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陇东解放区的教育经费

    1934年至1936年,陇东解放区的教育经费由边区政府管理。1937年以后,教育经费由县政府第二科(财政科)管理,第三科(教育科)编制计划并申请使用。在1934年至1938年的5年中,陇东解放区的小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还有识字组、夜校、半日班...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一、经济恢复时期教育经费的投入

    1950年9月,甘肃省文教厅通知各地以附加粮的50-60%作为教育经费,由甘肃省财政厅根据各地财政及教育事业实际情况掌握和调剂。1952年,中学经费列入甘肃省财政厅预算,由甘肃省财政厅直接下拨,当年在原陇东中学旧址上开办庆阳县初级...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经费的投入

    从1967年到1969年的3年中,全县教育经费基本上保持在原来水平上,虽然一味强调自力更生,勤俭办校,但由于国家投入不到位,集体和个人投入有限,导致了新建校舍建设标准较低,全县许多小学的改造不过是从旧窑洞搬到新窑洞,办学条件仍...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三、改革开放时期教育经费的快速增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教育事业首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则是教育经费迅猛增加。从1978年开始,全县教育经费就成为以往教育经费投入最多的一年。当时投入的主要方向有:校舍基本建设的全面开展、教学...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设施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尽管封建思想意识、封建习俗礼仪延续了数千年,完整的官办学堂和不很完整的私立学校也发展了数千年,但就现存的资料来看,很难看到比较规范标准的教育设施有哪些。但从另外一些方面发现,象庆城县...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一、教育管理机构基本设施建设发展沿革

    在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管理机构作为县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设在县政府之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了文化教育局并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办公地点在今庆城北街移动公司后院。1983年教育局和文化局...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二、从窑洞小学到平房小学

    解放初,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较差,给教育的投资极其有限,为了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发展教育事业,全县各级基层组织及广大群众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解决办学设施问题。1.利用旧庙宇创办小学或村学。庙宇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遗留...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1.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

    “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简称“贫三项目”),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该项目包括校舍建设、仪器设备及图书采购、教...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2.义务教育工程项目

    1997年,甘肃省及庆阳地区将庆阳县确定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县(简称“义教工程”),主要目标是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好校舍建设的基础。该工程从1998年3月开始,于2000年底全部完成,历时3年时间,涉及全县17个乡(镇)的31所学校,其中...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

3.“希望工程”项目

    希望工程是在共青团中央领导下,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根据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以民间的方式广泛动员海内外财力资源,建立希望工程助学基金,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查看详细 >>

标签:庆城县教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