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兵学思想史 > 正文

三、《老子》兵学思想的特色与地位
兵学思想史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指出,《老子》为“言兵者师之”,“持机械变诈以侥幸之祖也”[1]。近代学者章太炎也认为《老子》撮录了古代兵书的要旨:“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弢》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2]这些评论,都比较准确地揭示了《老子》兵学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
我们认为,《老子》的兵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要的学术地位。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它提出了诸如“以奇用兵”等重要命题,丰富了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内涵;第二,《老子》的反战思想,具有批判社会现实,揭露战争弊端的合理一面,客观上表达了饱受兵燹灾难的广大民众渴望社会安宁、稳定的良好愿望,反映了《老子》作者追求和平的积极努力;第三,《老子》“善胜敌者不与”的战争效果和反对“轻敌”、主张“慈爱”的战争条件论,反映了其对用兵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标志着人们对军事问题理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四,《老子》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后发制人”战争指导原则的提出,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满足了兵学思想发展的需要,对后世军事理论的构建和军事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启示指导意义,为处于弱小的一方如何扬长避短、转弱为强、因敌制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当然,毋庸讳言,《老子》的兵学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它对当时的争霸兼并战争持完全否定的立场、态度,不区分战争的性质而一味加以反对,而看不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特定的时代合理性,这显然是片面偏激的。同时,《老子》朴素辩证法的不彻底性质,也决定了它夸大柔弱、退守原则在军事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窒息了不少军事理论命题的生命活力,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遗憾。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总结和评价《老子》兵学思想时所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