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纠谬》二十卷 北宋吴缜撰

此书有元祐四年吴缜自序,谓:“窃尝寻阅新书,间有未通则必反覆参究,或舛驳脱谬则笔而记之,岁时稍久,事目益众。深怪此书牴牾穿穴亦已太甚,揆之前史皆未有如是者。推本厥咎,盖修书之初其失有八:一曰责任不专,二曰课程不立,三曰初无义例,四曰终无审覆,五曰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六曰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七曰刊修者不知刊修之要而各徇私好,八曰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以下逐事申说从略)。……从宦巴峡,僻陋寡闻,无他异书可以考证,止以本史自相质正,已见其然。意谓若广以它书校之,则其穿穴破碎,又当不止此而已也。”案所指摘新书八失,是从修史角度出发,和我们评论新书不尽相同,所说也有过于苛求官书之处,但尚大体允当。“止以本书互相质正”,是所谓“本证法”,清汪辉祖撰《元史本证》及近人陈叔陶撰《新元史本证》等均用此法,这非熟于本史者做不到,比用新旧《唐书》对勘要难得多,所以此书的成绩是主要的。《十七史商榷》卷六九“新唐书纠谬”条说此书“可笑是并旧书亦绝不一参对,为太省事耳”。其实止用旧书参对反而省事得多,吴氏不参旧书是地僻无书之故,自序已交代清楚,何能以“可笑”轻之?
《四库提要》“新唐书纠谬”条说:“王明清《挥麈录》称欧阳重修《唐书》时,缜尝因范镇请预官属之末,修以其年少轻佻拒之,缜鞅鞅而去,及新书成,乃指摘瑕疵为此书。”案此说见《挥麈后录》卷二,实妄说不足据。吴氏序谓“自《唐书》颁行,迄今几三十载”,明非新书成后即作此书以指摘瑕疵。
《提要》又说此书“初名《纠谬》,后改为《辨证》,而绍兴间长乐吴元美刊行于湖州,仍题为《纠谬》,故至今尚沿其旧名”。案此书今本卷首有吴氏进书表,谓“初名《新唐书正谬》,寻以未尝刊正,止是纠摘谬误而已,遂改为《新唐书纠谬》”。《提要》作者很可能是看到《郡斋读书志》著录此书题《唐书辨证》而妄为此说(《提要》此条尚有引用《郡斋读书志》处,可见其撰作此条时必曾参考《读书志》)。其实《读书志》所云《辨证》或是别本,或是传写致误,自当以吴氏本人进书表为准。《提要》作者连进书表都不细看,可见其撰作之匆促草率。
版本 (1)南宋绍兴刻本已不存。有明影宋抄本,旧藏周暹处;有清影宋抄残本,旧藏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今均在北京图书馆。(2)明万历赵开美刻本,有错简误字。(3)清乾隆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已校正错简,但仍有误字。又有民国十年古书流通处影印《知不足斋丛书》本。(4)民国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据鲍本。(5)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万历赵刻本,又于赵刻错简脱误处附印清影宋抄本单页以资勘正。



更多同类【唐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