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全书 > 正文

补《后汉书·张机传》
中医学

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人也。灵帝 时举孝廉。在家仁孝,以廉能称。建安 中,官至长沙太守,在郡亦有治迹。博通 群书,潜乐道术,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 得其传。总角时,同郡何永称之,许为良 医。果精经方,有《寒食散论》,解寒食 散寒食药者。世莫知焉,或言华佗,或曰 仲景。考之于实,佗之精微,方类单省, 而仲景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 出入,节度略同,然则寒食、草石二方出 自仲景,非佗也。且佗之为治,或刳断肠 胃,涤洗五脏,不纯任方也。仲景虽精不 及于佗,至于审方物之候,论草木之宜, 亦妙绝众医。
昔神农尝草而作《本经》,为开天明 道之圣人。仲景、元化,起而述之。故仲 景黄素,元化绿帙,并有名称。而仲景论 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既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手。见侍中 王仲宣,时年二十余,曰: 君有病,四十 当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 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 宣,谓曰: 服汤否?仲宣曰: 已服。仲景 曰: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何轻命也。仲宣 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一百八十七日 而死,终如其言。美哉乎! 仲景之能候色 验眉也。
居尝慷慨叹曰: 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 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 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 法,不可不通。古者上医相色,色脉与形 不得相失。黑乘赤者死,赤乘青者生。中 医听声,声合五音。火闻水声,烦闷干 惊。木闻金声,恐畏相刑。脾者土也,生 育万物,回动四傍,太过则四肢不举,不 及则九窍不通。六识闭寒,犹如醉人,四 季运转,终而复始。下医诊脉,知病原 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害相生,审 知脏腑之微,此乃为妙也。又曰: 欲疗诸 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 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 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 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 逐邪,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 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 破积聚,消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荣卫。 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为上工。故曰: 医 者,意也。又曰: 不须汗而强汗之者,出 其津液,枯竭而死; 须汗而不与汗之者, 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不须下而 强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不禁而死; 须 下而不与下之者, 令人心内懊��, 胀满, 烦乱,浮肿而死。不须灸而强与灸之者, 令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其烦而 死。须灸而不与灸之者,令人冷结重凝, 久而深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 死。
以宗族二百余口,死者三之二,伤寒 居其七。乃引 《阴阳大论》 云: 春气温 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凛冽,此 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 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 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者,皆能为 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 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 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 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 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 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 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 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 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 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又引 《素问》黄 帝曰: 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及人之伤 于寒也,则为病热。五百余言为伤寒日数 部。著论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 法,一百一十三方。自序之,其辞曰: 余 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 慨然叹其才秀也。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 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 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 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 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 本,欲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 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 己。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 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危地,蒙蒙昧 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 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将至 宝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 呜! 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 潜重泉,徒为涕泣。举世昏迷,莫能觉 悟。自育若是,夫何荣世之有哉! 哀乎! 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殉 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 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居其七。感往 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撰用《素问》 《九卷》《八十 一难》 《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并平脉 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 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 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植万 类。人秉五常,以为五脏。经络府输, 阴阳会通,元冥幽微,变化难极。 《易》 曰: 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 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 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公乘阳 庆及仓公,下此以来,未之闻也。观今之 世,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 技,始终循旧。省疾问病,务求口给; 相 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 及足; 人迎、趺阳,三部不参; 动数发 息,不满五十。短期末知决候,九部曾无 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 已。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此皆医之 深戒,病者可不谨以察之而自防虑也。孔 子云: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 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其文辞简古奥雅,凡治伤寒,未有能出其 右者。其书推本《素问》之旨,为诸方之 祖。华佗读而善之曰: 此真活人书也。 灵、献之间,俗儒末学,醒醉不分,而稽 论当世,疑误视听。名贤濬哲,多所防 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乡里有忧患者, 疾之易而愈之速。虽扁鹊、仓公无以加 之。时人为之语曰: 医中圣人张仲景。江 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所传于世者《伤 寒杂病论》十卷,或称《方》十五卷,或 又称《黄素药方》二十五卷,《辨伤寒》 十卷,《评病要方》一卷,《疗妇人方》二 卷,《五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弟 子卫汛有才识。
论曰: 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显; 谋 几初者,以理晦难昭。汉自中世以下,太 官大医,异端纷纭。泥滞旧方,互相诡 驳。张机取诸理化,以别草木之性,高志 确然,独拔群俗。言之者虽诚而闻者未 譬。其为雷同者,所排固其宜也。岂几 虑自有明惑将期数使之然欤?夫利不在 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 必厉。诚能释利以循道,使生以理全,死 与义合也,不亦君子之致为乎! 孔子曰: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左邱明有曰: 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此盖 道术所以有补于世,后人皆当取鉴者也。 机撰著篇籍,辞甚典美,文多故不载。原 其大略,蠲去复重,亦足以信意而感物 矣。传称: 盛德必百世祀语,云活千人者 子孙必封。信哉!
赞曰: 途分流别,专门并兴。千载不 作,渊源谁征。
传凡引伸处、承接处,多摭《后汉 书》列传中语以相联属。篇首仿“左雄 传”,冠南郡于涅阳之上。以汉之涅阳县 属南阳郡。隋开皇初改为淉阳。唐武德 初属邓州,贞观元年省入穰县。金末始置 镇平县,属申州。元属南阳府。明洪武二 年省入南阳县。国朝因之仲景生于涅阳, 《伤寒论》序尾自署南阳者,书郡不书县 也。县则前明始以南阳称。在汉则当称涅 阳。故《河南通志》书: 张机,涅阳人。
补传引用诸书目附记于后:
晋·王叔和《伤寒论序例》
皇甫谧《甲乙经·自序》
梁·陶宏景《别录·自序》
隋·巢氏《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方》
王焘《外台秘要》
甘伯宗《名医录》
宋·林亿《新校注·千金方疏》
林亿等《外台秘要注》
唐慎微《证类本草》
李濂《医史》
《太平御览》
王氏《玉海》
郑樵《通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
陈振孙《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目录》
《河南通志》
《伤寒论》 自序云: 撰用 《素问》 《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 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 十六卷。盖谓撰用诸经后,并平其脉,辨 其证,以成此十六卷之论。“平”字下是 “脉”字,“辨”字下则是“证”字,而非 “脉”字。言下了然,并非别有平脉、辨 脉篇也。今所传《伤寒论》有“平脉法”、 “辨脉法” 二篇,及“诸可” 与 “不可” 等篇,皆出叔和之手。王安道言之颇详。 迹其文笔,绝类王氏《脉经》,可断其不 是仲景语。
王安道于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左算不 合,右算不合,勉强凑集,终无确数。不 若陈修圆除去叔和“平脉”、“辨脉”,诸 “可”与“不可” 等篇,依成无己注释篇 次,适得三百九十七节,谓此即三百九十 七法。一节便是一法,以比安道转觉其直 截了当。
吴兴莫枚叔《研经言》: 《伤寒杂病 论》十六卷,后人改题曰 《金匮玉函》。 王焘《外台秘要》引之,概称《伤寒论》。 唐慎微《证类本草》引之,概称《金匮玉 函方》。一从其朔,一从其后也。当时 以十六卷文繁而有删本二: 其一就原书删 存要略,并为三卷,题曰 《金匮玉函要略 方》,后为宋仁宗时王洙所得; 其一就原 书存 “脉法” 及 “六经治法”,又诸 “可”、“不可”等十卷,题曰 《伤寒论》, 而削杂病二字,即今本《伤寒论》也。此 书行,而十六卷之原书不可得见矣。林亿 等又以所存三卷去其上卷,而分中、下二 卷为三卷,以合原数。改题曰 《金匮方 论》,即今本《金匮要略》也。此书行, 而并删存之三卷亦不可复合矣。吁! 唐宋 间人于仲景书任意分并,一再改题,而其 去古也愈远矣。
马贵舆《文献通考》引灶氏云: 仲景 著《伤寒论》,有大人之病而无婴儿之患, 有北方之药而无南方之治,盖陈蔡以南不 可用柴胡、白虎二汤以治伤寒,谓其言极 有理。此以灶与马氏皆不明医事而妄言 之。故不问南阳及长沙之地与陈蔡相去几 何,而如近人秦皇士 《伤寒大白》,又 踵其失,且移长沙于大河之北,因此 而谓仲景之方宜于北方冬月,不治春夏秋 三时南方之病,遂以坚后人江浙无伤寒、 南方无真中风等谬,而《伤寒论》因之益 废。可惧也!
江篁南《名医类案》载方勺泊宅编, 汪讱庵《医方集解》载赵养葵《医贯》, 并云仲景为汉武帝治消渴,则相去且三百 余年。此数人者,皆不一问建安为何人年 号?而仲景之地仲景之时并皆迷离惝恍, 岂不因史家失传之故耶?
或曰: 葛洪有言仲景开胸而纳赤饼, 谓其为人治病有开胸纳丸之异。此不类仲 景所为,或以华元化有涤脏缝肠事,而仲 景与之齐名,遂附会其说欤? 《抱朴子》 一书率多寓言,即其说果出稚川,亦未可 援以为据也。
张介宾以方壶八法改作八阵,及自作 本草,并引仲景语,如无升麻以犀角代 之。此实朱肱之言也。肱以己所著,名 《活人书》,亦曰 《南阳书》。肱意本欲以 此貌似仲景,而介宾果认作仲景语耳。况 华佗安息香丸见于《中藏经》者,乃为犀 角入药之始。仲景初未尝取用犀角,安得 有是语耶?
方中行作《条辨》,谓张松北见曹操 以川中医有仲景为夸。仲景入蜀事无可 据,明是稗官家言。
周禹载《伤寒论三注·自序》中有云: 仲景未举孝廉时,相者云: 观君思致,殆 旷世之良医也。禹载不言所自,他书亦无 可考。
喻嘉言《医门法律》谓仲景推演伤 寒、中寒二论。不知中寒论何以不传?至 晋初即无可搜求。按: 仲景书见于《隋书 ·经籍志》者尚多,嘉言欲诋叔和妄为此 说,以见晋人之浅于谈医。仲景何尝别有 中寒论耶?
嘉言《尚论篇》又谓: 仲景治温,凡 用表药皆用桂枝。吴鞠通《温病条辨》因 之,且谓: 渴不恶寒之温病以桂枝汤主之 为仲景原文,其妄更甚。
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载仲景《伤 寒论》 曰: 病家汗家,诊其尺脉涩,先与 黄芪建中汤补之,然后汗之。今《伤寒 论》原文具在,安有是言?
姚首源作《古今伪书考》,谓《伤寒 论》驳杂不伦,往往难辨,读者苦不 得其要旨。然则彼自不能辨,自不得其要 旨耳。此其自知之明,于仲景乎何尤?若 所云钱晓城著《医学辨谬》一书,分别仲 景书真伪,惜不可得而见也。
《隋书·经籍志》载游元桂林二十一 卷,目一卷,毛子晋本作 “张讥撰”。 而《校刊记》据殿本、监本改作张机。今 读《陈书》,有后主手授张讥玉柄麈尾, 又于锺山松林下敕讥竖义,取松枝代麈 两事。则南朝自有张讥,能捉麈竖义者。 非仲景也。子晋不误,而据别本以改之者 自误耳。余曾沿其讹,采入补传注中。特 证明之,以志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