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唐史史料 > 正文

《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 北宋宋敏求编
唐史史料

此书有北宋熙宁三年宋敏求序,谓:“《唐大诏令集》者,先君宣献公景祐中书第三□所纂也。先公以文章名世,更内外制之选,而朝廷典册多以属之。及入陪宰政,仁宗数面命撰述。……机务之隙,因裒唐之德音、号令非常所出者汇之,未次甲乙,未为标识,而昊天不吊,梁木遽坏。小子不肖,大惧失坠,秘其书于家楹者盖有年矣,仆射王文安公累以为问,谓当垂世不朽,乃绪正旧稿,厘十三类,总一百三十卷,录三卷。文安见许序而名之,未果而公薨。治平二年,先皇帝简拔孤陋,置在西掖,固欲澡雪蒙滞,而钻仰众制。方缮写成编,会忤权解职,顾翰墨无所事,第取《唐大诏令》目其集而弆藏之云。”则此书集于敏求之父宋绶,而成于敏求,故《宋史》卷二○九艺文志、《玉海》著录编集者皆题宋绶,今传本则题宋敏求。
《四库提要》谓:“敏求尝预修《唐书》,又私撰唐武宗以下《实录》一百四十八卷,于唐代史事最为谙悉。……其书世无刊本,辗转抄传,讹误颇甚,中阙卷第十四至二十四、八十七至九十八凡二十三卷,参校诸本皆同,其脱佚盖已久矣。……其中不尽可解者,如《裴度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使宣慰等使制》,据《旧唐书》,其文乃令狐楚所草,制出后度请改制内‘剪其类’为‘革其志’,改‘更张琴瑟’为‘近辍枢衡’,改‘烦我台席’为‘授以成算’,宪宗从之,楚亦因此罢内职,是当时宣布者即度奏改之辞,今此集所载尚仍楚原文,不从改本,未详何故。又《宝历元年册尊号赦书》,据敬宗本纪,时李绅贬官,李逢吉等不欲绅量移,乃于赦书节文内但言左降官已经量移者量移近处,不言未量移者宜与量移,翰林学士上疏论列,帝命追赦书添改之,今此集所载只及赦罪一条,而无左降官量移之文,疑亦有所佚脱。又《旧唐书》所载诏旨最多,今取以相校,其大半已入此集,而亦有遗落未载者,如纪号则改元天祐诏,除授则尹思贞御史大夫、李光弼兵马副元帅诸制,追赠则张说赠太师、杨绾、颜真卿、李绛赠司徒、郭暧赠太傅、郑朗赠司空、田布赠仆射诸诏,优礼则杜佑、萧俛致仕诸诏,奖励则劳解琬、奖李朝隐、褒美令狐彰、奖伊西北庭二镇诸诏,谪降则王毛仲、韩皋、吕渭、张又新、李续之、熊望贬官诸诏,诛窜则决杀长孙昕、流裴景仙、裴茂诸敕,皆关朝廷举措之大者,而此集并阙而不登,以敏求博洽,不应疏于搜采,或即在散佚之中,亦未可定也。”案《提要》此条颇下了些对勘工夫,写得较好,但说《旧唐书》有而不见此书的诏令都在缺卷之中则未必尽然。宋绶编集此书本仅“裒唐之德音、号令非常所出者”,敏求据绶旧稿稍事增益,亦并未表白此书于唐诏令已广搜无遗,观自序文气自知。其实此书不但不是唐代诏令全集,就是所选入的诏令也多有删节。今天自可从《旧唐书》及《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等书搜辑今存全部唐诏令,以此书为基础重事校补,编出一部更完善的新《唐大诏令集》。
诏令都是第一手史料,对研究唐史极为有用,如有些重大举措,就在赦文中发布施行。
版本 (1)本书一向只有传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几部残抄本,其一四至二四、八七至九八诸卷均原缺。(2)民国三年张钧衡刻《适园丛书》本,用明抄三本互校。(3)建国后商务印书馆校点本,以北京图书馆藏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用《适园》本校勘,是较好的本子。但书前的出版说明间有失误之处,如说“李湛(敬宗)之死,本为宦官所杀,旧书隐讳不载,新书亦仅称‘〔宝历二年〕十二月,中官刘克明反,辛丑皇帝崩’,而本书一一四《江王下教》(文宗李昂)却透露了这件事的秘密”。其实此事本非秘密,《旧唐书》敬宗纪即谓宝历二年十二月辛丑“帝夜猎还宫,与中官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打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帝方酣,入室更衣,殿上烛忽灭,刘克明等同谋害帝,即时殂于室内,时年十八”,所说比《江王下教》还具体得多。又如说“日人仁井田陞有《唐令拾遗》之作,于唐令的搜集下过一番功夫,可是编者意图不单是校补《唐大诏令集》的残阙,所收范围很广,把法令、律令也包括在内,和本书体例是不同的”。其实仁井田陞的《唐令拾遗》是拾已佚的“律令格式”中唐令之遗,此“令”既非诏令之“令”,与《唐大诏令集》初不相干,而且也没有把令以外的律收进《拾遗》里,唐永徽律即今本《唐律疏议》完好无损,本不用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