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圣人之情

    以上问题,早期道家均未见讨论,惟王弼首次提出。另有一点不合早期道家,即其论圣人之情。裴松之(372年—451年)《三国志注》有云: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四)《列子》中之唯物论及机械论

    在魏晋新道家眼中,道家与儒家之不同,在于道家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语,《嵇中散集》卷六,页一)。然何谓“任自然”?《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五)《列子·杨朱篇》中之快乐主义

    《列子·杨朱篇》,声称为周代哲学家杨朱之学说,然实系汉以后之著作。其基本意见,盖谓人生不仅一飞而过,而且包含一大部分[1],严格言之,不是人生。《杨朱篇》曰: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元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一)向秀与郭象

    此注虽标郭象名,但有谓系向秀所作者。《晋书·向秀传》曰: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二)“独化”

    何晏、王弼,以道为“无”;但所谓“无”之意义,二人均未详细言及。《庄子注》则直谓“无”即是数学上之零。万物之所以如此如此,正因其自然即是这般这般。《庄子·大宗师》“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注云:无也,岂能生神哉?不神鬼...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

    所谓“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者,不过谓吾人不能指定某特殊事物是某特殊事物之原因,并非谓各事物,彼此之间,皆无关系。依《庄子注》,事物彼此之间,有关系而且有必要的关系。《秋水》“以功观之……”注云: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

    上文谓《庄子注》之理论,颇似巴门尼底斯。但在别一方面,其理论又颇似海拉克利塔斯(Heraclitus)。《庄子注》以为宇宙间各事物是常变的。《大宗师》“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注云: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五)“无为”

    有新时势,人自然有新办法、新制度以应之。此乃势之必然;此乃人之自为。能任人之自为,即可无为而无不为。《大宗师》“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注云:夫高下相受,不可逆之流也。小大相群,不得已之势也。旷然无情,群知之府也...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六)“圣智”

    《老子》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十九章)据上所引,吾人可知《庄子注》并不反对圣智。《庄子注》不反对圣智,而只反对学圣智。《马蹄》“及至圣人……”注云:圣人者,民得性之迹耳,非所以迹也。……夫圣迹既彰,则...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

(七)“逍遥”

    圣智之必为大人物,必有大事业,普通人之必为小人物,必有小事业,亦犹庄子所说大鹏之必为大鸟,学鸠之必为小鸟也。《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注云: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非九万里不足以负其翼;此岂好奇哉?直以大物必...查看详细 >>

标签: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