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北京老画报 > 正文

名流萃集的《国剧画报》
北京老画报

1931年12月21日,梅兰芳、余叔岩等在北京成立了京剧界学术团体“国剧学会”,会员多为戏剧名伶、剧评家、书画家、金石家等社会名流,邀请李石曾、胡适之、徐永昌、刘半农、刘天华、傅西园、梁思成、焦菊隐等担任顾问,设指导、编辑、审查三组,分掌教学和刊物等活动,创建国剧陈列馆和国剧传习所,并于1932年1月15日创刊《国剧画报》,刊名由著名昆剧、京剧艺术家红豆馆主溥侗题写。社址初在北京前门外虎坊桥45号国剧学会,1933年4月30日因学会改组迁址琉璃厂海王村公园内。在天津华昌书报社、青岛上海申报分馆等地设立代派处。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虽然已有一些戏剧画报先后问世,但大多只注重戏曲的研究与批评,更不能做到文图并重。为振兴国剧,发扬文化,补助教育,国剧学会在学习和借鉴欧美舞台画报 Thethentre 和日本演艺画报的基础上创刊《国剧画报》,以图为经,以文为纬,用忠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国剧进行整理与研究。其文字“悉以戏剧全部原理为标准之客观平衡之批评,毫无派别及个人成见,纯以绝对的真善美为归宿,而成一公共研究国剧之公开机关,期于戏剧刊物中辟一新途径”;其大量戏剧、戏楼、戏剧团体等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京剧从发轫到兴盛的清晰历史脉络,对研究民国社会民俗、文化、戏曲史、剧场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国剧画报》为艺术类专刊,周刊,逢周五出版,8开本,4版,道林纸,套色印刷,精美别致,图片清晰,文字典雅。头版多为戏 楼、舞台及戏剧团体图片,配以说明文,创刊号为“1912年正乐育化会全体欢迎民党要人黄兴、陈其美等来京(南京) 纪念合影”,从第2期开始刊登北京精忠庙壁画,先后收录了北京精忠庙梨园会所、故宫漱芳斋风雅存、颐和园德和园、宁寿宫倦勤斋畅音阁、四川万县桓侯庙、自流井南华宫、山西万泉四望村元代等全国各地戏楼、舞台图片50余幅。二版以报道国剧学会活动及国剧传习所消息为主,间以戏曲图片。三版介绍京剧历史、传授戏曲知识、刊载名伶剧照。梅兰芳收藏的《升平署扮像谱》、余叔岩收藏的《程徐画像》,齐如山拍摄的精忠庙壁画等稀世珍宝,占据了三版的大多版面。齐如山撰写的《京剧之变迁》、张伯驹的《昆曲酒令百则》、懒公的《谭剧杂忆》等在该版连载。此外,还刊载了余叔岩、梅兰芳、杨小楼、袁寒云、张伯驹、王瑶青等名人书画作品和陈半丁的篆刻等。四版连载《虹霓关》剧本和广告。


《明清脸谱》是缀玉轩的珍藏,为了提高画报质量,提升画报品味,梅兰芳化私为公,在画报上连载,与所有戏剧爱好者分享。脸谱是京剧艺术的基础。缀玉轩巨资购藏内庭供奉脸谱,数量大,年份长,设色绢本,着色鲜明、绘画工细绝伦。周仓、判官的老成;狮精、从神、庞德的慈憨;包公、关公、程咬金、天王的威严;马神、白额虎精、火神的凶悍;杨七郎、尉迟敬德、铁拐李的恬静;赵匡胤、廉颇、钟汉离的睿智,个个粉墨登场,栩栩如生。
《国剧画报》共出刊两卷70期,于1933年8月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