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旧事

    在儿子汤双眼中,燕南园为他留下了毕生难忘的童年记忆,里面的草木墙垣、人情故事,都历历在目。他还清晰地记得,他的家就住在燕南园东南角的58号,“我们的西邻是冯友兰先生家,北面对着周培源先生家,东北角则是冯定先生家的院...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躲进小楼

    1962年,乐黛云奉命返回北京大学,恢复公职,职务是资料员。据说作此安排是为了避免乐黛云再向纯洁的学生“放毒”,让她不能重返讲台,而只负责为上课的教员预备材料,注释古诗。这对乐黛云来说,倒真是因祸得福,她可以躲在资料室...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湖畔人家

    困厄与苦难的疾风暴雨终于告一段落。1969年春,中央军委的第一号令下达,北大两千余名教职工一齐奔赴江西南昌百里开外的鲤鱼洲,走毛主席号召的光辉“五七”道路,建起北大鲤鱼洲分校。鲤鱼洲是鄱阳湖畔围湖造田而成的一大片沼...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重返北大

    人生的机遇稍纵即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抓得住,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就成了关键要素。“文革”刚结束后的北大中文系,第一批到来的欧美留学生的课没人愿意讲,都怕讲出问题,于是推给了乐黛云做。然而,年轻气盛的乐黛云并没有丝毫...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游学彼岸

    乐黛云终于获得了美国的哈佛燕京奖学金。1981年8月的一个傍晚,她到达了纽约肯尼迪机场。前来机场接她的,正是乐黛云留学生班的学生薇娜·舒衡哲。她是当时第一批正式来华留学的美国学者,在中国即与乐黛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伯克利岁月

    时日飞逝,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一头栽进比较文学领域的乐黛云,仍觉得自己还刚入门。特别是1982年夏天,当她应邀到纽约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时,她所希望的,只是对这门学科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然而,正当她在国外比...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梦醒时分

    然而,出乎乐黛云的意料,彼时的中国,时代已经变了。在新的自由面前,她喜出望外。在清新舒适的环境中,乐黛云这只从夜梦中惊醒的宿鸟,时刻准备着展翅高飞。就在此时,深圳大学校长盛情邀请乐黛云夫妇一起南下深圳开创事业,乐黛...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书院生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中国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文化热。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盛事,难以计数的中国学人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文化事件当中去。1984年,中国文化书院在北京成立,乐黛云即是首批参加这一团体的成员。20世纪80年代的...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北大精魂

    1988年,值北大成立90周年之际,一本名为《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的书无疑是对校庆最美好的进献。而这本书便是乐黛云所在的中国文化书院所编写的,旨在呈现曾为北京大学尤其是中国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校长的言行事迹。这本书以...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

建构之路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大陆出现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另一种观点认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比较文学才在中国大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的比较文学...查看详细>>

标签:乐黛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