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于洋传 > 正文

轰动全国的《英雄虎胆》
于洋传

不久,于洋受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严寄洲邀请,在影片《英雄虎胆》中出演男主角曾泰。《英雄虎胆》原名《北伦河畔》,主要表现的是解放初期在广西西部我军侦察科长曾泰假扮台湾派来的副司令打入匪巢,与匪首斗智斗勇,最终取得敌人的信任,将各地土匪集合起来带入我军伏击圈一网打尽。
于洋一向喜爱这类军事题材、剿匪内容的影片。而严寄洲更是一个善选演员,知人善任的优秀导演。因此选中于洋出演曾泰后,严寄洲对于洋说:“我就冲着你的两只眼睛找你的,你的眼睛里有贼光!在匪徒里面,你的贼气可以演出来;在自己的队伍里,同志之间的亲善你也有这一面,当然也因为你是专家班的学生。”
导演严寄洲果然选对了演员,《英雄虎胆》放映后,立刻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而于洋饰演的侦察科长曾泰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对于洋而言,曾泰这一角色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而在成功的背后,则是于洋在艰巨的劳动过程和思想过程中付出的辛勤汗水。
在最初案头工作对整个剧情的理解和各个人物定位的热烈讨论中,于洋又一次发挥出学院派分析人物的优势。首先对人物的最高任务是什么、完成这个最高任务需有什么样独特的贯穿动作和多样的风格以及演员怎么做才能达成目的等进行寻找和一系列的具体分析。
经过这一步工作,于洋认识到,曾泰解放前在东南亚一带做地下工作,来往于港澳一带,与商人打交道,对红灯酒绿的资本主义社会比较熟悉。因此,他对冒充台湾来的副司令的生活状态不会陌生。影片中,曾泰在解放军的部队里是一个很受信任的基层领导干部,到了匪徒中他又能表现出一个副司令的狂傲,这就是曾泰人和鬼的两个面孔。
因此刻画这个角色,就要具备两种情感,一个是对同志的真心,一个是做给敌人看的假意。这就需要演员对两面的表演分寸都要掌握准确,明确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于洋认为,打入匪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对不能让敌人看出破绽来。因此在表演上就应该把握住一条,即比敌人更象敌人一点。为此,他虚心学习剧情需要的伦巴舞,精心为曾泰设计了一套洋味儿“行头”,即外穿笔挺的国军上衣,戴着吕宋帽,手持拐杖,身揣进口的万能打火机,挺胸腆肚,气焰嚣张。这些服装和道具的设置虽然让于洋在七八月炎热的广州拍摄遭了不少罪,但却非常符合在台湾、香港长大的剧中人物的身份。
在塑造人物表演方面,于洋则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表演艺术特色。如在片中土匪设了一个对假冒解放军俘虏审讯拷打的陷阱,以此考验曾泰身份时这一段情节的表演,于洋用的是“三缓一急”的动作,即慢慢推开对方、对方的“失言”引起他的怀疑、看到对方的文身,这三个“缓”,于洋通过眼神表现出内心急速的思考,但动作不慌不忙,沉稳缓慢。而在确定了假俘虏的身份后,于洋随即爆起,力劈对方于手下,则是“一急”。
这一系列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情绪逐渐积累,敌情渐渐明朗的情节,更体现出于洋善于巧妙地运用节奏与速度的关系,特别是善于运用总体情节进展与人物动作表演的对立方法的表演艺术特色。
而运用这种节奏和表演对立的方法,靠的就是演员真正的娴熟表演技巧。比如片中审讯解放军侦查员耿浩时,整个剧情已经非常紧张。于洋却尽量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些诸如点烟等饱含情绪线索的具体动作。由于深入剧情之中,于洋在表演中始终处在精神高度集中、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影片中曾泰看到战友被拷打时,脑门流出的汗是于洋因为紧张冒出的真实的汗。打不着火的抽烟镜头,也是由于极度投入剧情,于洋的手有些发抖,真的打不着打火机了。


《英雄虎胆》中智勇双全的侦查科长曾泰


这一段剧情,于洋以无可挑剔的表演技巧和准确到位的控制出色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可说是《英雄虎胆》经典的华彩乐章之一。这场戏拍完后,由于全身心投入到极度激情的戏中,于洋一直处于高频心率的状态使他久久不能平静,甚至连饭都吃不下。这是于洋对电影表演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勇于拼搏的可贵之处。
《英雄虎胆》受到了热烈欢迎,当年的公安部长罗瑞卿见了于洋就叫“科长!”于洋的出色表演也得到观众的喜爱。那个时候的于洋,每天都会收到好几十封热情观众写来的信。而一个喜欢《英雄虎胆》的天津观众竟看了226遍!更令人鼓舞的是,《英雄虎胆》出口到苏联和东德后与美国好莱坞影片打擂台,一举击败了对手。直让苏联报刊为“中国能拍出这样优秀的电影”而赞叹不已。
轰动全国的《英雄虎胆》不仅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家于洋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更以其辉煌的成就和巨大的影响力为20世纪中国电影发展史增添了一抹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