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江苏省明清档案 > 正文

《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
江苏省明清档案

保管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内容及评价:
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简称局小,下同)的前身是明隆庆六年(1572)由常州知府施观民创建的龙城书院,为常州城区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龙城书院改名为“武阳公立二等小学堂”。不久,学校制定了常州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13年,学校确立了“勤、勇、朴、诚”之校训。1950年10月,经常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校名改称“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一直沿用至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局小率先成为常州市的实验小学。1997年,被评为首批省级模范学校。百年辉煌,桃李芬芳,清代著名经学家兼文学家洪亮吉、著名诗人黄仲则、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兼书画家袁晓园、资深外交官江承宗大使、北京政法大学校长屠孝实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馆藏的《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是1932年5月局小为纪念建校30周年而刊印的专刊,由于右任题写刊名。内容主要有民国政要、文化名人为该校的题词、学校校训、校歌、序言、摄影、统计图表、校史、组织及行政、教学概况、训育概况、今后计划、现任教职员一览及学校设施、面貌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局小当时的风貌。这本纪念刊是了解局小当时历史状况的珍贵史料,同时也是研究民国时期常州地区教育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1932年5月,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出版的《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



《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校歌


全文:

校 歌


东南人士,莫与常俦,惟武阳屈指首;龙城声望,炳焉千秋,与东林并不朽。辟经学与文辞,萃人才之渊薮;步武先哲,作育新民,光吾桑梓震神州。
吾校发轫,当癸卯春,乡父老著辛勤;共和告成,第一名正,新教育铸群英。蕲国民资格全,在小学端基本;相期他日,蔚成大器,一堂济济尽干城。
高曾矩镬,我其念兹,讲堂毋忘传是;先贤祠宇,巍然东峙,灵爽实式凭之。经正命意惟何,负荷赖吾小子;祭海先河,数典从祖,歌有尽兮思靡止。
国兮可爱,尤爱吾乡,好湖山堪自壮;横山蜿蜒,太湖汪洋,钟灵秀惟此邦。勤勇以律身,朴诚励修养;躬行实践,努力前进,勖哉吾党。


《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三十周纪念会歌


全文:

三十周纪念会歌


时维五月,日丽风和,值吾校纪念良辰。胜会宏开,嘉宾莅止,一堂济济集群英。听歌声嘹亮,看旗影飘扬,成绩多般色色新。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满城桃李早成荫。
卅载经营,艰难辛苦,后先学子赖栽成。黉舍崇巍,人文蔚起,武阳公学旧知名。愿吾曹今后,更开来继往,发扬蹈厉见精神。祝校祚绵长、千秋万岁,如日之升月之恒。



《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题词



校景——公园



设备——教具室、图书室



《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本校略史


全文:

本校略史


邑人汪洵、恽祖祁、杨敏等,于前清光绪壬寅春,呈准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就龙城书院经费房屋,筹设武阳公立小学堂。秋,改建教室四所,并修葺余屋为校舍。癸卯春,公推江阴金武祥为总理,邑人黄勤补为堂董,聘请无锡华世芳为总教,招生开学。继将小学中之程度最优者选出,另开师范班一班。夏,总教华世芳辞职,校亦停办。甲辰冬,续行开学,公推盛春颐为总理,冯士俊为堂董,聘请陆景兴为总教,添造阴雨操场。年假,总教陆景兴辞职。乙巳春,聘请孟昭常为总教。夏,总理盛春颐辞职。冬,总教孟昭常及堂董冯士俊辞职。丙午春,延聘顾实为总教,吴县顾伯年为学监,经济归学务公所主持,学科添授理科、英文。夏,总教顾实、学监顾伯年均辞职。秋,聘请杨元圭为校长。冬,办理第一届毕业。丁未春,添办补习科一班,并择相当地点,设分校六所,学务公所裁撤,推举恽用康为经济董事,添聘日人高田九郎为教员,开学生父兄恳话会,组织教育研究会。冬,制定校歌,礼堂西旧屋三间,及武阳志书板失火被毁。戊申春,添建教室一座,计楼房上下共十二间。夏,开运动会于大校场,移建经正堂于火毁之地,拆除阴雨操场,改辟运动场,另建室内操场一所。冬,劝学所总董徐隽,倡议经济统一,将本校原有龙城书院经费,分拨城市各校,本校经费,骤减二分之一,顿形困难,校长杨元圭办理第二届毕业后,即辞职。己酉春,延聘江阴胡馥元为校长,停办分校,复设师范一班,一年毕业。冬,办理第三届毕业,校长胡馥元辞职,改聘杨游继任,未就。庚戌春,聘请杨同颖为校长,更名武阳公立高等小学校。夏,添设简易识字学塾一班。冬,办理第四届毕业。辛亥春,始行早会式,樊提学使传语嘉奖,称:“管理整肃,教法不苟,成绩卓著,可为各校矜式。”秋,武汉起义,年长学生,加入学生军团。冬,办理第五届毕业。民国元年春,县议会议决,本校属于县教育范围,改名武进县立高等小学校,附设初等,划入市区,名为市立第十三小学校,聘卜中为校长。十月十日,全体至小校场欢祝国庆,及夕,提灯返校。冬,武进县民政长屠,照会称:“是校设备编制、教授卫生各事,最为完善,堪当模范之选。”江苏都督令准指定本校为模范小学,办理第六届毕业。二年春,定校训曰“勤、勇、朴、诚”,创办军乐队,市立十三小学,迁往白云渡,徇学生家属之请,杨校长同颖,出资附设初等小学校。呈请县知事交县议会,提议收回先贤祠房屋,经议会议决,谓“该校学生,既称日形发达,所有房屋,不敷周转,拟收回先贤祠房屋,藉以扩充校舍,甚属正当云云”。先就先贤祠院内,开辟学校园,连同操场四周,种植花木。夏,举行十周纪念,在小校场开运动会。秋,县教育扩充,将各市乡高等小学校,收归县立,编定次序,以本校为武进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冬,办理第七届毕业。三年夏,省视学视察附属初等小学校,成绩优良,令县拨归市立,名为市立第十初等小学校,校长由杨同颖兼任。冬,办理第八届毕业。四年春,组织学生课余俱乐部。五年夏,改建校门,并翻造原教室前房屋四间,扩充教室。秋,校长杨同颖辞职,县委教员蔡晋成代理。冬,县委朱而圭为校长;办理第九届毕业。六年春,变更学制,市公所将本校附设初等小学,改名市立第八国民学校,校长由朱而圭兼任。夏,校长朱而圭辞职,县委濮豹文为校长。七年夏,办理第十届毕业。八年春,成立童子军。夏,办理第十一届毕业。冬,办理第十二届毕业。九年春,始行早操。夏,办理第十三届毕业。秋,教学时间改用分数制。冬,办理第十四届毕业。十年春,始行周会,由教职员轮值训话。夏,办理第十五届毕业。秋,国民部废国文,授国语。冬,呈请修改呈报毕业表式,由教育厅核准,通令各校照办,办理第十六届毕业。十一年春,组织课外国技部。夏,办理第十七届毕业。秋,成立小图书馆,订定经济公开规约,呈报教育厅饬令仿行。冬,办理第十八届毕业。十二年春,组织校务会,教育研究会,及学生自治会演讲会等,举行第二十周纪念会,办理第十九届毕业。秋,学制更新,将附设初级小学,合而为一,改称武进县公立第一小学校。十三年夏,办理第二十届毕业,校长濮豹文辞职,县委钱浩为校长,组织校务教务训育等会。夏,省教育指导员马昌期,称:“校长钱浩,任事甫及一年,整理已著成效,应予传令嘉奖。”办理第二十一届毕业。此次毕业学生,新旧制百余人,彼等自行捐资,就经正堂后,建筑来雨亭,藉留纪念。秋,为便利女子就学计,高级亦兼收女生。冬,省视学夏承枫称:“本校地点适中,办理认真,各科分期举行成绩展览会,引起学生兴味,尤属可以取法。”十五年春,实行校外管理,提倡课余作业,先贤祠第二进房屋,暂允教育局商借,设立通俗教育馆。夏,小博物馆成立,办理第二十二届毕业。秋,扩充初级学额,施行弹性制。十六年夏,办理第二十三届毕业,校长钱浩辞职。秋,教育局委钱银为校长;一年级实行设计教学。十七年一月,修葺先贤祠享堂,装设板壁,辟为教室二,并整理校园,广植花木。三月,组织武阳市市政府,成立整个的儿童自治。五月,举行二十五周纪念会。七月,办理二十四届毕业。八月,教育局变更校名,称武进公立局前街小学校。修葺校门,添开三、四年级各一班。十八年二月,将原有油印室、校工室修葺,改辟教室,又划出操场西面一部分房屋,改为童子军室及女教员寝室,添开二、四年级各一班。四月,中央大学区视学尹志仁来校视察,谓:“办理认真,成绩优良,应予传令嘉奖。”七月,办理二十五届毕业。十一月,操场东南平屋六间,翻造楼房,楼上为教员寝室,楼下添辟教室二。十九年七月,办理二十六届毕业。八月,添开五、六年级各一班。九月,实行实施教学交互参观研究。十月,县督学孟毓琪来校视察,称:“全体教职员均能合作,学校精神美满。应即传知嘉奖!”十二月,省督学相菊潭来校视察,谓:“全体教职员,对于校务之进行,均极努力;应传知嘉奖,以昭激励!”二十年三月,学生宿舍东首空基,建筑浴室,操场四周,开辟阴沟。四月,参加武进小学校党义演说竞进会,获第一名奖。五月,参加武进县立学校联合运动会,成绩第一,得奖锦标,举行二十八周立校纪念会。七月,办理二十七届毕业。八月,因学生激增,有人满之患,呈准定期招生,甄别录取。十月,参加江苏省第四区小学教育研究会常识成绩展览会,得优良评语。二十一年一月,办理二十八届毕业,校长因经费锐减,难于维持,辞职未准。五月,举行二十九周立校纪念会。七月,办理二十九届毕业。八月,实行国语、算术能力分组教学。十月,参加四区教育研究会健康成绩展览会,成绩优良,得评判者之嘉许。十一月,省督学金宗华来校视察,称:“校长钱银,服务勤劳,热心改进,殊堪嘉许!教员朱锦荣,授春五国语,选材、教法、改订,均颇优良!武阳市市长壮国祥应对敏捷有条,颇堪嘉许,均得传知嘉奖!”二十二年一月,办理三十届毕业。毕业学生,遵令参加教育局会考,国语、算术总分,名列第一。二月,收回仓巷房屋二廗,雇工修理,建筑操场东面走廊,添开三年级一班。添辟教具室。五月,开三十周立校纪念会,教职员及同中两级毕业生捐资建筑纪念馆塔于学校园中央,并陈列成绩,表演游艺,任人观瞻。本校三十年来之情形,大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