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岭南医学 > 列表
岭南医学 共有 412 个词条内容

三、刘昉与《幼幼新书》

    (一)生平与著作版本刘昉(公元1080~1150年),又名旦,字方明,广东海阳(今潮州)人,龙图阁学士,故人亦称之为刘龙图。刘昉父刘允已知医,《粤大记》载:“刘允,字厚中,海阳人。胸臆夷旷,于经史百家,以至天文、地理、医卜诸书,莫不该贯。...[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四、宋慈与《洗冤集录》

    (一)宋慈传略宋慈(公元1186~1249年),字惠父,建宁府(今福建)建阳县单游里人。建宁是图书之府,“建本”的出处;又是瓷器之乡,“建窑”的所在地。父宋巩,字宣卿,官至广东通判。宋慈9岁(公元1195年)受业于同邑朱熹高足吴稚门下;19岁...[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一、两宋医书对瘴病的探讨

    (一)《圣济总录》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徽宗赵佶诏令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大量医方,又将内府所藏的秘方合在一起,由圣济殿御医整理汇编而成《圣济总录》一书。全书200卷,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养生、杂...[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二、《岭南卫生方》内容与成就

    历代岭南方著作至宋元多已佚失,现仅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书》传存至今。它代表了宋元时期医家对岭南瘴疟认识的水平。(一)版本源流情况现本《岭南卫生方》原书为元代北海廉访所刻,明景泰间重镌,岁久板不复存,因此世间流传...[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一、《本草图经》对岭南药物的记载

    《本草图经》是北宋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1年)官方编纂的本草著作。为编撰此书,政府向各地产药区征集药物标本,配以文字说明和药图,对海外传入药材也要求向市舶客商征询,最后将这些资料由著名学者苏颂主持编修成书。可见此书...[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二、有关岭南药物的单篇记载

    宋代文人以知医为时尚,他们的文集中,也有不少关于医药的资料。从岭南药物的角度,北宋丁谓的《天香传》、洪刍《香谱》、郑熊《广中荔枝谱》、佚名《增城荔枝谱》、蔡襄《荔枝谱》、苏轼《海漆录》和韩彦直《橘录》等都值...[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三、岭南与海外的药物交流

    宋元时期岭南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北宋期间,外贸输入唯广州最盛。朝廷为管理外贸在各地港口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市舶司。当时设司的三个州明州、杭州和广州中,以广州最为兴盛。当时海外贸易中,入口以香药为大宗,北宋神宗熙宁十...[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一、苏轼在岭南交游的道者及其养生术

    苏轼被贬岭南,经常结交道教术士或同好,修炼内丹。张伯端《悟真篇》于东坡40岁时已雕版流行,苏轼在岭南所会诸道士或有不少精于内丹,使苏轼获益匪浅。苏轼曾致信友人说:“峤南山水奇绝,多异人神药,先生不畏岚瘴,可复谈笑一游...[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二、道教南宗祖师陈楠与白玉蟾

    南宗始祖张伯端之术,后来传与石泰。石泰为江苏常州人,被称为南宗二祖,于《罗浮志》有传。石泰又传三祖薛道光。其后将内丹术进一步发扬的四祖陈楠和五祖白玉蟾,均为岭南人士。(一)陈楠南宗四祖陈楠(公元?~1213年),字南木,号...[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一、明清广东社会政治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次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又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属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并且其辖境直至清代都没有变动,是故今广东之名称实自明...[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