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所属栏目:《论语》言论

“吾无间然矣”是孔子赞颂夏禹之辞,“间”的本义是罅隙、缝隙,这里引申为离间或非议,《先进篇》中也有相同用法:“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称颂夏禹“无间然”,说明当时肯定有“间”的论调存在,因此孔子必须挺身而出,说明情况,以正视听。在论述过程中,孔子先阐明自己观点,然后再从饮食、衣服和居所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最后又重申同一观点作为全章结论。这种在文首和文末重复同一句话的情况是不多见的,说明孔子对此非常重视。
夏禹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夏王朝的缔造者。他在位十年,克勤克俭,亲力亲为,功绩卓著,是华夏氏族共同景仰的英雄。孔子主要从饮食、衣服和居所三个方面论证了“吾无间然矣”的观点。“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均体现了夏禹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和为政风格。“菲”是微薄,“恶”是破旧,“卑”是低下,这里都是形容词用如动词。《说苑》中有几句话可作参考:“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与“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致孝乎鬼神”“致美乎黻冕”和“尽力乎沟洫”。前两句表现了夏禹在祭祀鬼神时恭敬、虔诚的姿态,“孝”代指祭祀神鬼时供奉的丰盛祭品,“黻冕”是指在祭祀仪式上穿戴的华贵礼服,“美”是华美精致。夏禹平时生活极其俭朴,但是在祭祀鬼神时仪式非常隆重,祭品非常丰盛,祭服也非常华贵,这种菲薄于己而致力于鬼神的美德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后一句主要表现了夏禹与民同甘共苦、战胜自然的伟大精神。“沟洫”是人工开掘的水利工程,便于灌溉农田。韩非子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对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氏族部落来说,沟渠灌溉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夏禹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亲力亲为,“尽力乎沟洫”,这种身先士卒的可贵品质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爱戴,后人当然“无间然”。
在孔子看来,尽孝鬼神和发展农业是夏禹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夏禹为什么对鬼神之事如此重视呢? 这与他率领民众治理水患和开掘沟渠有关。夏禹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期间,组织实施了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动用人力之众,持续时间之长,工程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为了团结部众,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他就必须借助神灵的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加强控制,而鬼神观念正是激发人们崇拜自然和先祖的最有效工具。与武力强制手段相比,利用宗教观念来控制人们思想意识的宗教手段更为高明,也更容易笼络和征服人心,因为鬼神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


推荐内容


汉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