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水经注 > 正文

释氏《西域记》曰:恒曲中次东,有僧迦扇柰揭城,佛下三道宝阶国也
水经注

《法显传》曰:恒水东南流,迳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下三道宝阶,为母说法处。宝阶既没,阿育王于宝阶处作塔,后作石柱,柱上作师子像。外道少信,师子为吼,怖效心诚。恒水又东迳罽宾饶夷城。城南接恒水,城之西北六七里,恒水北岸,佛为诸弟子说法处。恒水又东南迳沙祗国北。出沙祗城南门道东,佛嚼杨枝刺土中,生长七尺,不增不减,今犹尚在。恒水又东南,迳迦维罗卫城北,故净王宫也(10)。城东五十里有王园(11),园有池水,夫人入池洗浴(12),出北岸二十步,东向举手,扳树生太子(13)。太子堕地,行七步,二龙吐水浴太子,遂成井池,众僧所汲养也。太子与难陀等扑象、角力(14),射箭入地,今有泉水,行旅所资饮也。释氏《西域记》曰:城北三里恒水上,父王迎佛处,作浮图,作父抱佛像。
【注释】
①次东:稍东。
②僧迦扇柰(nài)揭城:《法显传》作“僧迦施”。《水经注疏》杨守敬按:“一作僧迦舍,《唐西域志》四,劫比他国,旧谓僧迦舍国,中印度境,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此国都城故址大约在今印度北方邦西部。
③三道宝阶:佛自忉利天下降时,帝释天所造的步阶。因为中阶由黄金造成,左阶由水精(水晶)造成,右阶由白银造成,故称宝阶。
④忉(dāo)利天:即三十三天。佛教认为系欲界的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天帝释所居。四方有四峰,各峰有八天,故并称三十三天。
⑤外道:佛教称其他宗教或学说为外道。
⑥罽(jì)宾饶夷城:陈桥驿按,这是一个错误的地名,应作“罽饶荑城”,《法显传》已见此地名,后人因涉“罽宾”而谈,此城在中天竺,去罽宾很远,戴震也因不懂印度地理,所以循前人之谈而误。译文从之。
⑦沙祗国:应为“沙祗大国”。沙祗大盖即Sāketa 之对音,为古代印度北部拘萨罗国(Kosala)的古都。
⑧杨枝:又作齿木。嚼齿木是古代印度的一种口腔清洁方法。汉译佛经多把嚼齿木叫嚼杨柳,但实际上在古代印度用作齿木的木本植物有多种,不限于杨枝。
⑨迦维罗卫城:即下文的“迦维罗越国”。古代为释迦族所统治的城邦之一,释迦牟尼为此城邦统治者白净王之子。
(10)净王:即白净王,又作净饭王。释迦牟尼之父。
(11)王园:即蓝毗尼园。以释迦牟尼诞生于此而著名。故址在今尼泊尔境内,南邻印度北方邦。
(12)夫人:即白净王之妻、释迦牟尼之母摩诃摩耶夫人。亦称摩耶夫人。
(13)太子:这里指释迦牟尼。佛经中记载佛是从摩耶夫人右肋而生。
(14)难陀:相传白净王有二子,长子释迦牟尼,次子名难陀。扑象:掷摔大象。角力:通常为徒手相搏。
【译文】
释氏《西域记》说:恒曲中稍东,有个僧迦扇柰揭城,就是佛陀走下三道宝阶的都城。《法显传》说:恒水往东南流,从僧迦施国南边流过。佛陀从忉利天往东走下三道宝阶,为他母亲说法,就是在这地方。宝阶早已湮没,阿育王在宝阶所在的地方造了一座塔,后来又立了一根石柱,柱上雕了狮子像。旁门邪教心不信佛,狮子就会向他怒吼,吓得他诚心皈依。恒水又往东流,从罽饶荑城流过。罽饶荑城南濒恒水,城的西北六七里,恒水北岸,是佛陀给弟子们说法的地方。恒水又往东南流,从沙祗大国北边流过。出了沙祗大城南门,路东一处,佛陀曾咬断一根杨枝,插入土中,杨枝长成杨树,长到七尺高后,就不增不减,至今仍在。恒水又往东南流,从迦维罗卫城北流过,就是从前净饭王宫殿所在的地方。城东五十里有一座御园,园中有池水,夫人到池中洗澡,从北岸出来,走了二十步,向东举起手扳着树枝,就生下了太子。太子落地后走了七步,两条龙喷水给太子沐浴,于是就变成井池,僧人们都从这里汲水饮用。太子和难陀等扑象、角力,射箭入地,现在那里有一泓泉水,过往行人就靠这泉水饮用。释氏《西域记》说:城北三里的恒水岸上,在父王迎接佛陀的地方,造了一座佛塔,塔上刻有父王抱着佛陀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