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不是单一色调

    1970年,江碧波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调到了四川美院绘画系。由于她不肯和父亲划清界限,连自己也成为了改造的对象。在1970年至1972年的三年时间中,她看到了自己心灵的多个侧面,如同画板上丰富变幻的色块。江碧波先是被下放到邱少...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与父亲的一次谈话

    1976年,“文革”结束了,江碧波的父亲江敉是最后一批被平反的知识分子。父亲平反以后,江碧波也不再是“黑五类”“狗崽子”了。精神上的压力没有了,她仿佛沐浴了一场山城的温泉,涤尽了沉沉阴霾,她怀着喜悦的心情,重新收拾自己...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四十不惑

    “文革”结束以后不久,江碧波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的绘画系副主任和授课教师,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光荏苒,蓦然回首,江碧波发现还有两年,她就要满四十岁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刺激着她本来淡然的人生态度,她感到时不我...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面壁石窟的艺术修行

    1979年9月,江碧波作为带队老师,兴致勃勃地带着77、78级的学生远赴西北地区写生。她选择了从重庆出发到敦煌莫高窟的路线。在敦煌鸣沙的包围中,江碧波领略了皓月下千年石窟的风采。她一边感受着另一个世界的沉寂与荒漠,一边被...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悲壮情怀来自崇高信仰

    在江碧波柔美的外表下,一直有一颗英雄主义的心。自小生长在歌乐山下的江碧波深受红岩精神的洗礼——那些纯粹的共产党人为了社会理想而牺牲个人生命的壮举无数次地感染了她幼小的心灵。于是,一腔豪情壮志、一种崇高情怀在...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发现民族生活之美

    有人说:“江碧波的画是一条鱼,离不开生活之水。”是的,她从来就是一个善于走进生活、发现生活的艺术家。从1982年起,江碧波开始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写生,创作了大量表现西南民族生活的版画作品。有的时候,她作为老师...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黑白山城

    除了到山区写生,更多的时候,江碧波留在重庆城区进行日常的教学和生活。江碧波自小在重庆长大,山城就是她的故乡。她日日与巴渝的山水相依相伴,重庆的城市风貌也赋予了她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生活中积累的美的瞬...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从韩素英家访开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享誉美国的女作家、女记者韩素英(音),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熟悉中国、了解中国,并创作了很多关于那一时期的中国的文学作品。韩素英为了将她在抗战期间撰写的多次采访回忆录结集出版,通过各种途径寻觅文集的...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客座北美:艺术的拓展

    江碧波出访日本、欧洲后,还多次应邀到罗马尼亚、波兰、法国展出作品,她的艺术才华更广泛地为国际所知,得到了世界艺术评论领域的首肯,积累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国际绘画艺术圈人士只要提到中国现代版画界的知名人物,都无法绕...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

文化自信感召国际友人

    江碧波到达北美之初,意识到自己的艺术只能植根于自己的故土,也正因为如此,她更加珍视在北美度过的每一天,抓紧时间搞创作、学习、参观,还有举办展览。在北美生活工作期间,江碧波对传统文化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对东...查看详细>>

标签:江碧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