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唐史史料 > 正文

《唐两京城坊考》五卷 清徐松撰
唐史史料

徐松是清嘉庆、道光时第一流学者,其专长主要在唐史和西域史,著有《唐两京城坊考》五卷、《登科记考》三十卷、《汉书西域传补注》二卷、《新疆赋》一卷、《西域水道记》五卷。此《唐两京城坊考》尤为著名,常为研读唐代文史者所引用,几视为与《长安志》有同样史料价值。
此书有徐松自序,谓:“古之为学者左图右史,图必与史相因也。余嗜读《旧唐书》及唐人小说,每于言宫苑曲折、里巷歧错,取《长安志》证之,往往得其舛误,而东都盖阙如也。己巳之岁(嘉庆十四年),奉诏纂辑唐文(《全唐文》),于《永乐大典》中得《河南志图》,证以《玉海》所引、《禁扁》(元王士点撰)所载,灼是次道旧帙(宋敏求《河南志》),其源亦出于韦述《两京记》而加详焉。亟为摹钞,爱同球璧。校书之暇,采集金石、传记,合以程大昌、李好文之《长安图》,作《唐两京城坊考》,以为吟咏唐贤篇什之助。”案这段自序是说明此书的资料来源,但由于前人文字简质,不易读懂,致引用此书者对资料来源仍不甚清楚。经用《长安志》、《雍录》、《长安志图》及其他资料大略勘对,才弄清楚:(1)此书长安部分的图系根据《长安志图》和《雍录》的图重新绘制。(2)长安部分的文字是照录宋敏求《长安志》原文,但《长安志》还旁及长安郊区及属县,上及周、秦、汉以来沿革,此书只记述长安城坊,其他一概删去。(3)洛阳部分的图和文字都录自从《永乐大典》中抄出的《元河南志》中的宋敏求《河南志》部分。(4)再将唐人诗文、小说以及碑志中有关两京城坊的史实和其他记载,摘出补入有关城坊之中。据卷五陶化坊“张轸宅”条张穆案语所说“星伯(徐松字)先生卒于道光二十八年三月初一日,此条则将属纩之前四五日手书示穆,令补入书中”,可见此增补工作一直做到逝世之前。(5)此书刻本题“大兴徐松星伯撰,平定张穆诵风校补”,可见张穆在增补上也下了工夫。
但此书在今天看来,也有不足之处:(1)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的原文和徐松所增补的没有加以区别。(2)徐松所增补的有时没有详注出处,更没注明引书的卷数。(3)诗文、碑志所记某人住某坊是实事,而小说如《太平广记》中的则颇多虚构,徐松对此一视同仁,未加区别。(4)宋志本身的阙误以及今本宋志的阙误更未能补正。因此,目前有一件工作可以做,即先照录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原文并加以校正,然后将徐松所增补各条查明注出引书卷数后有区别地录入各坊宋志之后。清光绪二十三年缪荃孙刻有程鸿诏撰《唐两京城坊考补记》一卷(收入缪辑《藕香零拾》中),也可分别查注引书卷数后补入。还可据诗文、小说和新出碑志作增补。这样做出一部新的《唐两京城坊考》,当比徐松原书更有用处。
版本 (1)清道光二十八年灵石杨尚文刻《连筠簃丛书》本,是此书第一个刻本,其校勘实出张穆手。(2)《畿辅丛书》本,即据《连筠簃》本重刻。(3)《丛书集成》本,据《连筠簃》本排印,图影印。(4)1985年中华书局点校本用《连筠簃》本,参校北大图书馆藏部分稿本,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绘制的《唐长安城复原图》、《唐大明宫图》和《隋唐洛阳城图》,并编制全书地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