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修《获嘉县志》提要

清乾隆年修《获嘉县志》十六卷,首一卷,共6册,吴乔龄修, 李栋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刻本。版框大小为20厘米×14厘 米,页10行,行22字,小字双行。左右双边,上下黑口。单鱼尾。
吴乔龄,字松客,江苏吴县人。癸丑进士。由翰林改授本县知 县,乾隆十四年(1749年)署任。生平、事迹未详。
现获嘉县域,隋朝以前曾有宁邑、修武、南阳、南修武、修武 郡、殷州等称呼。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 乱,汉武帝刘彻遣将军路博德、杨濮率师讨伐。元鼎六年(前111 年),武帝东巡,行至汲县新中乡(今新乡市西南张固城村),南越叛 乱被平息。路博德遣使献上吕嘉首级,武帝大喜,遂以其地置县,名 曰“获嘉”。此后,屡有兴废,且治所迁徙多变。1960年8月,撤销 获嘉县并入新乡市。1961年10月,恢复获嘉县,属新乡(专区)市 辖。
《获嘉县志》始修时间不详,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张蕴 道修、陈禹漠纂的《获嘉县志》云:“获嘉县旧有志,张蕴道来任, 已复不存,蕴道以邑之乏乘为一大欠事,乃属之禹谟,禹谟找来旧志 副本,又参录省志、府志,再加新近采访,编纂三月乃成。”万历年 修《获嘉县志》流传至今,仅有一帙见存,原藏北京图书馆,现存台 湾,已残缺前二卷。此为现存最早的《获嘉县志》。
清代有《获嘉县志》3种,即首为顺治十六年(1659年),知县 李玳主修,郭猷吉、王政举纂,亦佚;次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知县冯大奇修,贺振能、郭元暹纂;三为本志。民国时期,邹 古愚修、邹鹄纂《获嘉县志》一种。
康熙年《获嘉县志》在万历年《获嘉县志》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全书十卷。据刘永之《河南地方志提要》云:此志立纲分目清晰,各目所载简明,沿 革有表。古迹有出典、俗说、辨证,记载较详。其特别之处有三:一是把屯营专立一 目;二是岁时纪略是难得的民俗资料;三是方言漫录极为罕见,一般方志只是到了民 国,受近代文化的影响才设此目,此在康熙时已有,实为珍贵。此志现只北京图书馆、 甘肃图书馆有存。
乾隆年《获嘉县志》,卷首为圣制诗一首,依次为吴乔龄序,万历、顺治、康熙旧 志序,新、旧修志姓氏、凡例、目录、绘图。其中绘图5幅,分别为县境图、县城图、 县治图、学宫图、山川图。县境图用画方记里法绘制,绘者姓名模糊不清。卷一沿革 (附疆域、形胜)、星野。卷二山川(附桥梁)、城池(附街市、营社、村屯)。卷三学 校(附义学、社学)、公署(附仓廒、驿递、坊表)。卷四祠祀、寺观。卷五名迹、冢 墓。卷六至卷七赋役。卷八河渠。卷九兵防、风俗、物产。卷十官师(附军卫、武 秩)。卷十一选举(附赐封)。卷十二循吏、乡宦、忠烈、孝友、义行。卷十三文学、隐 逸、流寓、名释、列女。卷十四至十五卷艺文。卷十六祥异、杂志(附跋、捐刊姓氏)。
乾隆年《获嘉县志》与康熙年志不同之处在于:首先,纂者认为“旧志分地里、 建制、田赋、祠祀、官师、选举、人物、艺文八志附以杂志终焉。”但实有不妥,“故 兹第区为三十门,不更立地里、建制等名目,庶前后次第以类相从,可无诠配失伦之 患”。也就是说纂者弃纲目体而并列三十门,其前后次序以类相从,且各门较旧志内容 多有修订增删。其次,纂者以学校为一邑建置最大者,移冠于公署之前。又因为黄河、 沁河常常泛滥成灾,所以列河渠为一门。凡自金大定始疏浚防筑之方,兴废得失之迹 皆录集于此,以求防患与灌溉之借鉴。再此,关于艺文,纂者认为:“旧志有艺文汇 诗赋记序为一编,窃谓是选体而非志体,兹仿诸史及通志体例,于艺文内备载书目以 补旧志所遗,其诗文则散见各卷中。”所著书目,重要者录其序,如贺仲轼的《冬官纪 事》。所载书籍达二卷,数量之多,为河南其它州县志书所罕见。最后,对旧志所谓八 景,认为诸多不实,为之删削。以上皆可见其胆识。
获嘉自古名人辈出。孔子学生子夏出于此地。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定居县南 亢村镇东刘固堤村,是域内名吃 条的创始人。768年,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哲 学家韩愈出生在境域宣阳驿村,村中有“韩愈故里”碑。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因其 父李嗣时任获嘉县令,于812年生于获嘉县城。志中虽列文学目,明以前却只有子夏, 未见韩愈等,而流寓目仅有竹林七贤事迹。显然,纂者对明以前之人物记载甚少。
获嘉碑记亦较多,南北朝时期的如许和叔墓铭碑、部行造像记碑、李洪演造像碑 等均为当时著名的石刻。1539年,明朝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夏言随嘉靖帝南巡,过 县南亢村驿,于渡河之日作《大河东去》词一首(该词刻碑立于今亢西村,今尚存)等。
此志除原刊本外,另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县罗传林补刊本,所补只有晋 开运二年尊胜经石幢,录其经文并罗传林所作记一篇,加于卷前。



更多同类【珍贵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