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常聪之开堂

    神宗帝熙宁二年南殁后,恋恋不能去。明年,洪州太守荣氏,请住泐潭,其徒激赏为马祖道一之再来,道俗争先通谒。神宗帝元丰三年,诏革江州庐山之东林律寺为禅林。时观文殿学士王韶出守南昌,韶延请黄龙祖心主之,心便举聪代己。聪闻...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一节 常聪之徽号

    神宗帝元丰五年,有诏令住京师大相国寺智海禅院,聪称老病固辞不起,仍就赐紫衣,号广惠禅师。至哲宗帝元祐三年,徐王奏赐号照觉禅师。聪与衲子有大缘,捶拂之下有七百众,山门化主有死于边徼瘴雾之处,聪必泣而设位,尽祭奠礼,故人...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二节 常聪之思想

    常聪之所教是触目是道之端的也。故云:“乾坤大地,常演圆音。日月星辰,每谈实相。翻忆先黄龙道,秋雨霖漓,连霄彻曙,点点无私,不落别处。复云,滴穿汝眼睛,浸烂汝鼻孔。东林老汉即不然,终归大海作波涛。”(《续藏经》第一辑第二...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三节 常聪与苏东坡

    苏轼问法于常聪,领心法。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父洵,年二十七发愤为学,应举不第,悉焚所作文,闭户读书,通六经百家。仁宗帝嘉祐中,伴二子入京诣欧阳修。修上其所作文,由是三苏之名重天下。轼少有大志,母程氏亲授以书,尝读《...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四节 苏东坡之念佛禅

    轼出为杭州通判时,钱塘圆照方盛开净土门,因命工画阿弥陀佛像,为父母荐福,乃作颂云:“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五节 佛印与东坡

    苏轼一日见佛印了元。印云:“此间无座榻,不及奉陪居士。”东坡云:“敢暂借和尚四大为座榻。”印云:“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若道不得即输却腰间玉带子。”东坡欣然云:“便请。”印云:“居士适来道,借山僧四大为座榻...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六节 苏东坡之参学

    轼参东林常聪,乃在从黄州谪居移汝州之日,因游庐山,宿东林寺,与常聪论无情说法之话有省。黎明献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又咏庐山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七节 东坡之游戏三昧

    知登州时,扬州石塔之戒来迎轼,轼曰:“吾欲一见石塔,以行速不及也。”戒起曰:“看这个是砖浮图耶?”轼曰:“有缝奈何?”戒曰:“若无缝,争解容得世间蝼蚁?”轼首肯。元祐四年,再知杭州时,留金山数月,方丈名妙高台,轼有诗曰:我欲...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八节 佛印了元

    与苏轼亲交者佛印了元,而非常聪。元嗣庐山开先之善暹。暹,云门四世孙也。了元,姓林,饶州浮梁(江西饶州府)人,世世业儒。元生三岁,琅琅诵《论语》及诸家诗,五岁诵三千首。长从师学五经,略通大义,去而读《首楞严经》于竹林寺...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

第十九节 了元之演法与张方平之归佛

    以江州(江西九江府)承天空法席,讷荐元,郡守见而少之。讷曰:“元齿少而德壮,虽万耆衲不可折也。”于是初出世承天,嗣善暹,时年二十八。由是移住淮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山,又四次住云居山。凡四十年...查看详细 >>

标签:禅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