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清代文话叙录 > 正文

《吕晚村先生论文汇钞》 一卷
清代文话叙录

按:此书以论时文为主,兼论古文,由曹鍴与吕留良曾侄孙吕程先从吕氏诸多选评之书中辑选论文之语而成,共三百零二条。因“语多杂见,不便分类”,便大致以“所论古今、先后,纲领、节目第其次序”。书末附《八家序文摘钞》一条、《程墨凡例》二则、《墨评旧序》一篇。吕留良为清初时文评选名家,在士子中有较大影响力。吕留良认为八股虽与其他文体有异,文法却有相通之处:“八股与诗、古文只体格异耳,道理、文法非有异也。”此论可与赵吉士《万青阁文训》“古文者,散八股也;八股者,整古文也”之说相通。
书中对明代近三百年文章发展大略作了评论,认为洪、永两朝之文气象阔远;成、弘、正三朝,如汉之建元、元封,唐之天宝、元和;嘉靖朝文章盛极一时,其后隆庆朝再现弘、正之时文风。万历以后,文体渐坏。崇祯朝初期则回到以古文为时文之路。明代时文,吕留良最为推崇归有光。明朝末年古文,吕留良首推云间派,认为陈子龙最著。总体而言,此书对明代时文的经验与教训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与评论,对清代时文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吕留良尊程朱理学,此书论文先义理而后文法。认为明代时文评选家以艾南英为优,其知古今体格之变,唯独于理不精。但吕留良反对以理学讲章为文,认为这样会使得文章理、文两方面皆沦为俗下一路。他批评以说“大话”的口吻来说理者,指出《论语》是经书,也只是从记载孔子日常琐屑事写起,并非靠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服人。文章直接说道理,反不如平实去写效果好。吕留良与一般空言大道的讲学先生不同,他指出,圣贤之道,不外人情物理,深谙人情事理,下笔自然曲尽其妙。
在古文方面,此书推崇《左传》《庄子》《史记》《公羊》《穀梁》等秦汉文章,认为《公羊》《穀梁》用意深细、笔法峭冷。又指出唐宋八家取法脱胎于秦汉文章,却不僵化,学文而知变化。他以韩愈、欧阳修为例,指出二人的记、序、碑志文章取法于《史记》,后人却不能指出是学《史记》具体哪一篇,正是学而善变的表现,这也是针对明代秦汉派学古而近于伪、泥古不化所发。在文法上,吕留良欣赏古文中的长句,认为朱熹《四书集注》、归有光文章有此特点。对于文章的转折、开合、风格等也很重视。在风格上,赞赏欧、曾古文有“一唱三叹”的特点,推崇风神、气韵、清辣,反对甜、熟、圆。指出短文贵锻炼,说理文字贵真、实、醇。
在作家修养方面,吕留良强调要“人情事理透明烂熟”,则“下笔作文自然曲尽”。尤为可贵的是,针对士人只会死读书,纸上谈兵的弊病,吕氏强调“体验”亦即实践的作用:“世间读书人自谓能识道理,及至一事至前,不觉首尾衡决、手足无措,是读书时于处世接物不去体验,书自书,人自人,不相关涉。作文亦只依样葫芦而已。究竟含糊鹘突,无益也。”读书人读书时“不去体验”,使得于书中所悟道理与事实脱节,没有自己实践所得的独特体验,实际仍属无识。而对于作家而言,“有识”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形而下的时文技法,吕留良亦颇为关注,称:“起手换头处,转拓得开,则超远不测。转关押尾处,停蓄得住,则悠闲有余味。不熟古文间架出落,无从得此筋节。”“文必以筋骨为主,筋骨之浑脱处,即是气度,其流利处,即是风神。无筋骨而讲风神、气度,皆刍狗之文绣也。筋骨须从古文求之,向熟烂本头中寻取,那可得。”他将文章的间架筋骨、转折呼应等技法层次的东西作为通向风神气度等高级层次的途径,强调由低到高,可操作性强。
此书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吕氏家塾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据之影印,《历代文话》《吕留良诗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吕留良全集》(中华书局2015年版)等据之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