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甲骨文合集》

自从甲骨文被发现以来,随着甲骨文资料的日益丰富,关于甲骨学和商殷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文字的考释、卜辞的通读、分期的整理,到对社会历史研究的全面展开,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解放前五十年内,就有论著约九百种,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更为可喜的成就。广大研究者充分利用甲骨文和地下发掘的其他原始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资料来考察商代社会,研究工作空前活跃,成果累累。单只国内的著作,就有近四百种,如果加上国外已发表的著作和尚未发表的学位论文等,就有近千种了[1]。这些丰硕的成果,使殷商这个长期在人们心目中处于朦胧混沌状态的奴隶王朝,逐渐揭开了帷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
为了适应研究的需要,将过去极度分散的甲骨文史料尽可能集中起来,进行一番彻底的整理,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部材料完备、体例精善、便于使用的大型甲骨文资料汇编,是非常必要的。
在胡厚宣多年对甲骨文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先秦史研究室同仁群策群力,从1960年起,正式开始了编辑《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的工作,由郭沫若任《合集》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历时二十载完成图版部分[2]。图版之后又完成《释文》和《来源表》[3]
《合集》与以往的诸种著录书相比较,有如下显著特点:
首先,《合集》比以往任何一种甲骨文著录书的材料都要齐备。除解放后在小屯发掘的甲骨之外,它包括全部的国内外已著录的传世甲骨、前中央研究院科学发掘的甲骨和尽可能收集到的,过去未刊布过的甲骨和拓本。它可称是甲骨文资料的总汇。原来分散在国内外的甲骨和拓本,还有不少至今未见著录者,就国内保存的甲骨文实物来讲,甚至早期收藏家的甲骨也还有未著录的。另外在国内各单位收藏的甲骨拓本还有一百九十六种,共计十四万零三百多片,其中也有不少未见著录[4]。《合集》不但集中了中外书刊中著录的甲骨文,并拓印全国各文博单位、图书馆、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和私人收藏的甲骨实物,翻拍各单位和私人藏家的甲骨拓本、照片、摹本,再加上征集到的有关资料总计不下二三十万片之多。除安阳新出土的甲骨外,国内所藏已著和未著录的甲骨,尽其所能,尽力收集,做了一番空前规模的清理。所收集到的新材料,如徐宗元的《尊六室所藏甲骨文字》,过去未曾发表,原骨现藏历史所,内中就有不少史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全面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合集》入录的标准是“凡甲骨刻辞,文句完整或比较完整,以及文句虽有残缺但内容较为少见者”。“凡文句一般,常见而又残缺过甚者,则不予选录。”[5]据此标准,共选用四万一千九百五十六片。总体来说《合集》是一部大型的精选本。
第二,《合集》采用分期分类的编辑体例,将所收入的甲骨材料先分期,各期之下再按内容分类。
如前所述,甲骨文是盘庚迁殷至纣灭亡二百七十三年之间的殷王室遗物。在此期间,社会有所发展,人事不断变迁。如果将这上下近三百年的甲骨文资料,前后不分,混为一谈,其研究的结果,势必与事实相去甚远。因此,将每块甲骨上所记的事实,确定其原有的时代,是甲骨作为史料运用的必要前提。只有使用经过分期的材料,才能有效地去探索殷代社会发展的程序和文化的演进。
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根据父甲、父庚、父辛的称谓而定为“武丁所卜”,因兄己、兄庚的称谓而定为“祖甲时所卜”,已引出以称谓定时代的端绪。董作宾在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简称《断代例》),将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更为甲骨文的全面分期断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断代例》发表以后,影响很大,但在甲骨文的著录书中很少采用。自1933年至1945年之前,共出版二十六种重要的著录书,无一采用分期编排。自1945年胡厚宣编著的《甲骨六录》及其以后的《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等书,都是采用分期分类的编排方法,极便读者检阅。又因为第三、第四期,即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期,有一部分甲骨不易划分,因而采用了将三、四期合并为一期的“四期分法”。后来陈梦家又提出将甲骨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和七世九王的分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遇困难。
《合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甲骨文分为:
第一期,包括武丁及其以前(即盘庚、小辛、小乙时期),将所谓“拔组”“子组”“午组”卜辞附在武丁期之后,称为“附一期”;
第二期,包括祖庚、祖甲时期;
第三期,包括廪辛、康丁时期;
第四期,包括武乙、文丁时期;
第五期,包括帝乙、帝辛时期。
以往的甲骨文著录书,在材料的编排上,常常是根据甲骨卜辞的不同内容划分为几类。如王襄的《簠室殷契征文》(1925年),将内容分为十二类;郭沫若的《卜辞通纂》(1933年),将内容分为八类;胡厚宣的《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等书,在分期的基础上,将内容分为二十四类。这些分类比早期著录书的混同编排,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作为史料来用,仍有许多不便之处。
《合集》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按商代社会历史的内容进行分类如下:
一、阶级和国家
1.奴隶和平民
2.奴隶主贵族
3.官吏
4.军队、刑罚、监狱
5.战争
6.方域
7.贡纳
二、社会生产
8.农业
9.渔猎、畜牧
10.手工业
11.商业、交通
三、思想文化
12.天文、历法
13.气象
14.建筑
15.疾病
16.生育
17.鬼神崇拜
18.祭祀
19.吉凶梦幻
四、其他
对于一版上有一条以上的卜辞,包括多项内容的,仅选其中一条进行分类,其他内容将另编索引,以备查考。
第三,《合集》将大量的甲骨文材料进行过审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和整理,除分期分类外,包括去伪、去重、拼合、换片等。
甲骨文的作伪,和甲骨文的发现几乎是同时产生的。由于甲骨的昂贵,甚至以字计银,引起了古董商人造伪的兴趣。他们以伪刻欺骗买主,像处于甲骨文发现早期的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柏尔根等,都收购了不少伪品。其中以方法敛所摹《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伪片最多,诸家对伪片的鉴定有些不同意见[6],特别是对其中所谓“家谱刻辞”的真伪问题争论最多[7]。加拿大人明义士,早期收购的大片也多是伪品,其中有些以新牛骨仿刻的甲骨,时过不久便腐臭难闻。为避免上当,后来他专买小片,并悉心研究,终成为辨伪的能手。早期的著录书,常混入伪片。初期作伪技法拙劣,后来,像专以仿造古董为业的蓝葆光,是制伪的能手。他的作品不仅刀法娴熟,而且是在殷墟出土的无字卜骨上仿刻,骨料是旧的,文字是新的,弄虚作假,妄图鱼目混珠。但是作伪者多不认识甲骨文,常加刻几个自造的怪字,甚至将字刻倒。另外他们更不懂甲骨文字的分期和文例,因而总要露出破绽,难以乱真。《合集》将全部伪片予以剔除,对于在一片上真伪参半的甲骨,仍然收录,在释文中加以说明。
已出版的甲骨文著录书,各书之间难免重出互见。一种书之内,也往往有自相重复的情况。去重,是一件相当繁琐艰巨的工作,甲骨片碎小,字体纤细,再加上有的编者将拓片加以剪裁,片形不一,校对重片十分困难。在去重方面,前人也积累了不少成果,如曾毅公的《殷虚书契续编校记》[8]就是校对罗振玉的《殷虚书契续编》(简称《续编》)中的重片。后来,胡厚宣又有所补充,作《读曾毅公君〈殷虚书契续编校记〉》[9]。《续编》一书收录甲骨二千零一十六片,与他书相重复的就有一千六百四十一片,不重的仅三百七十五片。由此一例,可见去重工作的繁重。《合集》在去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七十种著录书之间,以及书和拓本之间互校,找出重片达一万四千多片次,剔除重复达六千多片。
甲骨质脆,在出土、流传过程中破碎很多。断片残骨,使卜辞不能卒读。将破碎的甲骨拼合复原,是整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亚于发表新材料。1939年出版的《甲骨叕存》[10],以十六种书拼合碎片成七十五版,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拼合成果的书。郭若愚、曾毅公、李学勤共同编著的《殷虚文字缀合》,拼合《甲编》《乙编》断片(见第30页)。屈万里的《甲编考释》书后,著录《甲编》新缀合的甲骨二百二十一版,补遗十版。张秉权作《殷虚文字丙编》,将《乙编》中的碎片缀合复原六百三十二版。1975年出版的严一萍的《甲骨缀合新编》对各家拼合续有所补。《合集》在以上基础上,以四十余种书中的两千多个碎片,缀合成为一千六百余版,大大超过了以前拼合的成绩。此项工作由桂琼英承担。她将多年积累的拼合成果毫不犹豫地奉献出来,融合在《合集》之中[11]。1999年,蔡哲茂发表了《甲骨缀合集》[12],主要以《合集》为对象,又做了不少补充缀合的工作。除了他个人的成果之外,还吸收了其他学者的缀合成果。除《合集》外,又将《小屯南地甲骨》和《英国所藏甲骨集》的有关缀合成果也附表于书后,可以说是一部迄今为止关于“甲骨缀合”成果方面的集大成著作。2004年蔡哲茂又发表了《甲骨缀合续集》[13],新的缀合成果也不断涌现,台湾地区学者林宏明出版了《醉古集——甲骨的缀合与研究》(2011年);继之又出《契合集》,两书各收入三百八十二组缀合,共计七百六十四组[14]。2010至2013年,黄天树主编《甲骨拼合集》《甲骨拼合续集》《甲骨拼合三集》共计发表拼合成果九百一十四则[15]
甲骨文的著录书大部是拓本,也有一部分摹本。由于摹写容易失误,不如拓本真切,所以在《合集》中尽可能采用墨本。如明义士的《殷虚卜辞》共二千三百六十九片原为摹写本,原骨现藏南京博物院,已全部墨拓收入《合集》。胡厚宣所著《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其中的《明义士旧藏》部分,其原拓本全见于1972年发表的《殷虚卜辞后编》,此书拓本被全部采用。《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原骨多藏清华大学,亦经重新墨拓。《甲骨卜辞七集》,由美国人方法敛摹写,白瑞华校订,1938年在纽约出版。此书收录甲骨五百二十七片,由七种不同来源的甲骨组成,其中第六部分是《孙氏所藏甲骨文字》,间有摹错,学者怀疑是伪片。《孙氏所藏甲骨文字》共计三十一片,其中有十四片已找到原骨,从甲骨实物来看无一伪片,而且内容很重要,有关于田猎、地理、人名、祭祀和人祭等多项内容,这十四片甲骨的墨本也全部收入《合集》。
此外,过去的著录书还存在许多其他的缺点,印刷不良、字迹不清的如《铁云藏龟》《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等,《合集》尽量换以清晰的拓片。有的书将完整的拓片剪割,以适分类,以《簠室殷契征文》最为典型。《合集》则采用王襄旧藏《簠室殷契拓本》,将剪碎的拓片还其本来面目。还有的书将甲骨的正、反、臼分开排列,或缺正、缺反、缺臼。以《殷虚书契》为例,此书在传世甲骨的著录书中,其选材、编排、印制等方面都是比较精良的一部,但仍存在若干缺点,如自重十三片,有的墨拓不全,拓片剪割,有的缺正、缺反或缺臼,有的原为一骨之折而分为二处等。《合集》剔除《前编》中的重片,并以山东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旅顺博物馆、吉林博物馆、吉林大学、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地藏骨,重新墨拓,共换新拓三百五十三片。
《甲骨文合集》出版后,陆续发现有漏收的材料,其中还有从未发表过的新片。为了使《合集》的内容更臻完善,由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编纂的《甲骨文合集补编》于1997年7月出版[16]。共发表甲骨文资料一万三千四百五十片。除了这些年国内相继出版的《小屯南地甲骨》《英国所藏甲骨集》《甲骨续存补编》没有纳入外,基本上囊括了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合集》选余的所有著录和未著录过的材料,以及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稍后一段时间里,海内外陆续刊登和缀合的材料。基本上仍按《合集》体例编排,包括图版、释文及来源表。在图版的最后,附有殷墟以外遗址出土甲骨,共三百一十六片(由王宇信、杨升南编辑)。
《合集》从十几万片甲骨中经过去伪存真的精心挑选,分期分类的科学整理,选出四万一千九百五十六片著录成十三巨册,展现在研究者面前,作为中国古文字的重要载体,毫不逊色地树立于世界古文字著录之林[17]。作为商代的基本史料,《合集》的出版为商代历史、商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使相关的研究得以迅猛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文化建设的发展,甲骨文资料的整理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甲骨收藏单位纷纷将藏品悉数发表,发表的方式也更加先进,力争多方位地展现甲骨的内容。新的甲骨文著录书主要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朱凤瀚、沈建华主编,刊布有字甲骨二百六十四片,无字卜骨四片。包括彩色照片、拓本、考释、论文。200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特刊)上、下册。由[韩]李钟淑、葛英会编撰。上册为影印本及拓本;下册为摹本及释文,并附著录重见表。顺序编号为1—2929。著录采用先分类再分期的办法。200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上、下册。濮茅左编著,共著录甲骨五万余片,包括彩照、拓本、摹本、释文。200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史语所购藏甲骨集》,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编印。该书是在已发表的《甲编》《乙编》《丙编》之外,由前辈学者陆续购藏的甲骨,共收录三百八十片,包括影印、图版、拓片和摹本,2009年在台北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上、中、下三册。由宋镇豪、赵鹏、马季凡编著。上册为彩版和附录,彩版著录刻辞甲骨一千九百二十片。同片甲骨根据文字、钻凿等情况拍照正、反、侧、臼四种不同角度。附录还包括碎卜骨、无字卜骨等以利拼合。中册为拓本,编号与彩照相对应;体例与《合集》一致,采用五期分法,先分期再分类。下册为释文和检索表。检索表包括与《合集》《合集补编》等书的著录重见情况,甲骨来源和缀合等项内容。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俄罗斯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藏殷墟甲骨》由宋镇豪、[俄]马丽娅主编。公布该馆所藏全部刻辞甲骨藏品共二百片,包括彩照、拓本、摹本、释文、研究论文及著录检索表。201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上、中、下三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旅顺博物馆编;宋镇豪、郭富纯主编。该书所刊甲骨主要是罗振玉的旧藏,共著录二千二百一十一片(《合集》曾选用五百八十七片)。包括彩照、拓本、摹本、释文及检索表。内容涵盖从早到晚五个时期,涉及农业、战争、宗教、气象等诸多方面。有新字、新字形、新词例。照相包括正、反、臼、侧。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还有个人收藏的甲骨集录:
《殷墟甲骨辑佚》,段振美、焦智勤、党相魁、党宁编辑。共发表甲骨一千一百余片。该书包括照片、拓本、释文,200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有新发现的拓本:
《云间朱孔阳藏戬寿堂殷虚文字旧拓》上、下册。朱孔阳原著,宋镇豪、朱德天编集。《戬寿堂殷虚文字旧拓》是朱孔阳1952年从哈同罗迦陵的后人处购得。据说是王国维手拓墨本。与已发表的石印本《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相比较,字迹更清晰,内容更完整,还有未发表的新材料。另外,每片还配有摹本,摹本是由原来在戬寿堂工作过的李庆霄摹写的,字迹清楚、准确。该书附录还刊出另种拓本《甲骨文集锦》,上卷为《殷虚文字拾补》有拓片一百三十五片,下卷为《殷虚文字之余》有拓片一百五十八片,合计二百九十三片。附录还包括宋镇豪作的《朱孔阳旧藏戬寿堂甲骨拓本校订》和孙亚冰作的《甲骨文集锦校勘记》。拓片中有未发表过的新内容。
除了文字记载的史料之外,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也是历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本章不包括商代考古资料的介绍。



更多同类【古代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