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编辑《方言》
1988-11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词典。它是汉代扬雄编辑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他是有名的辞赋家、语言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编辑。《汉书·扬雄传》说他从小好学,博览群书,喜欢个人思考,不求富贵,也不为贫穷而忧愁,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他对屈原的遭遇很同情,作赋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后又依《离骚》作《广骚》,依《惜诵》作《畔牢愁》。成帝时,有人向成帝推荐扬雄,说他文如司马相如,成帝以文诏见,作《甘泉赋》,后又作《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共有辞赋12篇。仿《易经》作《太玄经》, 仿《论语》作《法言》。《太玄经》、《法言》是哲学著作。《法言》中还有文艺批评理论方面的内容。仿《仓颉篇》编成《训纂篇》。后人辑有《扬子云集》。
扬雄40多岁时,出蜀游至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召为门下史,后来荐扬雄为侍诏,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篡位后,校书天禄阁,后为大中大夫。晚年“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认为经莫大于《易经》,所以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所以作《法言》,史莫善于《仓颉》,所以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所以作《州箴》。他“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死时71岁。
扬雄编辑《方言》,用了27年功夫,十分认真严谨地广为搜集资料。大致从两方面进行,一种资料的来源是他自己亲自调查搜集的。他经常访问各种各样的人,并到各地调查,这样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说从孝廉到卫卒都进行访问, “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访问之后,便进行整理,27年中毫不间断。另一种资料的来源,是采自古代各种典籍。《方言》的卷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约在王莽天凤三年(公元16),刘歆给扬雄写信,索要《方言》,大概是想要将其编入《七略》,刘歆在信中说: “属闻子云独采集先代绝言,异国殊语,以为十五卷,其所解略多矣!而不知其目,非子云澹雅之才,沈郁之思,不能精年锐精以成此书”。他恭维了扬雄编辑《方言》的事。可是,扬雄并没有将《方言》给他,以没有编好为理由,回信拒绝了刘歆的要求。是否真的没有编好,就很难说了,因为他回信的第三年,公元18年他就去世了。看来主要还是不愿将《方言》公布出来。
《方言》共15卷,现在只有13卷。内容主要是收录了当时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全书有注释词675条。在注释的方法上,先列出一个词,然后分别讲出各地不同的称谓,同时还注明其通行的范围。编辑时,基本上是以类相从,一类一类相列在一起,分类收录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比如,他将“苏芥”编在一起,对“苏芥”解释说: “草也”。还讲了各地的不同叫法: “江淮南楚之间曰苏, 自关而西或曰草,或曰芥。南楚江湘之间,谓之芥。苏亦荏也,关之东西谓之苏,或谓之荏。周郑之间谓之公蕡。沅湘之南或谓之。其小者,谓之䖆茅。”讲得颇为详细。
《方言》收录了汉时比较丰富的口语词汇,还采用方言解释古语,通语解释方言的方法。这为我们研究古代语言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