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内传》的佚亡

《楼观内传》 三卷先后问世后,南北朝至唐宋间的各种道书 曾予以反复引用,证明它在当时曾经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影 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朱象先来楼观时尚可熟读其书,说明 它元初仍然保存于世。元初以后,直接引用《楼观内传》 的道 书就极为罕见,证明它的佚亡应在元代。由于《楼观内传》 的 佚亡与《老子化胡经》 的彻底焚毁关系最为直接,所以研究它 的佚亡过程不得不涉及僧道辩论同老子化胡说的关系。
(一)老子化胡说与僧道辩论
由于佛教和道教同为宗教,都有辅助国政、劝世化俗的功 能,所以封建时代的绝大多数君主对它们采取了兼容优礼的态 度,佛道二教在教理教义、经戒仪式、修炼方法上也经常互相 援引吸收、融通共济。但是,由于佛教和道教终究是不同地域、 不同文化土壤中所孕育出来的宗教形式,所以其教理教义、经 戒仪式、修炼方法又必然有异,再加之它们时时发生 “主客”、 “先后”、“优劣” 之争,一些君主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又对它 们采取厚此薄彼的政策,由此就引发了历史上的多次僧道大辩 论。从魏晋隋唐到元代,老子化胡说曾经是僧道辩论的最大焦 点之一,辩论的胜负又常常对双方产生严重的后果。
老子化胡说最初出现和流行于东汉末年。当时,佛教刚由 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 一些早期的佛教僧人力图从中国文化和宗教形式中寻找有利于 自己流传和立足的媒介。在东汉末年,中国的神仙方术之士正 在对老庄道家思想、黄老之学及民间宗教形式予以援引吸收和 改造,加紧道教教理教义、宗教仪式的酝酿构造过程。在这种 背景下,黄老思想、神仙方术活动和早期的民间祭祀仪式就成 了联结和融通外来佛教和中国早期道教的媒介。由于双方的互 相借用,所以佛道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早 在东汉前期,就已经出现了佛、老并祀的现象。据《后汉书· 光武十王列传》 记载: 光武之子 “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 屠之仁祠”。同书《襄楷传》 记载,襄楷于桓帝时上书云: “又 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 欲去奢。” 不仅宫中将黄老与浮屠 (佛) 一并祭祀,而且连襄楷 这样的道术之士也认为二者的教义是一致的。老子化胡说就是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流行的。在上引襄楷上书中,已有 “或言 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说明在东汉桓帝前社会上已流行有老子入 夷狄创立佛教的传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当时流行的佛经 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据鱼豢《魏略·西戎传》 记载: “ 《浮 屠》 所载,与中国 《老子经》 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 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 这段记 载证明,老子化胡说在当时并非道教一家之言,而是佛道两家 的共同看法。它在当时的主要作用和意图并不纯为贬损佛教形 象,而是为了说明佛道本为一家,同源异流而已。对僧人来说, 接受这种说法可以使佛法借道术而流行,对道士来说,提出这 种观点可以使道术借佛法而广。正如汤用彤先生《魏晋南北朝 佛教史》 所说: “汉世佛法东来,道教亦方萌芽。纷歧则势弱, 相得则益彰。故佛道均籍老子化胡之说,会通两方教理。” 老子 化胡说在当时对双方都是必要的和有利的。
但是,老子化胡说虽有会通佛道之用,又终究有扬道抑佛 之嫌,而且因为它违背历史事实,所以由此引发僧道辩论是必 然的。魏晋以来,佛教的经典相继经西行僧人的取经活动和不 少高僧的译经活动而传入中国,道教的经典也相继造作问世, 渐成系统,双方在教理教义、宗教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日趋明显, 加之双方各自争取较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于是引发了佛道二教 的“主客” (民族文化主体问题)、“先后” (立教时间问题)、 “优劣” (教理教义问题) 之辩。辩论进行中,西晋道士王浮将 东汉以来流行的 “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的零散传说搜集整理、 铺陈附会,撰为《老子化胡经》,书中突出了抬高道教、贬损以 至污辱佛教的成分,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僧道辩论增加了不少 意气用事、相互攻击的成分
《化胡经》 虽非楼观道士所造,但魏晋南北朝期间的道教楼 观派又确实对老子化胡说持之甚坚。如果说在《本起内传》 中 还只有化胡说的踪影,那么在楼观派所崇奉的 《文始传》 和 《西升经》 中,化胡说则是它们的基本内容。因此,有关老子化 胡说的辩论就对楼观派的盛衰和《楼观内传》 的存亡具有直接 的影响。
(二)《化胡经》 和 《楼观内传》 俱遭焚毁的过程
由 《化胡经》 所引起的僧道辩论,曾经在唐代和元代出现 过两次高潮,每次辩论都出现了焚毁《化胡经》 的严重后果。
《化胡经》 问世不久,北周甄鸾即撰写 《笑道论》 一书, 全书征引当时流行的道书数十种,特别征引 《文始传》 15处, 《化胡经》 12处,对老子与尹喜为佛师的观点,进行了集中地 驳斥,认为老子化胡为佛说,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与中国的 各种史书及道教自己的一些传记互相违背,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甄鸾上书后,周武帝集群臣详议,以为甄鸾所上之书有伤道法, 即将其书于殿廷焚毁。但此书的内容还是通过各种形式流传下 来,现全文收录于唐释道宣所辑之《广弘明集》 卷九之中。
到了唐代,《化胡经》 又曾经两次受到禁断。高宗总章元年, 诏令僧道百官于百福殿集议《化胡经》真伪。僧人以静泰为首,道 士以李荣为首,双方展开了激烈争论。辩论结果,李荣败论。高宗 乃下诏令集天下《化胡经》,予以焚弃,宣布《化胡经》不在道经 之数。(见《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僧泰敕对道士李荣叙道事》 一书) 中宗神龙元年,又诏僧道于内殿定夺《化胡经》真伪,九月 诏令削除《化胡经》,违者科罪。这两次辩论对道教虽然有所损伤, 但由于李唐王朝终究以老子为远祖,对道教基本上采取提倡和扶持 的政策,所以《化胡经》虽两遭禁断,但禁断之令并未认真执行, 《化胡经》在唐以后仍然继续流传,《楼观内传》更没有因此受到牵 连。值得注意的是,中宗在诏令削除《化胡经》 的同时,曾说过一 段颇有见地的话。他在回答洛阳道士上表请求解除对《化胡经》 的 禁令时下敕令云: “朕志在还淳,情存去伪。顷以万几之暇,略寻 三教。道德二篇之说,空有二谛之谈,莫不敷畅玄门,阐扬妙 理。何假化胡之说,方盛老子之宗。” (见《佛祖统纪》 卷40) 言外之意是,道教是应该弘扬的,但《老子》 一书是道教的根 本经典,即使仅有老子五千言,就已足以使道教流行天下,垂 世永久,何须再借助那个莫须有的 《化胡经》 去抬高道教,反 而挑起事端,引起佛道纷争呢?
元代初朝,因 《化胡经》 又引发了四次僧道之争,并最终 导致了对《化胡经》 彻底焚毁禁断的行动,连《楼观内传》 也 被牵连而焚毁佚亡。当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蒙古大漠开始创业之 时,天下大乱,中原未附,所以对当时盛行于秦陇豫鲁一带的 全真道采取了特别优礼的策略。适值全真大师邱处机率其18弟 子远行万里拜谒成吉思汗于大雪山之阳,成吉思汗乃令其掌管 天下道教,使全真道丛林宫观遍及于中国北方各地。但随着全 真道势力的急剧扩大,它同蒙古贵族所信奉的喇嘛教 (佛教) 及以南方为主要基地的天师道 (正一道) 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争夺寺观、庙产的纠纷时有发生。元宪宗八年 (1258年),总 统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以全真道力倡老子化胡说,造作 《老子 八十一化图》 为借口,奏闻宪宗,挑起了元代的第一场僧道大 辩论。辩论双方僧人以福裕为首,道士以邱处机大弟子张志敬为 首,各派17人参加。辩论结果“道者负矣”,按事前约定,17名道 士全被削发,焚毁道经45部并经文印板。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南宋 灭亡,元代统一了中国,朝廷试图对全真道的势力略予限制。至元 十八年(1281年),适有西来僧人以“长春宫道流谋害僧录广渊”, 往年诏令焚毁之道经“多隐匿未毁” 为口实再次上奏,又一次向全 真道发起攻击。世祖遂诏谕天下,严令焚毁“ 《道藏》 伪妄经文及 板”,(见《元史·世祖本纪》及祥迈《至元辩伪录》) 明令除《道 德经》 以外,其余道经及印板尽予焚毁。至元二十一年和二十八 年,又先后两次诏谕天下,严令焚毁道经。道经在元初33年中间经 过这四次严令焚毁的诏令,其境况之惨当可想而知。据《至元辩伪 录》卷二《钦奉圣旨禁断〈道藏〉伪经》所记载的禁毁道经书目, 及唐力、王盘奉敕所撰之《焚毁诸路伪道藏经碑》所开列的焚经书 目,至元十八年诏令焚毁的道书计有39种,《化胡经》 自然被列于 焚书之首,其他与老子化胡说稍有牵连的如《楼观内传》、《西升 经》、《犹龙传》、《太上实录》、《玄元内传》、《高上老子内传》、 《混元皇帝实录》等,也都被列于焚书目录之中。从此以后,《楼 观内传》 即告佚亡,元以后撰写编纂的道书不再对《楼观内传》 予以直接引用和著录,就是它佚亡的有力证据。
但是,此书原本虽佚,而佚亡以前曾经对它予以节录的 《碑记》,予以引用的《仙鉴》 等道书却有幸被保存于明 《道 藏》 和楼观碑石中,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对《楼观内传》 的内 容和史料价值予以研究和使用,即有赖于此。



更多同类【楼观道源】......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