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所办的《新学报》与《知新报》

所属栏目:早期报刊

“戊戌变法”之前,维新派为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还曾在上海办过《新学报》、在澳门创办过《知新报》,作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喉舌。

《新学报》就是维新派创办的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为主的最早刊物


运用科学知识提高民智,是19世纪末我国维新派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提倡学习自然科学的主要方法,一是出版西方科学类书籍,一是创办介绍相关知识的刊物。而《新学报》就是维新派所创办的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为主的最早刊物。
《新学报》1897年8月上旬创刊,半月刊,馆址设于上海白大桥北四川路仁智里十三弄。总撰述为叶耀元。每册60余页,连史纸石印。主要栏目有上谕、算学、政学、医学、博物等。共出版7期。
《新学报》对中国算学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期都从数学基础入手,循序渐进地为读者讲解一些例题,而且从第3期起,每期还出三道题以知识竞赛方式让读者参与答卷,下期公布名次和奖品,从而有效地刺激了读者对数学的兴趣。虽然现在看来,那些题比较简单,但在当时数学尚未普及的时代,可就显得非常深奥了。兹举该刊第4期所刊第3题:有黑白二马,黑马一点钟走五十里,白马一点钟走四十里,上海距昆山约一百七十二里,黑白二马同于午后四点钟抵昆山相遇,问二马各从上海起程时间。读者对这样有趣味的数学题很感兴趣,纷纷投稿应答,客观上就为维新派树立了威信。
为表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该刊还刊载了算学家叶青所预测到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元旦日食图和预测出日食的全部推算过程。这样的事例,在我国是空前的,所以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尤其当这个推理得到证实以后,许多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新学报》毕竟是维新派的宣传品,所以该刊在努力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对政治学说也加以宣扬,其中一篇《治平大本论》政论性很强,文章指出“有道之世,继天立极,明德新民,君臣揖让,六合同风,故凿饮耕食而民无归功。无道之世,修刑废教,约法愚民、务功利、喜夸诈、君臣怀私、殃毒百姓”,“治乱之机,惟人自召,得道者昌,失道者殃”。看,他们是利用科学知识先吸引人,读者对此刊注意之后再宣传其政治主张。
《知新报》是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亲自筹划,何穗田、康广仁(康有为胞弟、戊戌六君子之一)具体运作的,1897年2月22日(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廿一)创刊,初为5日刊,从第20册起改为旬刊,1900年2月14日又改为半月刊,按现代书码说,每期约60余页,册装。主要栏目有:论说、上谕恭录、京外近事、农事、工事、商事、矿事、路透电音等,撰稿者多为康门弟子。社址在澳门大井头四号。
《知新报》原本是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的,所以最初拟称《广时务报》,后来梁启超经过反复斟酌,认为还是不重名为好,最后确定用《知新报》。为增加刊物特色,梁氏又别出心裁地使用篆书书写报头。
在办报宗旨上,《知新报》的办报方针和上海《时务报》“去塞求通”的办报方针相同。《知新报》发刊词中讲道:“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日盲、聋、哑,是谓三病。”并认为医此三病,只有广开报馆、多出报纸。“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
《知新报》在宣传变法方针时,主要是强调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重科学。梁启超在这方面发表论文最多,也最有力量。
洋务派与维新派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本不是一条路,但洋务派对维新派的破除旧俗、引进西学是赞同的,因而对维新派多采取支持或利用的态度。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就曾出重资支持“强学会”,而且经常在维新派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
对新败不久的“甲午海战”,西方报刊评论甚多,《知新报》择要转载,以警国人。第二十七期刊有一篇《致败之缘》,堪供一读:“西五月二十一号伦敦朝邮报云:中日未交战以前,欧人虽恶中国之积弱,然仍未审知其底里之甚,尚存数分畏爱之心,及大败于轻动新化之日人,欧洲诸国人士,遂以为中国之疲病赢弱,何一至于是,盖日本谋中国之志,蓄之二十余年,而中国君臣上下,犹酣睡未醒,故决裂溃败而莫可振救也。然有此一战,虽祸害暂及中国,而既经败衅,使人人能念国耻,从而自奋,犹可以为善国。中国及今所行之政,仍是千数百年之弊政,不思变治,如执旧方而医新病,又复妄自尊大……”仪此一席话,足可道破中国千年流弊,至今犹有警示意义。
维新派报刊于“戊戌变法”失败后大多停刊,惟《知新报》因设于澳门,清政府鞭长莫及,才得以延续出版到1901年1月20日,共发行133期。

《知新报》是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亲自筹划,何穗田、康广仁(康有为胞弟、戊戌六君子之一)具体运作的,1897年2月22日(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廿一)创刊。《知新报》在宣传变法方针时,主要是强调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重科学


推荐内容


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