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于洋传 > 正文

一家三口演《矿灯》
于洋传

1959年春节过后,北影《矿灯》摄制组成立,虽然这时于洋正在《青春之歌》剧组,但是《矿灯》导演李恩杰还是力邀于洋出演《矿灯》男主角、地下党领导者傅东山。这样,于洋开始同时出演两部电影,而妻子杨静也出演了《矿灯》的女主角、矿工的女儿大菊。有意思的是,他们刚刚5岁的女儿小静江在片中扮演大菊的妹妹。于是,电影《矿灯》成了于洋和杨静同档的第3部影片,同时也是他们一家3口的第一次银幕合作。
影片《矿灯》讲述的是当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煤矿工人在中共地下党的启蒙和领导下,团结起来跟日本人展开斗争,最后赢得罢工胜利的故事。《矿灯》电影文学剧本由一名专业作家和两位工人业余作者以及导演李恩杰一起,亲自来到北京门头沟煤矿深入生活创作而成。
于洋出演的男主角傅东山,是一个领导工人起来闹罢工并代表工人与日本人谈判的中共地下党员。在年轻工人面前,他是“大哥”,政治上又是领导者。对这个角色的创作,于洋首先要求自己在深入生活中,多了解旧社会矿工们的苦难生活。
解放前的北京门头沟煤矿工人生活极其悲惨,在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欺压下,广大的矿工一直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提起过去日本鬼子和资本家欺压工人的罪行,矿工们无不含泪控诉。于洋更是一笔一笔做了详细记录。
老矿工的回忆让于洋深受震动,特别是旧社会矿工一旦有病,没断气就被拉到门头沟滥葬岗,任由野狗活活吃掉的事情,更是让他记忆深刻。这些煤矿工人的悲惨境遇,让于洋想起了曾经在日伪统治下的东北,那些每天只能吃窝窝头、被榨干血汗骨瘦如柴的劳苦工人的形象。
比起同期拍摄的《青春之歌》和《水上春秋》,于洋对《矿灯》中傅东山艺术形象的创作付出的功课最多。在造型上,他戴了一个头套,让头发更加蓬乱,再加上满脸的络腮胡子,一个性格刚毅又历经风霜的工人运动领导者的形象就更突出了。在表演上,于洋则注重与穷哥们儿的兄弟情义。因为他知道,如果天天讲大道理,以地下党领导者的面孔出现在工人堆里,那就成了只有一副骨头架子、无血无肉的空壳角色了。把兄弟姐妹的情感放在第一位,站住了,这样才能自然启发工人的觉悟,与工人共命运。因此,傅东山的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让人信服,于洋也比较满意。
在这部他们夫妻第3次合作的电影中,于洋和杨静仍然和他们以往在夫妻同档影片的艺术创作一样,案头工作从家里就开始,他们会抓紧每个空隙研究剧本,为充实角色而共同探讨。这是他们夫妻对待艺术创作的一贯做法。几年来于洋和杨静早已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不断地对表演艺术进行交流。如果两个人不在一个剧组,他们也会认真阅读对方的剧本,同时会在剧本上标满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设性意见。有时拍戏在外,他们则通过书信来交流彼此的艺术创作感受。这让于洋和杨静不仅在表演创作上不断提高,生活中也充满了和谐的艺术气氛。
不过他们5岁的女儿小静江似乎还没有融到爸爸妈妈的艺术交流之中。大概还是太小了,本来排练时大家都很满意,可一到了实拍的时候,小静江却死活不肯对妈妈叫“姐姐”,最后还是用了买花皮球的“物质刺激”才算完成。要是拍孩子哭的戏就更难了,靠讲故事诱发不起作用,只好连吓唬带掐一把,又害怕又疼的小静江就真的放声大哭了。
虽然看着女儿泪流满面的样子很心疼,但镜头终于完成了拍摄,于洋和杨静总算松了一口气。可爱的小静江虽然没有很快“进入角色”,但无疑为她的爸爸妈妈那令人敬佩的艺术创作生活增添了一缕别样的“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