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造像大致呈三排布列(图136;图版Ⅰ:228)。其中,第一排造像刻于上级壁面,第二、三排造像刻于下级壁面。图136 第21号龛立面图上级壁面横刻五佛四菩萨像9身。下级壁面居中刻主尊坐像、立式胁侍菩萨及侍女像共5身,纵贯壁面...[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自上而下,造像大致呈三排布列(图136;图版Ⅰ:228)。其中,第一排造像刻于上级壁面,第二、三排造像刻于下级壁面。图136 第21号龛立面图上级壁面横刻五佛四菩萨像9身。下级壁面居中刻主尊坐像、立式胁侍菩萨及侍女像共5身,纵贯壁面...[继续阅读]
“唐瑜伽部主总持王”题刻,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刻于龛顶底部。中部横刻“唐瑜伽部主总持王”8字,楷体,字径56厘米。左右各左起竖刻颂词2行,左颂词存4字,右颂词存6字,楷体,字径16厘米1(图版Ⅱ:160)。 唐瑜伽部主总...[继续阅读]
(一)铭文2则第1则柳本尊龛壬辰年装彩记,清。位于龛壁第一排造像左起第9圆龛外右侧。刻石面高26厘米。文竖刻1行5字,墨书,楷体,字径4厘米(图版Ⅱ:161)。壬辰年装彩第2则乾缘堂募化装彩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书于龛正壁主尊像右...[继续阅读]
位于大佛湾北崖最西端崖壁下部。左邻第20号龛,右为自然崖体;上与第21号龛紧邻,下部右侧为后世增刻的第23号龛。壁面底部毁,现已用条石嵌补,并与地坪垂直相接。龛口南向,方向173°。...[继续阅读]
横长方形龛(图160、图161、图162;图版Ⅰ:273)。于崖壁向内凿进而成。整体呈横长方形,通高636厘米,最宽约2178厘米。龛正壁平直,左右端圆转外凸,形成左右侧壁。左侧壁略窄,与第20号龛转折相接。右侧壁略宽,折转后,崖壁向西延伸。延伸...[继续阅读]
横向排列雕刻明王像10身,上身较为完整,下部存留躯体粗坯凿痕和纵横不规则的数道凹槽,显示明王像系未完工之作(图 160)。其中,左侧四身雕刻略显粗糙,右侧六身打磨略显精细。明王像头顶或身侧另存有与之关联的部分对应造像,体量...[继续阅读]
龛壁底部毁,现已用条石嵌入修补。修补面左与第20号龛修补面相接,右至龛内左起第9身明王像下部,全长约2000厘米,最高约155厘米。龛外右侧崖体前端下部毁,现已用条石砌筑修补,并沿崖体走势向西延伸,与1992年动工兴建的波涌梵宫大...[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