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叔孫豹如晉,晉侯享之。

所属栏目:《古乐经传》通释

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一],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二],三拜。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之曰[三]:“子以君命辱於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四],使臣弗敢與(yù,預)聞。《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諮于周’[五],敢不重拜?”[六]
【李傳】《注》云:“《肆夏》樂曲名,《周禮》以鐘鼓奏九《夏》,其二曰《肆夏》,一名《樊》;三曰《韶夏》,一名《遏》;四曰《納夏》,一名《渠》,蓋撃鐘而奏此三《夏》曲。”《疏》云:“天子享元侯歌《肆夏》,則於餘諸侯不得用,當歌《文王》,與兩君相見同也。然則兩元侯相見,與天子享之禮同,亦歌《肆夏》。《仲尼燕居》兩君相見升歌《清廟》,謂元侯也,不歌《肆夏》,避天子也。諸侯來朝乃歌《文王》,遣臣來聘必不得同矣,當歌《鹿鳴》也。此《傳》言‘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則‘《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亦謂享也。雖不言燕,燕亦當然。晉侯享穆叔爲歌《鹿鳴[七]》,穆叔以己所當得三拜而受,燕禮,工歌《鹿鳴》,則是享燕同樂矣。若然《肆夏》之爲樂章,樂之最尊者,兩君相見,尚不得用之,而燕禮者,諸侯燕己群臣之禮,而《記》云“若以樂納賓,則賔及庭,奏《肆夏》”,鄭云‘卿大夫有王事之勞者,則奏此樂所以得用之’者,彼爲納賔之樂;《郊特牲》云‘賔入大門,而奏《肆夏》’,鄭云‘賔,朝聘者’,是朝賔聘客俱得用之,與此升歌異也。”愚按《疏》解亦密,然以《肆夏》爲升歌則不可。凡九《夏》皆金奏也。其《春秋傳》義理所以異者,或燕禮只於入門時用之,而享元侯則獻酬之後、升歌之前,尚有此金奏之樂耳。蓋享元侯惟奏《肆夏》,然升歌之樂不可廢也。《疏》於《禮記》升歌清廟謂元侯相見則然矣,其云不用《肆夏》以避天子非也。
[一]工歌《文王》之三,杜預曰“樂人也。《文王》之三,《大雅》之首,《文王》《大明》《綿》”。
[二]《鹿鳴》之三,杜預曰“《小雅》之首,《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三]韓獻子,姬姓,韓氏,名厥,諡號獻,春秋時晉大夫。行人,杜預曰“通使之官”。
[四]元侯,諸侯之長。
[五]必諮于周:諮,諮詢。周,忠信之人。
[六]此條見《左傳·襄公四年》,有刪節。
[七]穆叔即叔孫豹,姬姓,叔孫氏,名豹,諡號穆,春秋時魯大夫。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