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于洋传 > 正文

亲历实战的《怒海轻骑》
于洋传

拍摄《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期间,于洋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喜讯,女儿于静江出生了。“静江”是他和杨静早就商量好,用两个人名字各取一个字而得。于洋回到北京时,咿呀学语的小静江已经快1岁了。虽然第一次见到女儿得到的只是女儿充满戒备的目光,却挡不住于洋初为人父的喜悦。
只不过一家三口欢乐的团聚刚刚3天,于洋又匆匆启程奔赴长春了。因为在《山间铃响马帮来》后期还没有结束时,于洋就接到了去长影拍摄《怒海轻骑》的任务,当时长影已经一连发了好几封电报催他去长春。
《怒海轻骑》是一部反映我人民海军解放卧鱼山岛的故事影片,也是对我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现代主体战役——一江山岛战役的再现。影片导演是王滨、汤晓丹,郭允泰扮演李大队长,于洋扮演中队长林志远。这是于洋第一次在银幕中出演人民海军。
告别妻女离开北京的于洋很快就从长春来到浙江海门的东海舰队体验生活。海门距离一江山岛大约20多海里,于洋每天都和海军战士一起在飞速急驶的鱼雷快艇与汹涌澎湃的海涛中疾行,在随炮艇出海的巡逻中,随时可以到着远处还没有解放的一江山岛国民党兵不时打过来的炮声。
这是一次难得的深入了解人民海军战士的好机会,于洋凭借他一贯的坚强和英勇,很快就突破了晕船难关,适应了海上生活。同时于洋更以他的真诚和坦荡与海军官兵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难得的经历,也为于洋塑造一个军人在战前的心理状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而拍摄《怒海轻骑》与以往拍片最不同的是,在深入东海舰队体验生活即将结束时,于洋亲身经历了我人民解放军攻打一江山岛的战斗。无论是一江山岛炮火连天的激烈战场,还是战士流血牺牲的惨烈悲壮,都让于洋终生难忘。
那是在东海舰队体验生活一个月后,部队接到了我人民解放军即将攻打一江山岛战斗的命令。于是在那天的凌晨,于洋即和所有演员转移到前线指挥部的一个石洞里。8点整,随着一阵巨大的飞机轰鸣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打响了。这一天是1955年1月18日。
很快,亲临前沿阵地的于洋就看到远处的一江山岛已是炮火连天,整个海岛已被飞机投下的炸弹激起的浓浓烟雾遮蔽。10点钟,地面部队乘船登岛开始实施攻击。由于一江山岛岸边陡峭形成易守难攻的特殊地形,因此这场战斗不仅异常激烈,也使很多人民解放军战士为此而流血牺牲。亲临战斗前沿的于洋不仅目睹了激烈的战斗,更加入了抢救伤员的行列。
当天下午4点,解放军登陆部队占领了岛上所有制高点,19日2时前,岛上所有残敌全部肃清,一江山岛终于获得解放。下午,登陆舰拉载着伤员和牺牲战友的遗体从岛上回来了。于洋立刻加入了抢救伤员的行列,他和郭允泰一起抬起一个受伤的战士,走在后面的于洋忽然发现,战士的身体越抬越长,仔细一看,战士从腰部起中间骨头已全都被打断,人也早就牺牲了。
于洋的心颤抖了,而此时整个码头仍在忙碌而紧张地抢救伤员,悲痛的于洋顾不上擦掉眼中的泪水,坚持着一步一步抬着担架向前走。受伤的战士还在不断地撤下来,如此血染的战场,如此的激烈悲壮,于洋虽然曾经历过战争,但眼前这样大面积伤亡的血战,仍然让于洋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他被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感染,更对献出了生命的烈士们充满了崇敬。一个鲜活的革命战士的角色形象在脑海中树立起来了,这是于洋在深入生活中一次最难忘的体验。
经历了一江山岛的战斗后,《怒海轻骑》在青岛海军基地外景地开始拍摄。带着亲历战斗的感受和对革命战士的敬佩,于洋深深地走入到情境和角色中,只见他激动异常,眼睛里冒出火一样的光芒,在于洋的努力下,一个英勇的海军中队长林志远诞生了。
影片拍完后,大家对于洋的评价是:林志远的出场虽不多,但是于洋在有限的场景中,展示了入戏快、爆发力强的特点,特别是表现出较强的情感驾驭能力。
《怒海轻骑》让于洋亲历了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也让于洋在艺术表演的创作道路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