题文注解的方式得到了读者 的肯定。于是报馆“特请善画名手选择新闻中可惊可喜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 略”,主笔们都把这种形式叫做“画新闻”
《申报》图像新闻的文字解说有两种:一是标题解说,二是题文解说。标题与题 文均有两种出现方式:图像之上和图像之外。

表2-5-12 标题、题文位置统计



由前面表格归纳可知,文字和标题出现的比例均超过了50%。
《申报》图像上的文字主要有三种功能:
(1)新闻解说功能
以1885年9月13日《申报》随刊附送的《救灾报应图》(图2-5-40)为例。附刊 开头有长篇的水灾情况介绍和号召赈灾捐款文字,继而以四幅左右上下对称方式 的两广水灾图像,呈现水灾状况。最下方另有四幅赈灾报应图,宣扬赈灾报应。置 顶题文首先是对水灾情况进行介绍:“盖闻救灾恤难义不容辞,起死回生功为最 大,非人类忍令饥饿难堪,况在想请理宜救援勿缓。桂粤两省水患实数百年来未 有之奇。一片汪洋,正千百万生灵之苦,哀声振地,死别加以生离,冤气冲天,神号 更闻间鬼哭。屋宇尽归冲没,何处栖身,男女悉属饥寒,终□归饿殍,况乎风寒暑 湿,又足戕生疾病,流离不堪言状……”水患之大、水灾之苦洋溢于纸上。前四幅 图像便是该文字的相应纪实内容:《广东水灾图》、《广西水灾图》、《救灾图(一)》、 《救灾图(二)》。水灾报道实现了报纸的新闻信息传播功能,而附张的出现则是 《申报》另一立足点的见证——民间传统和宣传教化。因而,题文又以“菩萨”等中 国人传统的善念来号召人们捐款:“盖闻拔钗剔燄,闻风者大发慈悲,质珥赒饥, 受恩者群呼菩萨,仁人均在,谅有同心繍阁深闺尤多善念,此证福缘于我辈,固应 一视同仁而种坤德于人间。”底下四幅报应图便是对于救灾得善报的表现。左上 图是救灾后家族添男丁得以传宗接代;右上图是救灾后高中状元;左下图是救灾 后掘地得金;右下图是救灾后消除疾病延年益寿。中国人传统的福缘因为救灾而 显现。旁边的题文将图中主人公姓氏、事情缘由加以清楚说明。在地形图中,文字 的解说功能更为明显。
另外类似的图片还包括图2-5-41、2-5-42、2-5-43、2-5-44、2-5-45。


图2-5-40 《救灾报应图》



图2-5-41 《路侧产子》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54页


暹罗孕妇某,一日在曼谷市中自北鸣洋行左近,乘搭某号电车,未及抵站, 忽然腹痛,即急迫下车,行方数步,颓然倒地,竟在路侧产下一女,啼声呱呱,行 者称奇。该处某妇见而怜之,为之多方看护,越二小时之久,产妇乃安,然后报告 巡警,将产妇及女孩,一并带往医院调理云。


图2-5-42 《巨象当车》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46页


缅甸阿瓦城附近车站名猫篾沙拜者,一日某号货车由彼地通过时,适一象在 铁轨上经行,走避不及,被撞倒路旁,须臾复起立徐行而去,似无受伤之状,然该 火车头则已小有损坏矣。


图2-5-43 《航海》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44页


洛畔脱者,航者之子也。善能升木,又习水性。一日微风习习,海不扬 波,洛畔脱遂欲纵身而升于桅。其父在船室内,酣睡未醒,故无人阻止。渠 乃奋身而上,渐升于顶。迎风高坐,意甚自得。桅顶有圆木一片,洛畔脱坐 之,犹以为未足也,举其一足于上,渐引其身,遂直立于桅尖矣。其父酣睡 初醒,见而骇之。虑其由桅而下,必将殒命。乃呼曰:“敢跃于海乎?奋力 跃之,勿稍惧。”洛畔脱四顾于海,遂跃入,海中水波飞扬。其初,则渠深入 海底,杳不可见。少顷,海水复静,渠乃探其首于水上,如浮泡然,舟人相 继入海而援之,复登舟,幸得无恙,众皆庆贺。


图2-5-44 《鸟呼救命》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36页


美洲威铭顿城,某屋失慎,火势极猛。救火员至时,闻屋内有呼救命之声。一 员奔入屋内,四顾无人,倾耳细听,声从里出。遂见一人,为浓烟所罩,察系鹦鹉呼 救之声。即将其人及鹦鹉一并救出。


图2-5-45 《胎产异物》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33页


乐陵段家庄,有农家某妇,孀居有年。冰霜节操,人所素仰。突于秋初 若受妊状,面色萎黄,腹震震有声。乡邻群非笑之,妇亦无以自白。日夜焦 思,遂致沉疴不起。上月下旬,迨夜深时忽觉腹中急疼,移时产下一物,疼 稍苏。燃烛照之,一头四足,目光灼灼。其颈时作伸缩状,审视之,乃一食瓜 之刺猬也。比邻交集,不胜骇异云。
(2)议论时政功能
中国的文人向来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发表于报端的论说文和 讽刺性图像是知识分子抒发自身情感的渠道。讽刺性图像以象征等手法来表达画 师的观点,其外在表现手法有极大类似,唯有从其题文解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图 像的深层寓意。1905年,上海掀起了“仿行立宪”的热潮,画师们对于“立宪”充满 期待。1906年9月16日,《申报》专门印发“恭祝立宪盛典”的双龙戏珠图案,以示 庆贺,并有连载的论说文,讨论新任官员们的治国措施。但是一年之后,立宪的伪 面目逐渐为人们识破,讽刺图像开始出现。第一幅是《立宪镜之一》(图2-5-46), 一只怪兽戴着各种各样假面具,宣称“立宪”。第二幅是《立宪镜之二》(图 2-5-47),牛羊将刚刚萌芽的嫩草吃掉,时值上海蓬勃发展的自治运动正被清政府 所镇压。此后还有以人们常规生活样态来讽刺立宪制度虚伪的图像,如《预备立 宪现时代之儿戏一》(图2-5-48)与《预备立宪现时代之儿戏二》(图2-5-49)。看图 画,读者只知其一,读题文,读者才能了解其二,如:“说一:障尔目拓尔手,东扪西 摸胡行乱走,不辨□习兴,学生不辨医士与伙友,搜捕之唯恐不尽,株连之唯恐不 周,是亦一捉迷藏也;说二:高者在上,伏者在下,欲求不能,欲索不得,莫辨卖药 与匠人,莫辨小官与兵卒,搜捕之唯恐不尽,株连之唯恐不周,是亦一捉迷藏也。” (儿戏一)“我则南行,尔则北辙者,政府诸老意见也。我主图成,尔主破坏者,政府 诸老之做事也。建内阁,则我运动,而尔亦谋优缺,则衮衮皆是。尔欲为,则我倾 轧,尔欲动,则我牵掣,是之谓预备立宪之新儿戏。”(儿戏二)


图2-5-46 《立宪镜之一》《画史》



图2-5-47 《立宪镜之二》《画史》



图2-5-48 《预备立宪现时代之儿戏一》《画史》



图2-5-49 《预备立宪现时代之儿戏二》《画史》


(3)介绍新知识功能
《申报》图像新闻中对于新知识的介绍,主要是通过国外新闻和博物图说对国 外新奇事物和植物昆虫进行介绍,另外还有对于淞沪铁路、上海新建路桥的介绍。 统计显示,所有图像新闻中国外新闻五十幅,占总数6.5%;博物图说和杂俎一百四 十三幅,占总数18.5%。1911年12月11日起《申报图画》的刊出,是《申报》介绍新知 识的集中时期。其中国外新闻四十四幅,博物图说一百零九幅。对粉蝶(图 2-5-50)、花牤(图2-5-51)、瓢虫(图2-5-52)、螳螂(图2-5-53)、锯蜂(图2-5-54)、 天蛾(图2-5-55)、蛱蝶(图2-5-56)等害虫、益虫进行介绍。外国事物介绍了神奇的 音乐家为动物奏乐(图2-5-57)、医生治疗狮头人(图2-5-58)、心脏起搏器、热气 球、潜水服等。以现代观点看,新奇的外国事物都是画师道听途说或者根据一些传 言记载绘制而成,图像的真实性值得斟酌。但是在国门刚被枪炮强行打开的清朝 末年,这份报纸提供的新鲜事物却让人耳目一新。


图2-5-50 《粉蝶》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 第五卷,第51页



图2-5-51 《花虻》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57页



图2-5-52 《瓢虫》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63页



图2-5-53 《螳螂》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69页



图2-5-54 《锯蜂》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71页



图2-5-55 《天蛾》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77页



图2-5-56 《蛱蝶》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81页



图2-5-57 《动物与音乐》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116页


德国著名音乐家某,前在动物园中,弹四弦提琴,以研究动物与音乐之关系。就中最易 感者为美洲虎类,时现激昂状。豹则毫无感觉,狮子显恐怖色。鬣狗则非常震动。猿初颇讶 之,静听后若稍知兴趣,拍手欢呼,其感觉最深。倾耳细听者则为狼云。


图2-5-58 《病变狮头 身》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 卷,第108页


圣山拿打埠西人米亚, 向以修整旧鞋为业。今年 二十二岁。现入该部医院 就医。其症为各医生所罕 见。故医士等聚集亲验而 研究之。盖彼所患者,即狮 形症也。近三年内彼之头 骨渐大而眼渐深,俨如狮头 一般。群医骇之,均以为将 来非死则颠云。
《申报》图像新闻具有一种特殊的效能,充分利用人们的视觉系统,把语言(书 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与图像连接起来。这种左图右史的结构传递的不仅是晚清上 海和中国的各地新闻,也创造了晚清社会的形态。左图右史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 发展也是因为晚清上海居民具有共同的体验基础。晚清上海华洋杂居的环境给予 了上海市民一个共同的行为情景。
美查在《申报》开拓了报纸左图右史的传播方式。从组织的角度看,这是美查 进军文化市场的一部分,进而他创办了点石斋印书局、申昌书画室,收集大批孤 本、善本、珍本,开发图书印刷市场。这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报纸寻求生存之道, 在租界政治与清王朝之间居有一席之地。
4.图文并茂:图像新闻与都市迷茫
晚清上海开埠,不但成就了其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也促使了沪上文化活动 的繁荣。上海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政治的涉入,西方绘画风格的传入,加上 自身文化的继承,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以及上海绅商阶层地位的上升,上海画风 接近职业化和专业化。各地画家云集上海,上海成为了绘画活动中心。“海上画 派”画风于这个时期渐渐形成。《申报》画家们的画作也表现出中国古典绘画向现 代绘画过渡过程中的现代性转向。
(1)现实主义题材的丰富
囿于报纸这一特殊的媒体,《申报》的图像有别于商贾间馈赠礼物的画作,采 用了很多人情世故的题材,即使采用山水花鸟入画,也颇具象征性意义。在内忧 外患的时期,画作中往往流露出凛然不屈的气节、忧国忧民的感情、藐视权贵的 文人精神。大量的现实生活入画,反映对民间偷抢拐骗等社会秩序混乱的担忧, 对租界地区安定秩序的欣赏,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显现出一种集体迷茫。
1910年1月刊出《死犹迷信》(图2-5-59),介绍某老妪与儿子同时生病,叮嘱 家人办理自身后事时,另糊一纸棺材一同出殡,以救其儿子性命。第二天,《申报》 又刊出了《神通广大》(图2-5-60)一图。讲述湖北某寺庙主持勾结官绅,在京城获 得佛学经典,率僧众在城外迎接佛典。对于迷信,画师批评和反对的态度从标题 便可得。而寺庙主持在京活动,获得官宦信任,画家一方面流露出鄙夷之色,另一 方面对其能够获得佛学书籍又有几分羡慕。以图像描绘僧众迎接佛典的场面,文 字带有贬斥主持劳民伤财、讲究排场、好大喜功,又同时表现出对这种声势浩大 作为的赞许。画师们一方面对普通市民的迷信活动表现出批判或不屑的态度,同 时又在《黎云梦》故事中宣扬因果报应、神佑思想。鉴于上海城市正在形成,而新 市民阶层更关心的是城市生活,在《申报》图像新闻中,警署、会审公廨、工部局出 现的频率极高,对于这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市政机关(图2-5-61),人们寄予很高期 望,民间打架斗殴等事情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
从西方传入的新生活方式冲击着画家们的思想,其中也表现出一种混乱的态 度。一方面是对于租界生活或西洋生活的羡慕,用图像新闻分别描述西方的音乐 神童(图2-5-62)、歌唱家、探险家,以及千奇百怪的家庭养蛇(图2-5-63)、为狗镶 金牙(图2-5-64)等怪闻,同时也将东方传统加于西方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一种中 国人的自我优越性(图2-5-65)。1910年1月5日刊出《日人之哈尔滨曲》(图 2-5-66),介绍一日本人因为敬仰的对象逝世,创作哈尔滨曲,乐声如泣如诉。还有 介绍西方教育的新奇,如《水中比武》(图2-5-67)……画家们闻风猜想,对于现代 生活展开了丰富的想像。


图2-5-59 《死犹迷信》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79页


京师琉璃厂某姓老妪,生有一子。日前老妪病重,其子亦卧病不起。该老妇恐 有不测,嘱其亲戚曰:“吾死之后,出殡时,须另置一棺,同时出门。”谓如此则其子 之病方可无碍,言罢气绝。伊戚乃糊一纸棺,一并掩埋。


图2-5-60 《神通广大》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83页


鄂省中和门外莲溪寺主持僧道明,为人诡谲,广交官绅。近在北京运动 内府,领得御藏经一部,于月前袛领到鄂。本月初十日举行迎经典礼,先期 柬邀官绅耆老一百余人,衣帽步行手执藏香,在经亭前作先驱。又集各寺僧 千余,撞钟击鼓,沿途口诵佛号,迎经回庙。闻是日庙内女宾三百余人,并有 某两议员及某校诸生,亦在执香迎经之列,可谓异矣。


图2-5-61 《贫苦堪怜》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34页


平湖妇人胡白氏,前晚投河自尽,由捕带入捕房,转送公廨收留,昨由官媒将氏解 至公堂请讯。供因贫来沪帮佣无就,饥寒交迫投河等语,官以氏贫苦堪怜,判赏给川资 洋十元,派差送交其家属具领。


图2-5-62 《三岁之音乐家》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16页


德国李式埠,近有一三岁女孩,竟于乳臭未干之时,成为一灵敏之音乐家。能弹琴 应弦附节,谱出最上等之诗歌,并无错谬。格致家闻之大奇,争来研究此孩之记性,然计 穷力尽,卒不能得。唯见此女孩听人弹琴一次后,即能如式弹出,一丝不错。至其父母本 非音乐家,可知女孩本领,并非得自种传云。忆某西人演说云:“西人乃生于音乐,中国 人则生于赌博。”读此新闻,不禁怃然。


图2-5-63 《英妇之奇嗜》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20页


嗜好之事,无人无之。是虽禀性各异,而亦半由于相习成风也。如近来英国妇人,其豢 畜鸟兽以为乐者,颇觉不少,甚至有豢及丈余大蛇,每日亲饲以饵,暇日则启园,令使出之 盘绕于肩膝之间以为戏,诚不可谓非异嗜也。


图2-5-64 《犬镶金牙》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40页


美国纽约,近有一种新奇之风俗。凡饲犬者,悉为犬换金玉之假牙,以夸富丽。贵族少 年,豪商女子,其宠爱之娲黎,竟有以钻石补其前齿者,而期争斗时锋利无朋。其余中等绅 民,亦多喜犬齿之清洁,重则以牙粉擦之,每饭饲以肥甘。文明之风俗,诚不可思议也。


图2-5-65 《英人迷信之可异》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52页


英国报界中最负时望之士德君,平日深信仙术,有女巫名朱利,能招亡魂,判断祸 福。士君特延于家,询其能招中国合肥李故相灵魂来否,巫曰试为之。即默祝数语,李 相魂果来。士君问以世界大局,李相曰东三省将有一重大事件,全球为之惊骇。士君又 问何事,李相曰地气之震动不能明言,得其朕兆。移时,伊藤被杀之急电,已遍传于道 路矣。现士君居然在写字楼,开坛作法,任人叩祷,一钱不取。由是观之,迷信一事,西 人犹未能免也。


图2-5-66 《日人之哈尔滨曲》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96页


日人下村环者,弱冠一书生也。平生甚钦慕伊藤公,比公死,哀恫如丧父母,寝食殆废,作 歌一篇,题曰哈尔滨曲。客月廿四日诣公墓,按弦歌之。词意悲恻,曲调凄怆,闻者尽感泣云。


图2-5-67 《水中比武》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72页


水面马上比枪,为宾夕法尼亚大学之绝艺。该学诸生习练比武时, 用浮马两匹,长枪两支,枪头裹以挟油之物,大如足球,比武者戎装跨坐 于马上,令发乃彼此持枪竞斗,浮马不甚稳,如敌人不能以适当之法闪 避,即轻刺一枪,亦可使之坠马。若遇劲敌,撩纵自如,有足观焉。
(2)统合中西元素独创性表达主题
清末的民间画家选用古诗词、文学小说为基调,画作表现上吸收西方绘画的 结构法、透视法等,笔法墨法简逸而明快,同时还保存着中国画特有的题跋印章。 这种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图2-5-68),使图像新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题文和印章不但显示作者的来历,还具有提高和补充读者鉴赏和理解的功能,也可以丰富画面,起到衬映和点缀画面、平衡构图的作用。


图2-5-68 《轻风乱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107页


在《申报》的图像新闻中,标有作者来历的图像有三百一十二幅,占总数40.3%,而 新闻内容中创新画作原创的有七百一十三幅,占总数90%以上。大部分图像都是画师 个人创作,模仿和转载的分量较少。根据新闻报道原创性和权威机关两项非参数相 关分析得卡方值结果分析可知,两者间存在显著联系。以申报馆名义和画师个人名义 创作的画作中具有独创性的分别为三百八十六幅和三百零四幅,接近总量的90%。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能诗善文,一般都有自己的别署,或以自己的人生志向、 或以个人特点、或以居住环境等自起名号。如钱昕伯因为近视,自署“雾里看花 客”,何桂笙定居上海时,署名“曲园居士”,蔡尔康自号“海上蔡子”等。他们虽被 誉为“洋场才子”,但生活清贫,旧社会的新闻工作者并不为人所尊重,当时的报 人都是落拓文人。他们凭借着洋人兴办的传播机构,更能了解时势变化,也产生 了希望改变中华颓势的迫切要求。这种救国图存的心理,体现在图像新闻中就是 作者的署名、印章和题文。《申报》第一张有具名的图像新闻是1855年2月20日 的新年贺岁图,作者为吴友如。同年两广水灾附张——《救灾报应图》在编者按 《劝中外闺阁助赈启》中以“两广协赈同人”签名。另外,新年的图像中1888年2月 17日和1891年2月14日两幅均为张志瀛所作,1897年2月5日和1901年2月3 日两幅为周慕桥作品。此后的《画史》系列极少出现画师署名。在《申报图画》系列 中,情形却迥然不同,画师几乎都有具名,而且风格各异。随后的《新闻画》没有作 者署名。另外,这个时期《申报》刊登的不少摄影照片,尤其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各 种军情最多,研究者多认为是照相馆职工或运动参加者所摄,无从考察摄影者。
以《申报图画》为例,主要作者有吴、(病)隺、绮(云)、镜、巽和(痴)蝶。他们在 《申报图画》上署名的次数如下表。

表2-5-13 《申报图画》画师署名对照表



画师署名数一百七十一,占《申报图画》总数82.60%,缺省三十六。而署名为 (病)隺为八十五,占署名总量49.70%,接近一半。隺作画细腻,力求由人物形态表 现人物性格与内心,人物的动作与题文解说内容十分配对。其中外国新闻的画作中 最多,画中女性都是贵族名媛,纤细小蛮腰,漂亮的西式小上衣,长长的裙子,花边 裙摆(图2-5-18、图2-5-69),偶有宽边女式花帽和皮草衣领等,生活习性与中国传 统妇女有天壤之别,如饲养猛兽、精通音乐医术等。相比之下,巽笔下的外国女性则 是高龄老妇,嫁与高龄老头,画面的妇人虽然穿着华丽,却难掩盛装下的衰老和行 为诡异(图2-5-70)。《申报图画》的博物图说与杂俎集中在吴和隺两人的画笔之下 各有特点。吴图画多为杂俎,落笔浑厚,以花鸟为主,题文简短,极少评论,或者标明 图像是仿照前人笔墨,如恽寿平画作,有时没有题文。因为画面不需复杂的生活背 景或人物,显得简单,空间开阔。其题文形式也比较散漫,文字多变。博物图说主要 由隺完成,隺常以植物叶子为画面背景,上伏一昆虫,题文解说该昆虫是益虫还是 害虫。隺笔下的昆虫有螳螂(图2-5-71)、蝗虫、瓢虫、蛱蝶、行夜、椿象、天蛾。


图2-5-69 《巾帼善骑》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 五卷,第8页


美国纽约有妇名屈 斯和者以善骑著称。一日 乘马由住宅疾驰十六句 钟。沿途马疲则改乘新 马,如此改乘十数次,共 行一百五十九英里。巾帼 中未尝有能善骑如屈氏 者。查美前总统罗斯福曾 于十六句钟骑行一百二 十英里,至今军中常称为 善骑者,而比之屈氏远逊 矣。


图2-5-70 《一百零六岁娶妻》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32页


纽约埠有俄人名胡连士企者,一百零六岁之老翁也。唯此翁人事虽衰,老兴不浅。 竟于三个月前与七十余岁之老妇行交姻礼。至近日始为其孙及曾孙所知。盖至是而三 娶矣。查该俄人在美国及俄国两处之子孙,连己身核计,业已六代同堂。一身之嫡血脉 已见者,约一百七十五人云。


图2-5-71 《螳螂》
《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第五卷,第69页


无论是《申报图画》还是《新闻画》系列,具有新闻性的同一图像上题文字体样 式、大小、标记都比较统一。图像在页面上靠右,其题文和标题也大多靠右,靠左 亦然。从题文的内容看来,图像新闻报道的类别与画师在画作中所表达的价值趋 向有很大关系。根据SPSS 统计分析,画师对于不同地区新闻寄予不同价值宣传期 望,在时事类图像中,变量地理划分对应卡方值为270.822,df=3,变量价值体现对 应卡方值为208.772,df=4,P=0.000<0.05,非时事类图像中,变量地理划分对应卡 方值为196.862,df=3,变量价值体现卡方值为52.839,df=4,P=0.000<0.05。可见,变 量地理与价值体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表2-5-14 《申报》图像新闻的地理划分与价值体现交叉分析图



画师们立足于新闻报道的功能展现图像新闻,不管是时事类图像还是非时事 类图像,立场中立的数量均占优势(分别为191和142),除此之外的报道价值倾向 排列依次是针砭时弊、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与格物致知,而后两项相差不多。针砭 时弊和托物言志者数量居多,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时底层知识分子对于社会 改革的愿望,以及在社会转型时期,寻求发挥个人能力的一种潜在需求。但是在 国外新闻和博物图说两列数据里,格物致知和无明显倾向的数据居高,反映的是 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欲望蛰伏于某个角 落。外国新鲜事物还处于引进和介绍时期,即使经常接触西方事物的画师们也无 法流畅地引用西方典故充实图像新闻中的故事,表达个人理想和社会志向。
在“西学东渐”与“新知”流行的晚清时期,上海急剧变动的社会现实和“华洋 杂处”的文化环境,使画师们在保持中国画传统的同时,大胆革新并吸收西方写 实绘画的有益成分,产生了一种中西绘画模式结合的新体式——新闻风俗画。虽 然没有获得“正统名流”的承认,但是这种新画风却从此走向民间,得到了广大民 众的欢迎,可以说它是近现代中国写实主义美术的开端,同时对年画、连环画、版 画和文学插图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普及绘画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中国绘 画的现代风格转向折射出正在崛起的知识分子群的都市迷茫和时代困惑。
总体而言,所谓的图像新闻,首先应该是新闻,其次才是图画,也就是说,新闻 性是图像新闻的第一位。如果单单是美术或是题文注解,中国画、连环画、小说插 图都能实现这两种功能。正是只有从新闻的角度理解图文并茂的图像新闻,才能 理解特殊时代的上海和中国转型期的都市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