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刘半农———闪耀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星辰

    江阴市区西部,有一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人民路,到中段与西横街的交叉路口,突然被一幢矮矮的老屋一分为二。老屋规模不大,是典型的清末江南民居,白墙黑瓦,普普通通,谈不上什么突出的建筑特色。初来乍到的人很可能会疑惑...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人杰地灵塑乡贤

    音乐史学家廖辅叔曾说:“历史上兄弟齐名的人物是不少的,家喻户晓的当推晋朝的陆机、陆云,宋朝的苏轼、苏辙。但是三兄弟齐名的却不多见。……因此像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那样三兄弟各有千秋的,也许是江东挺秀,独此刘家了...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童蒙养正好家风

    刘家世代居住在江阴县城内西横街。与其家不足百米之遥,高耸着一座千年古塔———兴国塔。1925年,直奉军阀混战,古塔被炮弹打掉了半个塔尖,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杆倒竖着的自来水笔,笔尖正好对准刘家庭院。当时,正值刘半农获得中...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寒门之鬼”趣童年

    1891年5月27日(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江阴县西横街上的刘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是刘家这一辈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其祖父刘汉1832年出生以后近60年,在这所家屋中出生的第一个婴儿。长辈们对他寄予厚望,父亲给他取名寿彭———老...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雏荷已露尖尖角

    1901年,11岁的刘半农到翰墨林小学就读。他本就聪慧过人,又开蒙较早,兼之勤奋好学,成绩骄人,尤以国文、英语最为出色。父亲还在家里对儿子辅以国学课程,使他们在经史和古典诗词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半农爱读书,且有自己的...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自古天才出少年

    1904年,清政府批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全国上下大举兴办新学。1905年,光绪皇帝正式下诏立停科举。常州府中学堂正是在“癸卯学制”颁行之后,由一群敢开风气之先的人共同创办的新式中学堂,屠宽(字元博)任监督...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旧形式下新婚姻

    1934年刘半农所做打油诗里有一句“猛忆结婚头戴顶”,回忆了20多年前他结婚时的情形。1910年6月初,刘半农母亲病危,根据当地习俗,家里要求长子半农结婚冲喜。未婚妻朱惠,小字蕙英,1888年阴历10月初五生,属鼠,比半农大3岁,父亲朱子...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投笔从戎铩羽归

    1910年6月,刘半农办完娶妻、葬母这两件人生大事,暑假过后,带着二弟重返学堂。据鲍晶编《刘半农研究资料》所载《刘半农生平年表》,1911年,刘半农“因故离开常州中学”①。郭长海在《刘半农前期研究》一书中说,1910年末,刘半农是...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卖文为生名鹊起

    刘半农初到上海,应《演说报》之聘当了编辑。不久,进入专演新剧的开明话剧社兼职。他翻译并编写的《好事多磨》,演出后受到好评,剧本还在《中华民报》上连载了一年多。他也登台演过戏。一次演出,演员们都忙着扮戏了,扮演顽...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

受邀加盟《新青年》

    有关1916年秋天刘半农的行踪过去有几种说法:1916年秋,上海中华书局发生财政危机,刘半农主动辞去了该书局的编辑工作,并一度在上海实业学校和中华铁路学校教书,时约半年。①秋,在中学任教。②1916年秋天,中华书局发生财政危机...查看详细>>

标签:江苏历代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