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岭南医学 > 列表
岭南医学 共有 412 个词条内容

一、晋唐志异笔记中的岭南药物

    两晋六朝记录岭南风物的专著和地方志著作有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徐衷《南方草物状》、裴渊《广州记》、顾微《广州记》、刘欣期《交州记》、魏完《南中八郡志》、袁宏《罗浮山记》和南北朝的竺法真《登罗浮山疏》、...[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二、晋唐本草及医著中的岭南药材

    岭南物产丰富,药材众多,晋唐时期有很多药物已经充实到本草著作中。(一)《南方草木状》现存的《南方草木状》,旧提西晋嵇含著,由于在南宋时才出现,其真伪尚有争议。嵇含,字君道(公元262~306年),为晋代谯郡钰至县(今安徽省宿州...[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三、南方本草专著《南海药谱》与《海药本草》

    晚唐迄五代有两部有关南方本草的专著,一本是《南海药谱》,一本为《海药本草》。其目见于北宋皇佑中(公元1049~1053年)的《崇文书目》;南宋时期郑樵《通志略·艺文略》亦载有《海药本草》六卷(李珣撰),《南海药谱》七卷,不著撰...[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一、晋唐时期岭南与海外的药材交流

    (一)岭南与海外交流的兴盛晋唐时期,我国与海外来往密切,珠宝药材是重要的交流品种。《隋书·地理志》说:“南海、交趾,各一都会也。并所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异珍珠,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3]887-888唐代,国势强盛,胸...[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二、岭南佛教与医药文化交流

    从两晋到五代,佛教在中国发展壮大。岭南是佛教僧人由海路登陆的首地,这促进了岭南佛教的发展。佛教的传播也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医学与文化交流有重要影响。(一)佛教僧人与岭南医药与道教类似,佛教僧人亦以医药作为传教...[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参考文献

    [1]颜泽贤,黄世瑞.岭南科学技术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2]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98.[3]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4]韩愈.韩昌黎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5]张.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一、宋代岭南医学事业的发展

    宋代政府历朝皇帝重视医学,宰辅大臣中知医的也不在少数,在他们的推动下,宋代的医政管理有许多创举。(一)医政与药政的建置宋代医政机构设置,既有主管医官行政的翰林医官院、专掌医学教育的太医局,有各种供奉政府医药的机构...[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二、元代岭南的医政药政

    元代历史不长,但其元代医学教育和医政、药政也很有特点。(一)医学教育概况1.元代三皇庙医学教育制度元代的医学学校称为“医学”,主要设在各地,不设中央医学。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朝廷下令各地建立医学,并派出太医院副使王...[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一、陈昭遇与《开宝本草》、《太平圣惠方》

    陈昭遇,生卒年不详,《宋史》无传,其事迹杂见于“刘翰传”、“王怀隐传”中,在《历代名医蒙求》、《宋朝事实类苑》和《广州人物传》等书中亦有关于陈昭遇行医的记载。现以《广东通志》所载最详:“陈昭遇,南海人,世为名医...[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

二、吴简与《欧希范五脏图》

    《灵枢》有“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之语,说明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已有人体解剖。其《肠胃》、《平人绝谷》等篇,对舌、咽、胃、小肠、大肠等的位置、重量、长度、容积、功能等都有明...[继续阅读]

岭南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