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近代图像新闻史 > 正文

一、《申报》与近代传媒中的图像新闻研究
近代图像新闻史

《申报》的创刊标志着上海新闻传播成型期的到来,它奠定了中国新闻报纸的 基本模式,成为中国传媒近代化的主要标志。
1.近代传媒中的图像新闻
所谓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由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社会,向近代民主制度下 的大工业社会迈进的历史变革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生产机械化、政治制度民主化、文 化观念的更新、意识形态自由化,而传媒(其中重点是报刊)的近代化是其中一环。
中国传媒的近代化所具有的特点是:①报业成为了一个社会行业;②报刊走 向民间,无论在发行上还是在内容上,目标受众是一般市民;③报刊具有知识大 众化、信息商业化、舆论传媒化的特点。
综合起来看,中国传媒近代化的成型大致与三个因素有关:①近代报刊与国 际贸易的结合;②近代报刊与西方传教事业的结合;③近代邮传业和印刷技术的 发展。
晚清大众媒介中的图像,主要分为画报的绘画和早期新闻报刊中的图画。对 以《点石斋画报》为首的晚清四大画报图画研究,早期研究者有阿英、徐悲鸿、郑 振铎、鲁迅等人。阿英主要从报刊史着眼。徐悲鸿、郑振铎则是以中国近代绘画发 展史为考察基点:画家徐悲鸿考察画刊主笔生平以及关注画刊中通俗画与传统画 的差别,将画刊上图画归入插图画一类,并给予极高的评价,甚至在《论中国画》 一文中有专门的评价;而郑振铎则分别描述了插图与新闻画的渊源,认为这种图 绘新闻的方式是晚清绘画的革新,并称之为“新闻画”,是中国近百年社会的画 史,反映了中国近百年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前期的历史。鲁迅、包天笑与吴研 人等作家则是在其文学著作中对报刊中的图画新闻以及各种图画印刷技术在民 间流传情况进行描述。
在浩瀚的晚清上海现代性研究和晚清上海报刊研究著作中,我们发现学者们 对晚清报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艺术和经济活动领域,从社会传播角度对图像 新闻进行关注相对较少。在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多数也集中在画报图像内 容注解和报刊文字解读方面,非画报期刊的图像解读多是作为研究论据的一个佐 证,专门研究仍属空白。如果说对晚清报刊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且研究成果已 蔚为大观的话,那么对于报刊中的新闻图像,尤其是非画报类刊物的图像研究还 比较薄弱。研究的薄弱体现在研究者往往忽视了图文结合这种新闻报道的特殊 性,而把图画新闻归入普通的现代报刊进行研究,或者把图画新闻中的图像独立 出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或者只专注于图画新闻的内容而忽视图像的创 作机制,或者忽视了图像主题与视觉传播效果的研究。这里,我们从新闻传播的 角度,结合图像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图像制作机制、图像新闻传播的主题与视觉传 播效果,对晚清报刊中的图像新闻进行研究。
2.《申报》的图像新闻
1889年,《申报》首次夹入绘图的月份牌作为刊物免费附送的赠品。这种形式 成为以后中国早期新闻图像在报纸上的传播方式——插页图画和照片。而这种形 式也奠定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图像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新闻画。图像 是图画新闻的主体部分,文字只占小部分。在早期的图画新闻中,图像不仅是文 字新闻的支撑,其本身就是新闻,文字反而成为补充说明。画师由此成为第一作 者,文字作者却隐身于幕后。这一变化让读者更关注图像的意义。在近代报刊黑 压压的版面文字排列中,这种形式新鲜而引人入胜。
图像新闻是相对于文字新闻的概念,在这里专指刊登于报刊之上的图绘,形 式上包括绘画和照片以及漫画等一些视觉新闻形式,内容则是描绘现时景物或时 事,其目的是为了报道或评论新近发生的时事和社会问题等。图像新闻以图为 主,直截了当地展示社会生态,勾勒出一幅由媒介挑选加工后的“拟态图景”,这 也是晚清时期上海人对于世界认知的“想像图景”的一种映射。
在当代的新闻史、文学史和社会史研究中,《申报》图像依旧是以非主角的地 位出现。在《申报》史和上海新闻史研究中,徐载平在《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中对 申报馆兴衰和当中的政治讽刺画、摄影画、新闻照片进行了考证;秦绍德在《上海 近代报刊史论》中也加以介绍;陈平原和夏晓红在晚清报刊与现代文学研究中也 涉及《申报》及其附属画报《点石斋画报》的图画内容。陈平原和夏晓红甚至认为 图文互动具有重大意义,语言的劝诫不及画面的感染力强,画面与文字相互矛盾 造成的巨大张力,给予读者很大的想像空间:当画家因不熟悉对象而使得画面的 艺术表现力大受限制时,文字部分可以发挥补救功能,当画面难以表现错综复杂 且瞬息万变的场景时,文字起到完善作用。
虽然有很多研究者涉及《申报》中的图像,但是《申报》中的新闻性图像并未真 正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而进入学者们的视野。
很显然,当代学者们关注的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配图,即在大篇幅的文字新 闻报道之后的新闻图像。而《申报》中的新闻图像(摄影图片在1907年7月20日 才出现,在此之前为了配合立宪运动有系列的图画新闻《画史》,它是独立存在 的)属于新闻讽刺画。它们描述社会形态以表达对立宪的看法,这些图画新闻较 之画刊的图画新闻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更强,社会寓意也更深刻,具有独特 的研究意义。
我们已经知道,以《申报》为代表的晚清新闻报刊已经开始近代化,具备了大 众传播媒介的功能,通过信息传播构成了一个“拟态图景”的假设。所以我们把“图 景”研究置于“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和“效果分析”等系列研究之中。制度分 析的目的在于揭示晚清图像新闻传播具有特定倾向的原因;讯息系统分析目的在 于揭示整个图像新闻传播系统所呈现的倾向性;效果分析目的在于考察晚清上海 刊物图像新闻传播所构建的“拟态图景”与现实生活中的“现实图景”的差异。
这里,我们重点研究创刊期至1911年12月3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二日)的 《申报》,其出版总数为13965号,共有图画新闻七百七十四幅。通过对七百七十四 幅图画编号,选择其中部分要素进行观察统计,并从其中挑选图画新闻进行个别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