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江苏省明清档案 > 正文

清同治《资治通鉴》
江苏省明清档案

保管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内容及评价: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颁、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有宋本(余姚官刻本、景祐本)、明刊本(兴文署本、明弘治元年至嘉靖三十八年本、元刻明修补本)、清刻本(胡克家本、清同治十年湖北崇文书局本、清光绪十四年上海蜚英馆石印本)、民国刊本(涵芬楼铅印本、百衲本、上海国学整理社刊本、影印宋刻本)4个版本。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的注本最为人称道,是现在最为通行的版本。馆藏的《资治通鉴》为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在莫友芝任职江苏书局时,由其筹款,由胡克家(1756~1816)覆元代兴文署刻本补刻,江苏书局用线装本印制294卷,共计100册。
清同治版《资治通鉴》,内容完整,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版本研究价值。


清同治八年(1869)版《资治通鉴》



翰林学士王磐撰写的《兴文署新刊<资治通鉴>序》(左页)


全文:

兴文署新刊资治通鉴序


古今载籍之文,存于世者多矣。苟不知所决择而欲遍观之,则穷年不能究其辞,没世不能通其义,是犹入海¤沙,成功何年?善乎!孟子之言曰:“尧、舜之智而不遍知,急先务也。大抵士、君子之学,期于适用而已;驰骛乎高远,陷溺乎异端,放浪于词华,皆不足谓之学矣。”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蓄]其德。”说命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若此者,可谓适用之学矣。
前修司马文正公,遍阅历代旧史,旁采诸家传记,删繁去冗,举要提纲,纂成《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上起战国,下终五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间,贤君、令主、忠臣、义士、志士、仁人,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其于前言往行,盖兼畜[蓄]而不遗矣;其于裁量庶事,盖拟议而有准矣。士之生也,苟无意于斯世则已;如其抱负器业,未甘空老¤时,将以奋发而有为也。其于是书,可不熟读而深考之乎?朝廷悯庠序之荒芜,叹人材之衰少,乃于京师创立兴文署,署置令、丞并校理四员,咸给录廪,召集良工,剡刻诸经子史版本,颁布天下。以《资治通鉴》为起端之首,可谓知时事之缓急而审适用之先务者矣。


清同治八年(1869)版《资治通鉴》正文部分内容



清同治八年(1869)版《资治通鉴》正文部分内容


全文(节选):
……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治平四年十月初开经筵,奉圣旨读《资治通鉴》。其月九日,臣光初进读,面赐御制序,令候书成日写入。

《资治通鉴》(卷第一)


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
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尔雅: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疆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是为岁阳。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已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掩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是为岁阴。周纪分注“起著雍摄提格”,起戊寅也。“尽玄黓困敦”,尽壬子也。阏,读如字;《史记》作“焉”,于乾翻。著,陈如翻。雍,于容翻。黓,逸职翻。单阏,上音丹,又特连翻;下乌葛翻,又于连翻。牂,作郎翻。涒,吐魂翻。滩,吐丹翻。困敦,音顿。◇杜预世族谱曰:“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稷之后,封于邰;及夏衰,稷子不窋窜于西戎。至十二代孙太王,避狄迁岐;至孙文王受命,武王克商而有天下。自武王至平王凡十三世,自平王至威烈王又十八世,自威烈王至赧王又五世。”张守节曰:“因太王居周原,国号曰周。”《地理志》云:“右扶风美阳县岐山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括地志》云:“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纪,理也,统理众事而系之年月。温公系年用春秋之法,因史、汉本纪而谓之纪。邰,汤来翻。夏,户雅翻。窋,竹律翻。在雍,于用翻。)
威烈王(名午,考王之子。谥法:“猛以刚果曰威;有功安民曰烈。”沈约曰:“诸复谥,有谥人,无谥法。”)二十三年(上距春秋获麟七十八年,距左传赵襄子惎智伯事七十一年。惎,毒也,音其冀翻),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此温公书法所由始也。魏之先,毕公高后,与周同姓;其苗裔曰毕万,始封于魏,至魏舒,始为晋正卿;三世至斯。赵之先,造父后;至叔带,始自周适晋;至赵夙,始封于耿。至赵盾,始为晋正卿,六世至籍。韩之先,出于周武王,至韩武子事晋,封于韩原。至韩厥,为晋正卿;六世至虔。三家者,世为晋大夫,于周则陪臣也。周室既衰,晋主夏盟,以尊王室,故命之为伯。三卿窃晋之权,暴蔑其君,剖分其国,此王法所必诛也。威烈王不惟不能诛之,又命之为诸侯,是崇奖奸名犯分之臣也。《通鉴》始于此,其所以谨名分欤)。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分,扶问翻;下同)。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夫以,音扶),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