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著《訄书》出版

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号太炎,浙 江余杭县南乡仓前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1月,章太炎著《訄书》木刻本出版,该书是章太炎在戊戌变法前 后所写论文的结集,共收录论文50篇,涉及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领 域的许多重要问题,集中地反映了章太炎早期的民主主义观点和唯物 主义思想。
关于《訄书》的命名,章太炎解释说:訄,相迫之意,言其书“逑鞠迫 言”,意思是为民族危亡的社会情势所迫而非说不可的话。《訄书》中有 批判传统旧学,反对宗教神学的内容。该书引用日本远藤隆吉的话,说 孔子出于中国,是中国之祸,并将孔子定名为“古良史也”,而非“圣贤” 或“素王”。对《论语》进行了批判:“《论语》者晻昧……下比孟轲,博习 故事则贤,而知德少歉矣。”批评尊孔派的“苟务修古”,肯定先秦诸子的 历史地位:“孙卿死而儒术绝,自明季五君之丧(谓孙奇逢、王夫之、黄宗 羲、颜元、李颙也),道学亦亡矣。”称赞王充之《论衡》:“怀疑之论,分析 百端……不避孔氏。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于今,亦未有能逮者 也。”该书还论及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且否定天命论说教:“若夫天与 帝,则未尝有矣。”
《訄书》的出版、发行,从一定程度开启了近代大规模批评孔子的潮 流。后来的吴虞、顾颉刚等批孔、疑古人士都把此书视为精神源头,为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提供了反清革命的历史依据和现实理论武 器,被誉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斗的文章”。
《訄书》后来多次作修订、调整。1902年,删去含改良主义思想的 篇幅,增加宣传反清革命的文章,编为63篇,另“前录”3篇,于1904年 在日本东京出版。1906—1910年间,又作修订,在目录中增列《原儒》、 《原经》、《孝经说》篇,删去《族制》、《封禅》等。辛亥革命后,随着章太炎 思想的变化,1914年再作修订,删除了原先一些具有革命内容的篇文, 更名为《检论》出版。



更多同类【20世纪儒学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