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 列表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共有 183 个词条内容

22.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牙龈深刮除术牙龈切除术指用外科手术切除增生肥大的龈组织,根治中等深度的牙周袋,重建牙龈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龈沟。①1%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②定点:用刻度探针轻轻插入牙周袋的底部测出牙龈袋深度,将带刺侧...[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23.根尖周病的手术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经保守治疗后,大多数能治愈,但如病变的性质发生变化,如较大的根尖囊肿,含上皮的慢性根尖脓肿等,往往在除去根管内的病原后,慢性炎症仍然存在,根尖病变不能治愈,而需用手术的方法将病灶除去。根尖切除术是治疗慢...[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1.眶下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眶下间隙脓肿大多数情况下局限在尖牙凹与表情肌之间,而少数情况下在皮下。当脓肿位于尖牙凹时,直选口内切口,一般在|2~5或5~2|间的龈颊沟处,作长约1~2cm(图3一1)切口。用11#刀片或15#刀片横行切开粘骨膜,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脓腔...[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2.颊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颊间隙脓肿手术有三种切口,应根据脓肿所在部位而选择。一般应尽量选在口内作切口。如果脓肿局限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应取口内切口。在脓肿低位或龈颊沟即口腔前庭粘膜转折处作平行于牙槽嵴的切口(图3—2)。长约1~2cm,切开粘...[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3.颞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颞间隙感染较少见,多数为多间隙感染,常并发颞下间隙感染等。如果脓肿位于颞肌与颞筋膜之间则称颞浅间隙脓肿。如果脓肿位于颞骨与颞肌之间则称颞深间隙脓肿。后者容易并发边缘性骨髓炎、脑膜炎或脑脓肿等症。颞浅间隙脓肿...[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4.颞下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单独发生颞下间隙感染临床上很少见。一般是多间隙感染,因此病情较严重。按一般原则,能从口内切口引流通畅者即不在口外切口。但因其多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所以口外切口更常用。口内切口的部位在上颌结节外侧,颊粘膜转折...[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5.嚼肌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嚼肌间隙感染在临床上较常见,且易并发边缘性骨髓炎。脓肿形成后应尽早切开引流。嚼肌间隙感染有张口困难,常用口外切口。切开时在下颌角及下颌骨下缘下2cm处作弧形切口,长约5~7cm(图3—7),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颈阔肌...[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6.翼颌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翼颌间隙感染较少见,脓肿一旦形成即应切开引流。临床上因多数病员有张口困难,所以常用口外切口,而较少应用口内切口。无张口受限的患者宜从口内切开引流。切口部位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约0.5cm处,升支前缘稍内侧,用手触到下颌骨...[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7.舌下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口底组织比较疏松,且舌下间隙和邻近间隙彼此通连。感染时临床上见口底肿胀呈弥漫性,界线欠清晰。因此切开时应仔细辨认口底解剖标志,方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切口宜在病源牙附近的颌舌沟粘膜处,与下颌体平行(图3—9)。切...[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

8.咽旁间隙脓肿切开技术

    咽旁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有口内和口外两种进路。口内切口位于翼下颌皱襞稍内侧(图3—10)。长约2cm,纵行切开粘膜层,切开勿过深,以免伤及咽旁间隙内的颈内动脉、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切开后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咽上缩肌...[继续阅读]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手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