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于洋传 > 正文

从《革命姻缘》到《结婚》
于洋传

也许是巧合,一部《革命姻缘》让于洋与杨静由相识到相爱。而接下来的一部电影《结婚》,虽然只是杨静出任女主角,但是这个喜庆的“结婚”两个字却不仅让暂时分别的于洋和杨静再度重逢,更让他们喜结良缘,完成了生活中真实版的结婚。
那是在1952年的深秋,一转眼,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已经分别了一年多。这一天,在河北农村体验生活的杨静正在地里收割豆子,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喊:“杨静!我来接你到长影结婚!”杨静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革命姻缘》的导演严恭又选中杨静出演长影新片《结婚》的女主角杨小青。
3天后,分别了1年多的于洋和杨静终于在初冬的长春相见了。严冬的寒冷阻挡不住相爱人的彼此思念,于洋把一条白绒绒的兔毛围巾给心爱的姑娘披在肩上。纯真、火热的爱情温暖着两个年轻人的心,也驱走了东北大地呼啸的寒风……


于洋与妻子杨静


1953年7月1日,于洋和杨静在长春举办了婚礼。选择在党的生日结婚,是他们俩的共同决定,也表示了他们永远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一辈子为中国革命电影奋斗的心志。办喜事的那天,《结婚》剧组刚刚停机,于洋也走出长影故事片《葡萄熟了的时候》不久。同事和朋友们帮助于洋布置新房贴上大红喜字,长影工会主席葛存壮主持婚礼。导演严恭则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号嘉宾,想当初,是严恭导演的《革命姻缘》,使这一对年轻人相爱。后来又是严恭导演的《结婚》,促成了于洋和杨静的姻缘。也可能当时选中杨静出任《革命姻缘》女主角的导演严恭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两个年轻人的“月下老人”,但不得不说,于洋和杨静能够步入婚姻殿堂,严恭导演“功不可没”。
不久,由原来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及北京电影学校一、二班的演员一百多人共同组成的、隶属文化部电影局的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成立,于洋和杨静都成为这个剧团的演员。于洋担任了剧团一个组的组长,他们刚刚结婚的新家也安置在剧团分给的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里。
新家简单又朴素,除了结婚时杨静用全部积蓄买的一套俄式鸭绒方枕和一对俄式桃花被套摆在一个双人床上外,再加上一张办公桌和一个书架,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但是他们的生活是充实的。刚刚成立的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由于组织机构健全,各级领导又尽职尽责,剧团不仅经常有演出活动,而且非常重视培养青年演员。除了邀请陈卓猷为演员们讲表演课外,还请来著名的曹禺、冯雪峰等为大家上文学课。因此,演员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整个演员剧团更是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