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编《七略》

所属栏目:古代编辑家

在古代编辑中,子承父业,编辑成就突出的,恐怕要算刘歆了。
刘歆(公元前53~公元23)是刘向的儿子。他也是很有学问的古代经学家、目录学家。他曾向哀帝上书,建议为《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设学官,遭到当时的名儒今文博士龚胜、师丹等的激烈反对,要求哀帝杀他。他只得主动要求到河内任太守,后来又转到三河、五原、涿郡任郡守。不久称病免官。哀帝去世后,王莽当政,早年王莽与他同为黄门郎,很器重他,要他当右曹太中大夫,迁中垒校尉,后封红休侯。王莽篡位,刘歆很不满意,地皇四年(公元23)谋诛王莽被发现而自杀,时年76岁。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当官,但是,从编辑的角度来看,他的最大成就是编辑了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七略》。
西汉成帝刘骜时,刘歆和父亲刘向一起受诏,领头整理编校宫中的各种书籍,他们都是很有名气的学者,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刘歆给父亲当助手,共同编成了《别录》。建平元年(公元前6 ),刘向去世。这年成帝也死了,哀帝刘欣继位,令刘歆继承父亲的事业。刘歆怀着哀痛,继续在皇家藏书的天禄阁整理古籍,编辑和校正各种书籍。他在《别录》的基础上,经过两年艰苦奋斗,于建平二年,在他48岁时,整理编辑完成《七略》。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分类法。刘歆第一次将我国皇家藏书编成目录,使我国西汉以前的典籍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编目,可以说《七略》奠定了我国图书目录学的基础,对后来的编目学有深远影响。
《七略》的具体内容, 《汉书·艺文志》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艺文志》大体上保留了七略的面目。《辑略》是总论、概说,综述学术源流。《六艺略》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包括文字学),六艺有9种,103家,共3123篇。《诸子略》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诸子10家,内分189家,共4324篇。《诗赋略》包括赋、歌、诗,共106家,1318篇。《兵书略》包括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天象气候兼迷信)、兵技巧,共53家,790篇,图43卷。《数术略》包括天文、历谱(包括算术)、五行、蓍龟、杂占(主要是占梦)、形法(看舆地形势及看人和物的形相),共190家,2528卷。《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共36家,868卷。从《艺文志》所载的原书基本面貌来看,规模是非常宏大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学术价值也是很高的。可惜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原书。
记载刘歆编辑《七略》的资料不多,但是从保留下的这一书的基本面貌来看,刘歆是一位很有才华、头脑十分清楚的编辑家。他十分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分类也很讲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分开的。他虽然是一个经学家,但编辑中还是十分注意实际,对许多自然科学的东西,他都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加以归类编辑。社会科学中,他又按学术源流,书籍性质分类编目。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轻谁重谁,对诸子百家,也是以科学态度平等对待,客观地评论。他对每一相同科学又根据当时学术的发展情况和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系统分编,编得有条不紊。他的严肃认真的编辑态度,今天也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刘歆除编辑了《七略》外,还著有《三统历谱》。


推荐内容


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