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眼科影像学 > 列表
眼科影像学 共有 209 个词条内容

第四节 CT与超声比较及CT检查适应证

    (一)CT与超声的比较CT和超声均为眼球和眼眶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B型超声是眼科临床医师经常使用,而且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对多种眼内病和多种眶内病均可显示,特别是对肿瘤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彩色多普勒...[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一节 MRI成像原理

    (一)MRI成像的基础1.MRI基本组成临床使用的磁共振成像机大致可分为磁体、射频发射和接收线圈、梯度磁场线圈,以及图像处理和显示系统等部分。后一部分与CT的图像处理和显示系统相仿。MRI成像机的磁体是产生磁场的关键部件。目...[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线圈的选择通常采用眼眶表面线圈,其较高的信噪比,能更仔细地显示眶内容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对眼球的显示则更佳。但表面线圈也有缺点,近线圈结构信号高,远线圈信号低,妨碍了两侧眼对比观察。在病灶累及眶内和颅内时,则表...[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三节 正常眼部MRI表现

    正常MRI图像,因采用的脉冲序列、体层方向和加权不同,所显示的结构和信号强度也有区别。常规采用SE序列、水平方向、T1和T2加权像(图4-3-1A1~3、B1~3),为了节省时间,冠状(图4-3-2)和矢状像(图4-3-3)取T1或T2一个加权像即可。在病理情况...[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四节 MRI与CT比较及MRI的适应证

    MRI和CT均是近数十年来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在临床应用中各具优势和劣势(表4-4-1)。在眼眶方面概括如下:1.空间分辨率MRI略优于CT,这主要是因为MRI技术发展快,新一代MRI系统其空间分辨率可达2~3mm。而且三维成像空间定位准确率高。...[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一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80年代初继CT、超声波检查之后,对于血管性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将传统血管造影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把影像信息数字化,然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二节 眼眶静脉造影

    眼眶血管造影包括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venography)两种方法。传统颈动脉造影因眼动脉较细,显影往往不佳,走形变异较多,除非有明显改变,难做为诊断依据;DSA虽然提高了造影效果,但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且有严重并发症可能,眼科医生难...[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一节 X线检查

    早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发现X线并应用于医学领域后,使人们能够在活体情况下直接观察到人体的骨骼和大脏器的形态及病理变化,以此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并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临床医学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直至目...[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成像

    将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引入人体,应用探测系统,在体外接收所发射出的γ线,形成图像,用以诊断疾病,名闪烁摄影图(scintigraphy)。经过多方向收集信息,由计算机运算、重建,形成体层图像,名发射体层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这些成...[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

第三节 红外线热像图

    利用红外线成像装置,接收人体表面散发出的热量,形成图像,用于疾病的诊断,名红外线热像图(infraredthermography,IRT),或称热像图(thermographicimaging)。热像图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Lawson(1956)报道,用以检测乳腺恶性肿瘤放散的热量。至70年代...[继续阅读]

眼科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