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马承源传 > 列表
马承源传 共有 69 个词条内容

少年时代

    1927年11月3日,马承源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素有“浙东门户”之称的镇海是宁波港的主要组成部分,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镇海一直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是古代“海上丝绸...[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同窗之谊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上海时局愈发不稳,空袭警报连绵不断。为躲避战乱,上世纪40年代中期,上海许多平民百姓举家离沪,年少的马承源也随家人回到了浙江老家,并转入宁波鄞县县立中学继续学业。1944年底,马承源和同样来自上海的...[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青年地下党员

    不久后,马承源随家人回到上海,进入建承中学继续读高中。创办于1939年的建承中学是一所由中共地下党创办的进步学校,表面看起来是一所很不起眼的私立中学,实际上是充分发扬治学严谨、教学民主精神的“抗日据点、民主堡垒”。...[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上海博物馆的第一个观众

    1949年,上海解放。22岁的马承源在苏区党校学习后,随解放大军南下,回到上海。行军途中,他也没丢下对老物件的喜好,在地摊上淘过些古钱币。在组织的安排下,年轻的马承源在教育和工业部门工作过几个年头,先后担任上海市军事管制...[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幸运的人生转折点

    两年后,马承源正式调入上海博物馆工作,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博生涯。能将兴趣转换为终身的职业,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幸运。马承源将这次工作调动视为他一生“得其所哉”的重要转折点。而成全他愿望的,是他参加地下党时的...[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选择专业方向

    1954年12月,马承源正式调入上海博物馆,担任保管部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上博虽建馆不久,也颇有一批专家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学有所长、卓有建树。在与这些前辈学者的接触中,马承源深感自己在专业学识上与他们存在巨大差距...[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山西石刻考察

    在刚进博物馆的那几年,为了考察、征集文物,马承源跑了很多地方。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专业学术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水涨船高。1955年,为筹建石雕陈列,他与蒋大沂、黄宣佩两位先生一起赴山西省考察了石刻造像,并进行征集工作。山...[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调查仰韶遗址

    1956年秋,马承源赴山西、河南、陕西等省考察,对仰韶文化的遗址进行调查,同时采集了标本。第二年,他就这次调查撰写了专著《仰韶文化的彩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综合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对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艰苦的西北之行

    1959年,上海博物馆因少数民族工艺品陈列的需要,派遣工作人员分西南、西北两路,到边远地区征集少数民族文物及工艺品。马承源被分至西北组,与年长他十岁的李鸿业先生同行。这次远行时间很长,从3月底一直延续到8月,跑遍了甘肃...[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

库房里自学出来的专家

    马承源常说,自己是自学出来的。上海博物馆丰富的青铜器藏品让他有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郭沫若、容庚、商承祚等大学者的著作为他系统学习青铜器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博物馆的专家前辈也是他虚心求教的对象。理论联系...[继续阅读]

马承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