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谷 寒舍婴啼哭

    开篇先说说邓子基先生的家乡沙县,传说沙溪城关河段旧有一无角龙,王逸注《离骚》:“有角曰龙,无角曰虬。”故此河段又称虬江、虬溪,沙县城关亦称虬城。沙县县治在沙溪之北,古人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沙县别称沙...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坪中邓先族 客家趣习俗

    大山外面社会动荡、革命浪潮迭起,大山里面却又是另一个世界。邓氏先民自河南中原迁徙至此,属于客家人。祖祖辈辈劳作在这沙溪两岸,密林深处,溪谷之中,风光绝佳。清流横贯谷中,清澈见底,潺成韵,自山峦涧下,环绕着邓氏家族世...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年幼成遗孤 贫弱求知苦

    邓子基是一个苦孩子,9岁失去母亲,11岁父亲辞世,留下他一人无依无靠,幼年便成了孤儿。嫂嫂照顾过他一段时间。嫂嫂是农村妇女,主要的收入来自田地,年幼的子基也需要劳作。他很勤劳,小小年纪便经常上山砍柴。邓家的房子很破...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夏茂觅生计 勤快做学徒

    俗语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1934年的寒冬,11岁的邓子基衣衫褴褛地来到夏茂镇上。在历史上,夏茂是闽西北历史名镇,夏茂人大多属于客家系,喜外出谋生,精于商贾,雄于创业开拓。因此外出经营小吃最早、最多的就是夏茂人,遍及祖国大...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走出深山处 南平小升初

    1937年8月,邓子基揣着12块大洋坐上了去南平的船。小小少年,第一次走出大山,满眼尽是新奇。他欣喜地站在甲板上,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船行驶到沙溪河大洲至琅口一带河段,就是古人说的“沙阳八景”中的“十里平流”了,沙溪河...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勤工俭学忙 师恩永难忘

    1936年,南平中学设有国文、军训、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童子军、图画、体育、劳作等课程。学校规定,首先要考进全校前3名才可以拿到6块银圆的奖学金;此外,扫厕所、搞卫生等工作也有清寒奖学金。邓子基当时考...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山城同敌忾 文艺聚光芒

    抗日战争时期,东南沿海学生北迁,东北沦陷区学生南下,高峰时期,另一所私立教会中学剑津中学学生多达600余人。任教的中外籍教师素质较高,经费亦足,教学质量颇高。日军侵占福州时,南平中学学生再度剧增,高中部不断扩大,在樟湖...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一朝登金榜 求学旅沧桑

    1938年,福建省政府决定将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内迁沙县,逐步转入战时教育体制,在沙县城关文庙办学,并在洞天岩设分校,作为初中部校舍。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邓子基坚持完成了初中的学业。1940年6月,在全省会考中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梦碎”报国航 政大续学堂

    到了重庆,邓子基面临去哪个学校的选择。国立交通大学开学较早,他到那儿读了6个月的飞机制造专业。入学两三个月后,所带资费殆尽,身上只剩下一件用来御寒的棉衣,吃饭也快成问题。山城重庆的冬天快要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

“经世济民”梦 艰辛归宁路

    抗日战争打到第6个年头,还没有结束,看到当时的中国被日军侵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邓子基怀着一颗爱国心,立志报国。只有学有所成,用知识改变命运,才有报效祖国的资本。他所在的经济系分财政方向,于是他读了财政专业,那时...查看详细>>

标签:邓子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