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珍刊——《旅欧杂志》与《华工杂志》

所属栏目:早期报刊

提及勤工俭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法国边劳动边学习西方革命理论的事。但是您知道吗?他们之所以能顺利地在法国找到工作、入校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人为他们铺设了道路,蔡元培就是其中的主要一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作为主要参战国,仅一年多时间就死亡青年150多万,导致战后重工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为补充劳动力资源,法国政府将目光投向人口众多的中国,通过蔡元培、李石曾、汪精卫、吴稚晖等留法华人在中国招募工人。李蔡二人总负责,费用由“庚子赔款”余额中出。然而尽管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但要说到外国做工,人们还是顾虑重重,几个月过去了,仅招了1000多人。为使更多的中国青年能有机会到西方学习工业技术,蔡元培提出创办一份刊物,向国内发行,主要是宣传赴法劳务的重要意义,以吸引更多的人。他的倡议立即得到同人的支持,经过一番准备,中国第一份专为劳务输出而出版的期刊——《旅欧杂志》于1916年8月15日在法国巴黎创刊,编辑为蔡元培本人,半月一期。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说、记事、通讯、丛录、杂俎等。该刊是个很进步的读物,不仅介绍赴法劳务方面事宜,而且也非常关注国内形势变化,及时反映来自国内的重要消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该刊立场鲜明,抨击北洋政府,支持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该刊第三期为例,开篇就有两幅图片,一个是袁世凯出殡照,一个是黎元洪就职照,乃楮宜民由国内提供。蔡元培先生特为之写了一篇题为《对于送旧迎新二图之感想》的论说,鞭辟入里:“袁氏之为人,盖棺定论,似无事苛求。虽然,袁氏之罪恶,非特个人之罪恶也,彼实代表吾国三种之旧社会:曰官僚;曰学究;曰方士。畏强抑弱;假公济私;口蜜腹剑;穷奢极欲;所以表官僚之黑暗也。天坛祀帝;小学读经;复冕梳之饰;行跪拜之仪;所以表学究之顽旧也。武庙宣誓;教院祈祷;相士贡谀;神方治疾;所以表方士之迂怪也。今袁氏,去矣,而此三社会之流毒,果随之以俱去乎?……”

  中国第一份专为劳务输出而出版的期刊——《旅欧杂志》1916年8月15日在法国巴黎创刊,编辑为蔡元培本人


为达到多招收华工的目的,该刊还向国人真诚地介绍了做华工的利弊关系:“法国向缺工人,战时尤甚,他国人至法国做工者本多,其待遇与本国工人一律平等。中国人口极繁,绝不患工人他徙,只须平等之待遇,即有益而无弊。所谓益者,如增长华工之智识与艺能,皆其著者。”当时天津还有一家商业公司为梁士诒、曹汝霖所办,也在为法国组织华工出境,但它完全以赢利为目的,条件和待遇都很差。为避免华工误解,《旅欧杂志》还对招工的具体方法作了介绍:“今法国招致华工之方法有二。一间接之招工,即由天津惠民公司之合同,其条件与法国工人迥殊。而法国招工局之合同,其条件与法国工人无异。惠民公司所招收之工人,交付工价与饮食起居,悉由公司支配。俭学会代招之工人,一切经济问题,皆由工人与厂家直接接洽。惠民公司之包办,为商务之经营。俭学会之代招,为义务之性质。”此刊一出,立即见效,报名人数显著增多。到1916年8月20日,华工到法者已达1700人,在马赛登岸者尚有3000余人,月内即可抵法。
1916年底,另一位著名学者吴玉章也介人《旅欧杂志》工作。蔡元培先生采纳了吴玉章提出的组织有知识的青年到这里边劳动边学习文化的建议,从此不再单一地动员出国劳务,而是积极宣传赴法勤工俭学。为方便起见,还将原来的法华教育会改称勤工俭学会,组织大批知识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17年1月,蔡元培先生回国任北大校长。勤工俭学会于3月1日又创刊一份《华工杂志》,以指导华工生活纪律和处理事务等方面问题,名誉主编仍为蔡元培。《华工杂志》主要是侧重对华工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的管理。已到北大任职的蔡元培先生非常关心华工的团结问题,自第九期起,《华工杂志》连续刊载了他的《爱护弱者》一文。文章强调:“吾人对于弱者,无论何时,常有恻隐不安之感想。盖人类心理以平为安,见有弱于我者,辄感天然之不平,而欲以人力平之。损有余而益不足,此即爱护弱者之原理也。”为说明这一道理,还列举了这样的例子:“秘鲁之野羊,结队旅行,遇有猎者,则羊之强壮者,即停足而当保护之冲,俟全队毕过,而殿后以行”,“印度之小鸟,于其同类之瞽者,或受伤者,皆以食赡养之”,劝导华工应该互相关照,互相爱护。

1917年1月,蔡元培先生回国任北大校长,勤工俭学会于3月1日又创刊一份刊物——《华工杂志》

  据该刊介绍,后来勤工俭学会又在重庆组办了留法预备学校,进行出国前的综合培训示。邓小平(原名邓希贤)、王若飞、李维汉、赵世炎、聂荣臻等就是在1920年8月通过培训才去法国的。
《旅欧杂志》和《华工杂志》出版到1918年3月停刊。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