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修《麟游县志》提要

清康熙年修《麟游县志》五卷,共2册,吴汝为原本,范光曦续 修,罗魁续纂。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刻版。版框大小为20.5厘米× 14厘米,页9行,行20字。左右双边,花口,单鱼尾。线装。
吴汝为,字伯寅,又字康功,号盘陆,济南沾化县人。顺治六年 (1649年)进士,任麟游县令。
光曦,字晨驭,浙江郢县人。康熙壬子(1672年)拔贡,康熙四 十年(1701年)任县令。
罗魁,陕西咸宁人。拔贡。
麟游县历史上曾四次修志,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县令 崔如岳主持创修了首部县志;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知县吴汝 为主持编修了第二部县志;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知县范光曦第三 次修志;光绪九年(1883年),知县彭询主持编纂《麟游县新志草》, 此为第四次修志。现在万历志已经失传,顺治十四年续志(1657年)刻 印。也仅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国内共四家收藏。
其增刻本内容由顺治十四年(1657年)增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正文前分别有袁楷书、县令吴汝为、知府刘峋、程云翼、范光曦列序 五篇,以及崇祯辛未进士刘承缨、四川太平知县邑人刘承绶、刘汝哲 等旧志序,并有补遗。配麟游县方舆图考4张,即方舆图、古城图、 外城图、今城图,较为清晰地标注和展现出其地理位置、境界、地 形。
县志卷一舆地,在全志中所占比重较大。详细记录了麟游县的历 史归属,以及麟游县所属龙凤山、马鞍山、催木领、火石山、紫荆 山、百尺崖、鱼塘峡、加伏山等地理位置与风貌。卷二建置、祠祀, 有关于龙祠、织女祠、火星庙等处的介绍。卷三田赋、秩官,对地震 状况有这样的记录“天启二年八月地震声如波涛,屋倾山崩五日方定”,另外对崇祯九 年的兵荒事件,蝗虫之灾、大旱状况以及该县的特产的药材,也进行了详实的记载。 卷四人物,分别列举了该县举人、岁贡、恩拔等人的姓名。卷五艺文中的文、诗是康 熙年修《麟游县志》的增补部分,记载了不少唐代文人学士咏颂麟游山水的不朽诗篇, 并附麟山八咏即“九成宫一、梳洗楼二、天山台三、排云殿四、凤台山五、青莲山六、 石臼山七、石鼓峡八”。知县范光曦在序文中说:“而志乘一编,罗君魁与为同志咨询 裁核,独综共成,邑绅诸君于相与斟酌,而补辑焉”。较《吴志》补辑了70年的简略 事迹。刘 在此志的跋文中说“麟志创自先大父,纂辑自先君子。盐山崔公督其成, 而寿诸木,迄今四十年。吴公举邑治改观,遂旁收博访,考古证今,缺者补之,讹者 正之,新者续之,记述诚详,去取诚当,逾年而删润成,森然大备,了如指掌”。
麟游县位于宝鸡市的东北部,北与甘肃省境界相连。地形西部、南部、小部为山 丘。东部、北部为带状原地。气候为暖温带。
考麟游县的历史沿革,据古遗址及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先民已在境内繁 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已有氏族部落聚居。夏时,夏禹“治漆及岐”,疏通漆水,夏王朝 建立后,麟游地属雍州。商时,周代祖先从邰沿漆水进入今麟游地,建杜林邑故称杜 地。历经二代,公刘时迁都邑于豳(今彬县)。古公 父时,受狄侵,又由豳退出,集 结于岐北高山(今麟游)地带,休养生息,始南迁周原,定都岐阳。周朝为歧周之地。 秦为内史属地。汉为杜阳、漆县二县之地,属右扶风。魏晋皆因之。隋义宁元年置凤 楼郡,后因仁寿宫中获白麟,即更郡名为麟游郡,县名为麟游县。唐武德初年改郡为 麟州,贞观元年废州,鳞游县属凤翔府。五代、宋、余、元、明、清皆因之。民国废 府,麟游县属关中道,后为陕西省第十行政专员公署属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 宝鸡市属县。
从麟游县的历史沿革来看,麟游县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因而 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隋唐两朝在今县城所在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避暑离宫, 唐太宗更名为九成宫。九成宫是一处都城似的离宫御苑。《麟游县志》载:“其山青 莲南拱,石臼东横,西绕风台,屏山,北蝇青风诸峰,历历如绘”两朝四位皇帝21次 驾幸麟游,这里曾一度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然而,它又是隋唐当时通往大西 北的交通要道,始于西部经商的枢纽,更是首都西北战略防御的军事要地。所以,九 成宫的建立具有多重意义。另外对慈善寺的石佛像进行了这样的的描述:“慈善寺在 县东三里,崖下石室中有唐永微四年镑刻石佛像,特工致。”,该佛像反映了初盛唐雕 刻造像的雄浑而又精美细致的高超手法,并且成为唐代雕像在刀法上的一种典范。
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由唐代名臣魏徵撰文并序,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篆 额并书,贞观六年(632年)刻石。此碑是为帝王歌功颂德而立的,书写此碑时,欧阳询 年已七旬,正是他的书法艺术炉火纯青的时候,书体刚健险劲,秀润隽美,法度谨严 为其特色。成为我国书法文上书体的一大派别,是我国现存最珍贵的石碑之一,被列 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也是唐代以后历代书 法爱好者所推崇的碑帖范本。
《醴泉铭碑》载:“冠山构殿,绝变为池;跨水架检,高阁阔建,长廊四起;栋 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落遗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辉,照耀 云霞,蔽亏日月。”由此可知,九成官所处的优越自然环境条件及顺山就势、优美的园 林建筑和景色。
唐永徽二年(651年),高宗李治改“九成宫”为“万年宫”,永徽五年(654年) 驾幸万年宫避暑,御制御书了《万年宫铭》碑,并敕命中书门下随从文武三品以上及 学士48人自书官职、姓名于碑阴,立石于万年宫永光门外。后世移至现址,流传至 今。此碑文为骈体文式,对仗工整,声韵铿锵。文中对万年宫的宏伟建筑、山川形胜、 风景气候赞美有加,同时他面对“贞观之治”借题发挥,抒发了誓做一代英名皇帝的 情怀。是他年青时文章书法的代表作和才华横溢的见证。备受书家和爱好者的赞誉推 崇。此碑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唐代刻写于南窟的《敬佛经》是全国现存刻写时间最早,保存字数最多,内容最 完整的世俗佛经,堪称国内之最。
康熙年修《麟游县志》为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之一,该志的记录不仅 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成为后人的旅游指南,更为了解麟游县发展的历史、考古提 供了重要的文献考证依据。



更多同类【珍贵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