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编《中经新薄》
1988-11

《中经新薄》是按四部分类法编的图书目录书。它是西晋荀勖编辑的。
荀勖(约公元215~289),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生年月不详,死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钟繇是他的外祖父,于公元230年去世。钟繇在世时,荀勖已十多岁,因此,他的生年当在公元215年前后。他是个大官吏,“有才思”,是个文学家,多才多艺,也是个编辑家。
荀勖在三国时魏国做官,任侍中。魏文帝时,在曹操的侄孙曹爽手下任中书通事郎。曹爽受遗诏与司马懿辅曹芳。司马懿为争夺权力杀了曹爽。爽被杀后,熟人都不敢到爽家去,但荀勖来往如常,被人称道。后为安阳令,转骠骑从事中郎。晋统一三国后,在西晋累做大官。司马炎即位,封他为济北郡公,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他很熟悉法典,和贾充共定律令,制定晋律,又是个法学家。他还极通音律。有一次,在途中遇到一个商人赶着戴大铃的牛,他听见牛铃铛的声音很好,对他很有启发。他掌管乐事后,音韵未定,他说: “得赵牛铎则谐矣!”后来搜集了很多牛铃铛进行研究,根据“牛铎”的声音规律制定了音韵。他还很熟悉典籍掌故,并参与整理汲冢竹书。他官至光禄大夫,尚书令,长期专管机密。为人很谨慎,亲友们劝他有所“营置”,他说: “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他对皇帝很顺从, “不犯颜迕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这大概是他的弱点。死后晋武帝诏赠司徒,赐他东园秘器,朝服一套,钱50万,布100匹,封谥为成。
《中经新薄》是我国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的图书目录书。荀勖编《中经新薄》是在司马炎即位不久以后的事。三国时魏人郑默将国家藏书编了一个目录叫《中经》。荀勖在《中经》的基础上作了补充、修订、改编,所以叫《中经新薄》。《晋书·荀勖传》对编书的记载是: “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看来,他编这部图书分类法时,参看了刘向的《别录》,但是此书和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大不相同。《七略》是将图书分成七大类:辑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而《中经新薄》是按部分类,将图书分成甲、乙、丙、丁四部。甲部包括六艺、小学等儒家经典方面的书(相当于后来的经部);乙部包括诸子、兵书、数术和方技方面的书(相当于后来的子部);丙部包括史记、旧事、皇览薄和杂事等历史方面的书(相当于后来的史部);丁部包括诗赋、图赞和《汲冢书》等(相当于后来的集部)。荀勖的《中经新薄》,用四部分类法对图书编目,完全改变了流传的《七略》的分类编目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改革,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适应新的学术发展需要,也适应图书不断增多的需要。后来东晋李充编写《四部目录》,就是根据荀勖的《中经新薄》编的,不过,他把荀勖的乙丙两部秩序换了一下。到了隋朝,就将荀勖的四部分类法正式固定为经、史、子、集四部了。这种分类法,流传至今。可见荀勖编辑的《中经新薄》对我国的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有多么大的贡献。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