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概述

    甘肃人大副主任、佛协会长嘉木样活佛视察崆峒山法轮禅寺落成大雄宝殿开光大典,学诚、如诚、戒全、妙林诸山长老在主席台上宝灯老和尚与法子妙林参观香港慧远中学崆峒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南传佛教、北传佛教或...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崆峒山前峡石窟

    约开凿于秦汉之际。址在崆峒主峰南崖之下,泾河峡谷北岸,古鸡头道北侧苍松岭侧端山崖开阔处。有石洞尚存,洞高约2米,深约3米,彩绘塑像皆不存,为早期僧人隐修之处。...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石佛峡石佛寺

    约开凿于汉魏之际,址在大寨乡涧沟河上游,为古丝绸之路南路必经之地段,距今城区35公里。石崖高耸对峙,峡深沟长。崖壁大小洞窟多处,大窟高约3米,宽深均约5米。窟内造像已被历代战乱兵匪所毁,唯窟外右侧半身石佛像依崖而立,像...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十万沟石窟

    址在崆峒山西南,泾河峡谷南侧,麻武乡境内。石窟在沟中部西崖下,为秦汉时僧人隐修之处。...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出托庵

    址在大寨乡大寨村,约建于汉魏时期,距宝平公路1.5公里,距城区约30公里。古为佛教场地,当地传说称:“先有出托庵,后有崆峒山”,“先有出托庵,后有平凉川”。...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弥陀庵

    亦称弥陀寺,建于初唐,在凤凰岭南阶地段,古松柏树独存其处,称千年华盖。多次毁而重修,明代万历年间韩王夫妇好佛,出资重修,毁于清末同治战火。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僧人寂明、贤玉住持重修大殿僧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道...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明慧禅院

    址在中台,现为广场和停车场。唐初,由大禅师仁智住持修建。大殿面南五楹,内供三尊铜铸鎏金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院内东西建木构厢楼、钟鼓楼。门楼为重檐牌楼式,护法诸圣塑像威猛庄严,立于山门之内。推门而入者,足踩内...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宝顶大雄殿

    今称隍城,由初唐高僧仁智禅师住持修建,内塑释迦文佛坐像及诸佛菩萨圣像。仁智禅师率僧徒经数年辛劳凿通半山石壁洞门,修登山台阶387级,使荒僻之大顶成为佛国净域。明代,外地游僧混迹佛门,作奸犯科,加之明成祖朱棣尊崇道教真...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龙隐寺

    汉以前即有洞窟设施,为早期僧众修行处,唐属明慧禅院下院。与崆峒山山脉相连,崆峒山为龙头,其地为龙尾,故称龙尾山,距崆峒山和平凉城均约3.5公里。寺在山南,面泾水背龙尾,旧称兴教寺。安史之乱,太子李亨从马嵬夜驰“数百里至...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

舒花寺

    亦称塔寺院,址在中台高埠西侧,创建于唐初。有七级凌空塔一座,塔前有唐代古柏一株。历代都有增修,清同治年间乱匪入山,毁于兵火。民国年间复修。1958年至1965年间,被渐次拆毁。1982年,有老农剡濡霖发心守护宝塔,并募化集资修三间...查看详细 >>

标签:崆峒佛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