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收藏 > 正文

《贾氏文物修复之家》跋
收藏

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有位叫钱大田的人,擅长仿铸古代铜器,其所仿壶爵之类,颇能乱真,其子钱秉田,能传父艺,曾为吴盘斋、钱梅溪等仿铸祭器、铁券各物,无不逼真。父子两代长于一艺,史不乏人。但如当今贾氏一家两代六人都能修复、复制文物者,真是前无古人,后乏来者。
我与贾氏一家相识是前几年的事,他们父子六人中,我经常接触的是老大贾文超和老四贾文忠。文超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经他手修复的国家文物有多少? 书中已有文章介绍过,不再赘述。说件小事,可见其技艺一斑。我藏有一件清代铜壶,双提梁的其中一个早已损失,颇觉可惜,后文超为我配好,我仔细查看,竟不知那个提梁是原装,那个是配装。请两位玩铜器的朋友看,亦颇难分先后。文超在选料、工艺上非常讲究,所做包浆、锈蚀无一不与原件相同,不能不令人叹为神功! 老四贾文忠是我结识最早的一位贾氏成员。他善言辞、多才艺,在书法、篆刻、陶艺、雕刻诸方面都有造诣,所以他的修复或复制文物就不仅仅局限在青铜器方面了。像御书匾、玉佛、纸绢书法等他全都可以修复或复制。现在出版的这本书,最初的设想也源自于他,那时我们正共同参与编辑《古玩大世界》丛书,他向我提起编辑贾氏一家修复文物一书的事,我认为非常好,应该尽快编出,因为现在国家待修复的文物太多了,但修复专业人员太少,库房里不得不大量积压着残破的又很珍贵的文物。这书如能尽快出版,或许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使一些有志于保护国家文物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文物修复这一行列中来,使我们的国宝尽快恢复原貌得以妥善保存。基于以上想法,当文忠提出让我主编此书时,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好事多磨,先是我个人忙于应付协会和社会上各种杂事,抽不出更多时间参与此书的整理工作,后又有相关部门不愿出版赚不着钱的书籍的困扰。一拖,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到了1996年春节时,贾氏父子六人好不容易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我接到文忠的电话,赶到了贾玉波老先生的家,五位公子亦都在座,机会真是难得。可惜的是,此时贾玉波老先生因病行动已很不方便,连交谈都很困难,看到此情此景,使我更加意识到出版此书的紧迫性,一代 一代修复高手的离去或将要离去(恕我情急之下的不当言辞),难道不是我们文物保护界的危机吗?我们实在需要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一下文物修复业队伍的建设了,此次新春集会除了拍到几张难得的照片外,自然谈得最多的还是有关文物修复和出版此书的事。文忠从小阁楼上取出不少早期摄影的玻璃底片,那上面全是珍贵的文物,许多是经过贾玉波老先生亲手修过的。有一些底片是惟一的,因为那上面所摄的器物,早在解放前已被帝国主义国家掠夺去,至今仍在他们的博物馆里陈列着。李学勤先生见过这批底片后,亦感慨良多,认为仅此底片也非常珍贵了。
当话头再转回出版此书时候,唏嘘感叹自然是免不了的,但为了此书的出版各方要作些牺牲也是免不了的,如何曲曲折折、如何坎坎坷坷不必细说,内中人心中自明。中国人做许多事都需要心照不宣、忍辱负重,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之一吧。
我虽然十分愿意为此书的出版效力,但无奈自己的穷忙和种种其他原因,不得不对贾氏一家表示歉意不能再以我的名义来主编此书。遗憾之余,又十分庆幸有曹子玉君愿鼎力促成此书的出版,真可谓功德无量!
一年后的春节,文忠告诉我此书终于有了出版着落的时候,我很高兴。他拿着稿本让我看,那上面有几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题词、有当今顶尖文物专家的祝愿,这足以说明有关领导部门和老一辈文物专家对贾氏一家工作的肯定,也说明他们对文物修复专业的重视和期待。我相信读过此书的人不仅能对贾氏一家的贡献予以首肯,也会从中吸收不少实实在在有用的文物修复知识。
文忠老弟希望我写篇跋,其实,我没出什么力,对文物修复又纯属外行,所以只能拉拉杂杂写一点此书过程中的“内幕”以为应。
最后,我要感谢子玉兄对书的编辑并使其出版,更希望能达到促使文博界多出几个“贾氏家族”,为祖国文博事业永远辉煌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