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安澜志》滹沱河修治

所属栏目:滹沱河

《后汉书·地理志》古今注永平十年,作常山滹沱蒲吾渠,通漕船也。《章帝 纪》建初三年,罢常山滹沱石臼河漕。《邓训傅》永平中,理滹沱石臼河,从都虑 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 溺无算,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罢其役([谨案]纪要引 汉书多误辨,见原委卷)。
《旧真定府志》河水为真定患尚矣,尝观东汉永平间,治滹沱河石臼河,及邓 训请罢,史称省费万计,全活数千人,是治河之无功,不如顺导之为利也,明矣, 今查图志,真定诸水其最巨者,曰滹沱,其中溪流,志所不载,或发山泉,或出地 脉,稍加雨水,皆能为患,如冶滋沙韩漳派等河,其尤也。
《三国志·魏志》建安十一年,辽西单于蹋顿尤强,公将征之,凿渠自滹沱入 派水,名平虏渠。
[谨案]于慎行笔麈,曹操凿二渠,一自滹沱入派水,谓之平虏渠,在都城之 南,疑即滹沱入运处也,文定所谓都城南,则今大城、文安及霸州、武清之境,卫 河合白河,南北运道所由也,其入派水,则在安平、饶阳之界,《通典》滹沱旧在饶 阳县南,魏武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所以今在县北。
《宋史·河渠志》熙宁元年,河水涨溢,诏都水监河北转运司疏治,六年,深 州、祁州永宁军修新河,八年正月,发夫五千人,并胡芦河增治之,元丰四年正 月,北外都水丞陈祐甫言,滹沱自熙宁八年以后,泛滥深州诸邑,为患甚大,其下 流入边吴宜子淀,最为便顺,若障入胡芦河,约用工千六百万,用工千六百万万, 若治程昉新河,约用工六百万,若依旧入边吴等淀,约用工二十九万,其工费固 已相远,乞严立期会定归一策。
[又]枢密院官言,程昉放滹沱,水大,灈填淤塘滦,失险固之利,安石谓滹沱 旧入边吴淀,新入洪城淀,均塘滦也,盖安石方主昉等,故其论如此。
[又]太宗淳化二年,从河北转运使请,自深州新岩镇开新河,导胡芦河分为 两派,凡二百里,抵常山,以通漕运,胡芦河始自冀州新河镇,入深州武强县,与 滹沱河合流,其后变迁入大河,至神宗熙宁中,内侍程昉请开决,引水入新河 故道。
《金史·河渠志》大定八年六月,滹沱犯真定,命发河北西路及河间、太原、 冀州民夫二万八千,缮完其堤岸,十七年,滹沱决白马岡,有司以闻诏遣使固塞, 发真定五百里内民夫。
《元史·河渠志》延祐七年十一月,真定路言:“滹沱河,北决堤,寝近城,每 岁修筑,闻其源本微,与冶河不相通,后二水合,其势遂猛,屡坏大堤。本路达鲁 花赤哈散于至元三十年言,准引辟冶河自作一流,滹沱河水十退三四。至大元 年七月,水漂南关百余家,淤塞冶河口,滹沱河岁有溃决。大德十年至皇庆元 年,节次修堤,用卷扫苇草二百余万,官给夫粮备佣。直至延祐元年三月至五 月,修堤二百七十余步,其明堂、判官、勉村三处,就用桥木为桩,征夫五百余人, 执月余不能毕。七月八月,又冲塌木方等村堤,复差夫筑月堤。延祐二年,曾辟 冶河,已复湮塞。”至治元年,真定路言:“将木方村南旧湮河道疏辟,导水东南 行,闸闭北岸,却于河南取土,修筑至合头村,合入本河,可以民安,议以截河筑 堤一千余步,开掘故河老岸,阔六十步,长三十余里,上咽下滞,必致溃决,将河 北岸旧堤比之元料,增添工物,如法补筑,滹沱河北岸缕水堤一十处。”太定四 年,真定河水为害,议自王子村、辛安村([谨案]祁州北有辛安庄,犹有辛安渠, 形迹盖元人开,引唐沙滋三河,以分杀滹沱水势,故道亦湮)凿河,长四里余,接 鲁家湾旧涧,复开二百余步,合入冶河,以分杀其势,又木方村滹沱河南岸故道, 疏涤三十里,北岸下桩卷扫,筑堤捍水,令东流。工部议,役大劳民,拟先开冶 河,真定路民夫不敷,于邻郡顺德路差募夫,日给中统钞一两五钱,如侵碍民田, 官酬其直,从之。[又]皇庆元年,议照冶河故道,自平山县西北河内,改修滚水 石堤,下修龙塘堤,东南至水碾村,改引河道一里,蒲吾桥西,改辟河道一里,上 至平山县西北,下至宁晋县,疏其淤淀,筑堤分其上源,入旧河,以杀其势([谨 案]《正定府志》诸水无可泻之旁渠,而冶河有以开之故道,拟照前代已式之良 法,复相地形泻下之处,卷扫筑堤,防其北溃,则冶河自为一派,而无合流之,横 其曹马口堤三十余里,又因旧址而筑之,俾二水南北中行,庶几一劳永逸)。复 有程同、程章二石桥,阻咽水势,拟开减水月河二道,滦城、赵州、宁晋地形低下, 恐水泛,滦城、赵州、坏石桥,阻流为害,议于滦城县北,圣母塘东冶河东岸,开减 水河,去真定之患。二年,委官修治,计冶河,始自平山县北关西龙神庙北独石 桥,通长五千八百六步,役夫五千,为工十八万八百七十,无风雨妨,工三十六 日,可毕。
《明史·河渠志》滹沱河故道洪武间一浚。建文、永乐间,修武强、真定决岸 者三。宣德六年,山水暴泛,冲坏堤岸,发军民浚之。正统元年,溢献县,决大郭 鼋窝口堤。四年,溢饶阳,决丑女堤及献县郭家口堤,淹深州田百余里,皆命有 司修筑。十一年,复浚晋州故道。成化七年,巡抚都御使杨璇言:“宜求故迹,随 宜浚之。”帝即令董其事。弘治二年,修真定县白马口及近城堤,三千九百余丈, 比年大水,真定城内外俱浸,改挑新河,水患始息。嘉靖元年,筑束鹿域西决口, 修晋州紫城口堤([谨案]《正定府志》正德十三年,紫城口淤塞浅漫,分为二股, 一股仍由宁晋泊,一股东溢束鹿鸦儿河,深州界遣夫,于涅槃集迤东修筑堤岸, 障归宁晋故道,工毕而障溢南流,仍并东流入束鹿界)。十二年,太仆卿何栋言: “宜起藁城张村至晋州故堤,筑十八里,高三丈,广十之,植椿榆诸树。乃浚河身 三十余里,导之南行,使归故道,则顺天、真、保诸郡,水患俱平矣。”又用郎中徐 元祉言,淤真定浚滹沱河以保城池,又导束鹿、武强、河间、献县诸水,循滹沱以 出([谨案]《明实录》户部郎中徐元祉陈疏浚六事,一行真定府先浚滹沱河,以 保障城池培植要路,次晋州、束鹿、武强等县,于紫城湟盘等口,联河间府、献县 等县,于宝村单家桥淮镇溯流穷源,俾水循滹沱一派,以出青县)。皆从之,万历 九年,给事中顾问言:“请自饶阳河以下水占之地,悉捐为河,而募夫深浚河身, 坚筑堤岸,以图永久。”命议增筑雄县横堤八里,任丘东堤二十里。
《明实录》万历元年七月,工部覆御史田乐疏言,频年水灾已极,盖滹沱、黑 洋、白沟诸水,会合经行之地,下流壅塞,输泻无路,方数千里房产,被其覆没,水 之潴处,多在顺河二府,水出口多在真定所属,利不必出其土,害不可委于邻,下 流阻滞,作何疏通,上源泛溢,作何约束,应挑浚者,挑浚之,应堤坝者,筑之,故 道可复则复,桥梁可建则建,苟有利于生灵,宜无分于彼此。《正定县志》万历三 十五年夏,久雨弥漫河堤,知府汪国楠身亲督筑,用巨挺穿铁锅编荆,实以砖石 与椿梢联次,堤遂坚固。周应中曰,滹沱之流合冶河而后大,则辟冶河以分杀其 势,诚一定之论,知府田济开新河,今淤塞,故道犹存,决挑之以收前功,至于平 河旷野,卷扫筑堤尤不可缺也([谨案]金幼孜《真定府修河记》略:河之去西北 不半舍远,曰曹马口,旧有堤三十余里,以护城垣,宋天圣间溃,天章阁待制刘瑾 修筑,成化间复溃,郡守田公发兵夫,距旧河数里外,凿一新河,延袤十余里,深 逾丈,广三百余尺,筑堤两千余丈,以御旧河之水,其流入于新河,北筑堤长四千 余丈,凡工之用一万有奇,木之用倍之,荆之用又倍之,石土之用又十倍之,阅五 月而成)。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原任总督王新命奏,于河间府献县完固口漳、滹、滏分 流处,筑拦河大坝一道,横截水势,疏单家桥口,又以洋河上流淤塞,请于王家口 筑坝堵塞上下水口(互详漳河东西淀篇)。
[奏略]漳河分支原系滹沱、滏阳三水合流,至献县西南之二十五里之完固 口,分为二支,一由献县南单家桥,经青县北出鲍家嘴,达运河;一由献县北单家 桥,东北经河间、大城地方,过子牙王家口,入三角淀。查单家桥河口淤塞,全河 之水直奔臧家桥北流,以致河间、大城、文安、保定、霸州常被淹没,似应于完固 口分流处,筑拦河大坝一道,横截水势,疏通单家桥河口,使七分之水流入运河, 留三分之水北流臧家桥,以免地土淹没,并通天津船只,所有雄、任、文、保所统 之五官淀,出自滹沱分流,名曰洋河,出王村口入柴伙淀,近十余年,上流淤塞, 柴火淀之水逆流倒灌,似应于王家口筑拦河坝,堵塞上下河有水口,则四县可免 淹没,地土可以涸出,而五官周围一万二千二百丈有零之堤,可以不必修。
康熙三十九年,圣祖仁皇帝亲阅指示筑堤浚川,开焦家口引河,自广福楼东 南分泻滹沱水势,为子牙新河大修钦堤民埝,共长一千五百二十余里。
雍正三年,滹沱河徙,决州头直冲束鹿,怡贤亲王奏请,疏浚旧河,导水 南流。
[奏略]滹沱自去年北徙,决州头而东直趋束鹿,奔轶四出,至今尚未归槽, 束邑官民请疏入泊之道,以舒切己之忧,然此道本非正流,填淤已成平地,旋加 挑挖,工费甚繁,且大陆古泽亦不应听其淤塞,查有乾河一道,系滹水入滏旧路, 由智丘至焦罔,修治不难,自张岔口挑六七里便可直接决河,由焦罔而入滏,沛 然而东,宁晋泊既免壅淤,束鹿深州等处亦无冲溃之患矣。
雍正四年,命怡贤亲王、大学士朱轼,查勘水道,开决子牙河下流、清河、夹 河、月河故道,障王家口西子牙河,又引冶河入洨河。
怡贤亲王、大学士朱轼会奏水利,奏略子牙、永定二河,以淀为河壑淀廓而 后河有归亦必河治而淀不壅。考任丘旧治子牙河下流,有清河、夹河、月河皆分 子牙河之流,同趋乎淀,今宜寻求故道,开决分注,以缓奔放之势,子牙河现有由 王家口分为东西二股,今应障其西流,约束归一,二河各依南北岸,分道东流而 万派之朝宗可庆安澜矣。
户部会议条奏一,子牙河自古沙村以下河身之内率多田庐,以致下流不畅, 上流溃决,应先将河身村庄遵奉,上谕劝民迁徙,倍偿其价,俾获安居,既浚广福 楼新河,以防伏秋之涨,再开黑龙口堤岸,以泻涝水之积,障王家口以北之西流, 以省其迂回,浚入淀东下之正流,以遂其奔注,则文安、大城、保定、河间庶无淹 没之患失矣。
《一统志》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冶河入滹沱之处,坚筑大堤以遏绝之,引水 由正定、藁城入于洨河,由是冶河复循故道。
雍正九年,堵筑完固口,先是滹沱渐趋北道,雍正初年,单家桥河顿涸,五 年,怡贤亲王开挑淤塞,导水入运,至是议者以水性分流则缓浊流停滞恐反妨 运,复堵塞之。
乾隆五年,兴修积水,挑黑龙港河东支,面宽八丈,底宽四丈,深二尺至五尺 不等,中支面宽七八丈,底宽四五丈,深二三四五尺不等,西支面宽六丈,底宽四 丈,深四尺(系宣泄滞水,自新河口合流北行,至独流村,归子牙河,疏浚事宜,岁 一举行)。又接筑子牙新河横堤,堵截焦家口引河,并挑挖河底坦平,令得专泄 黑龙港水,又疏杨家口,分引子牙河,长三十五里,面宽六丈至九丈,深一丈一二 尺不等。[又挑献县]古乾河先是初年间献县西北马洼滞水泛滥为害,至是劝用 民力,由元昌楼迤北,于河身平高处,挑沟一道,长二百丈,令上游滞水不至北 漫,又于冯家桥大道东西修浚道沟,由商家林至河间南八里庄河桥,入于老 洋河。
又开饶阳县古七沟,以泻各村积水。罗家屯沟,广七尺,深五尺,长一千四 百六十六弓,自罗家屯东经李家池之北,至张家池之东,入吕汉河;富村沟,广七 尺,深五尺,长四千二百六十六弓,自富村北经李家庄、岐河、寺家庄、王家庄、孟 家庄、孔店,南至姚家庄,西入吕汉河;白家池沟,广三尺,深二尺,长五百四十 弓,在白家池西北,入吕汉河,沟东筑土埂一道,以遏积水东溢;小屯沟,广七尺, 深五尺,长六千四百六十弓,自小屯东境崔村、留吾、合我、师钦、万艾、刘班寨、 南齐、北齐之东,合束、赵市之西,合方、合伯、南岩之北,入吕汉河;合方岔沟,广 七尺,深五尺,长一千一百五十弓,自合方东北径南岩村,东至献县三角村,北入 老羊河;韩合沟,广七尺,深五尺,长九千三百二十八弓,自东韩合之北,径南北 韩合、大小邵村、常杆、大小九吉、肖店、豆店、小尹村之北,段里、刘满、善旺、空 城之南,东至献县镇上村,北入老羊河;韩沟,广七尺,深五尺,长三百二十弓,上 承深州张丘,下归武强南召宝界。
[总河顾琮]总督孙嘉淦会奏,修浚子牙河事宜。奏略:青县西境为黑龙港 河之东,至张洪桥以南民筑工堤一道,日久失修,仅存形迹,所以献县、河间、大 城之水,由黑龙港而来,河浅不能容纳下游之子牙新河,复又淤滥梗阻,泛于青 县西南北三境,并灌静海县之故城洼等处,请将张洪桥自官堤头至金家小营许 家坟一带民堤九段,加高培厚,复于李豹家庄焦家口等处,开设涵洞,将田间积 水放入河内,庶青静二邑可免水患。又子牙新河之东,运河之西,中有凤台等 洼,常存积水,查苟家营迤北之王家营以至贾口,中有高埠土埂就势接成坦坡, 再新河东堤罗家堂、张家庄等处,开沟将堤内各洼滞水,泻入新河,再子牙新河 原以泻子牙河之水,于焦家口分流,经广福楼入新河,因水势不顺,而新河上游 河间等县滞水,由黑龙港支河汇入,清浊相混,以致新河浅阻,积水难消,上年焦 家口堵塞已有成效,应将广福楼旧有横埝基址补筑坦坡,并将新河通身挑挖,以 受黑龙港三支河之清水畅流归淀,则河间等县积水不致倒漾,至子牙全河之水 仅由王家口归淀,不免泛滥淤塞之虞,查子牙河东堤阎刘二庄一带堤薄地洼,堤 西则有蔡家洼,堤东则有浦港洼,今于杨家庄河唇口处,顺势开挖引河,经阎刘 二庄,由朱家洼、官家河、牛栏、蒲港洼,于独流大坑归入淀河,使子牙浑水由西 北斜向东北,水满听其平漫于内外各洼,水落归槽,浊泥澄底,清水入洼,将来各 洼淤平就势筑堤,使水经独流大坑,由杨柳青以达西沽,可无淤淀之患,其官家 河、牛栏河过于浅窄,一律挑挖,又王家口为子牙旧河入淀之尾闾,先有三支分 流,今东西两支皆已淤成高埠,止余中支向东北流经黄岔庄头,而抵台头之清 河,全河出口既止一路,浅窄不畅,应将河身取直、开宽、挖深,可以畅流无阻。
乾隆九年,协办大学士刘统勋、总督高斌会奏:子牙河上游北注大城县王家 口,每清浑并涨迤南,数十百村庄悉遭淹没,请于王家口北庄儿头起,堵截子牙 下流,另于程家波陈家泊展开河身一道,改溜东出,得旨允行。
乾隆十年,初次兴修水利,开挑正定县柏棠河长一千六百一十四丈,护城河 周围长三千七百二十七丈,东大道河长三十里,林济河长十五里一百十丈,旺泉 河长十五里一百五十四丈,只照河自县西洋村至藁城之只照村,长一十八里,宽 五六尺,底宽八尺,深四五尺,自顾营村至大石桥,长三百五十丈,又东南至小石 桥,长三百二十丈,又东南至黄庄村,长六百一十八丈,又东南至小屯村,长八百 三十丈,又东至堤里村,长七百三十丈,又东南至只照村,长六百六十丈。
乾隆十八年,改子牙支河为正河,开挑阎儿庄河尾,添建滚水石坝,分减 汛涨。
总督方观承筹办子牙河坝事宜,奏略:子牙河为滹滏会流,下游自献县境汇 入天津之三岔河,向来州楫通行长芦引盐赴畿南行销,并皆由此通运,缘大城境 内河身窄狭,西堤逼临河岸涨堪虞。乾隆五年,议于杨家口开挑支河,下穿阎儿 庄东堤,导引陈家泊仍归正河,嗣因杨家口汕刷日益宽深,支河水分十之七行正 河,水止二三分溜缓沙停,渐至淤垫,商船阻滞,起剥劳费,而支河下穿阎儿庄东 堤之水过多,青县境内并虞淹漫,随赴大城查看正河,自杨家口至庄儿头,计长 四十八里零,并皆淤浅,自杨家口至子牙桥一十八里零,浅窄尤甚,其杨家口支 河现宽十五丈,深七尺,并一丈一二尺不等,今若议堵塞支河,不特水深溜涌,施 功不易,而正河本甚窄浅,必不能挑浚如支河之宽深,仍恐淤垫。查支河自杨家 口至阎儿庄东堤止,长八里零,现今深通畅顺,两岸约束循轨安流,自宜因势利 导作为正河,再于阎儿庄河尾北通蔡家洼,沿留儿庄东堤抽挑河槽一道,下接黑 龙港旧河,展挖宽深,俾全河俱于子牙桥归入正河,计挑河九里有余,较之疏浚 正河事半功倍,即将挑河之土培筑东堤,其自杨家口至子牙桥北,淤浅之正河, 留作越河以分杀水势,惟将子牙桥北至庄儿头之正河三十里,随河底高下挑深 七尺,则商船民载均无阻滞,至阎儿庄现在河流穿越东堤处,应建拦河河草坝, 另于坝北东堤上修筑滚水石坝一座,俾夏月盛涨,正河不能容纳之水,由此分 减,即以堤外旧河作为引河,则蓄泻有备,正河不致停淤,堤工得以巩固。
乾隆十九年,总督方观承奏请添建子牙河东堤、石闸、涵洞,开放积水入子 牙旧河,得旨允行。
[奏略]上年春间,子牙河东堤添建滚水石坝,减乃夏秋盛涨之水,漫出河漕 二尺以上,俾从坝面滚出,其余出槽漫滩至堤根一带积水,向无去路,因地势西 高东下,又不能于汛后复行西导归河,自阎儿庄至广福楼迤南,河滩积水约长四 十余里,村民因东堤原系民修,如遇水大年分汛过后,每于春月呈请开堤放水, 以资播种,实非经久之计,应于东堤石坝内添建双空闸一座,令与地面相平,俾 水由河槽漫出者,宣泄归入坝外引河,再于东堤洼处,酌开涵洞三处,使距稍闸 远之水,就近开放引入子牙旧河身,流入老君等泊,则生计有资,而堤根得免浸 泡,并可资巩固矣。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滹沱河自束鹿改流南徙,由冀州、宁晋入滏阳河,总督 方观承查勘奏请,即顺新河行水。
[奏略]窃照新河宽自七八十丈至二十余丈,深自七八尺至一丈五六尺,已 成大河,势顺安流,盖此处原系康熙年间滹沱旧道改流时淤出河道,非于本地另 有冲啮,或碍田庐,其张岔口东河身自南北二股分合,共长四十余里,俱已淤成 平陆,断非人力所能挑复,且贴近束鹿县南,当年颇费捍御,今已改道晋州、宁晋 境内,则皆近城三十余里,其村庄之近河者,多在高埠,并筑埝护村,以防漫水, 束鹿田道情形,亦复如是,于彼于此皆为一水一麦之地,查勘之次住近新河士 民,并无以不便陈诉者,情形既明,地方官亦知因势利导之为宜,皆不复言浚复 旧河矣。
[谨案]是年,河改开冲三股,东中二股旋即堵塞,惟西一股自庄头村起,径 赵蔺庄、蒋家庄、贺家庄,至南北留庄,长十四里,旋亦自行干涸。
乾隆二十八年,总督方观承奏请,如浚蔡家洼,添建阎儿庄草坝,得旨允行。 [奏略]乾隆十八年,以支作正以来,上游宽深如旧,下游渐至淤浅,盖缘涨 发之时,旁泻过盛,河身水缓沙停,又蔡家洼紧与河邻,潴蓄迅涨,挟沙灌入河身 之故,今应浚复宽深,再于阎儿庄石坝上游,建筑扇面草坝一座,挑水归河,使不 致旁泻过多,至蔡家洼连年积淤,已有唇岸,再以挑河之土加培成堤,酌于无碍 之处,令于洼水通流,旧河淤浅处所,酌量挑挖,以减盛涨。
乾隆二十九年,兴修水利,总督方观承奏,以子牙支河之尾归入正河处所, 形势不顺,请从子牙村南接穿堤而出,斜向东北挑新河二十里,至东洼子头汇入 正河,又间段挑浚正河,俱得旨允行。
又于五蕃村东建石闸二座,以资宣泄,由榆钱洼归入子牙河。又开青县王 维沟、摆渡口沟、盘古沟、塔寺庄沟、流津庄沟,泻夹河洼积水,由十里洼入东黑 龙港。又开十里洼引河一道,各沟水口俱用土埂堵截,不致河水倒漾,视河中水 落,则开而并注之,洼地涸出,得以布种,或河水高于洼水,或洼内干涸无水,则 合各沟附近认修村庄堵闭([谨案]兴修水利急工内,一子牙正河自张家庄至当 城止,挑深开宽,挑河之土,即以培堤修筑阎儿庄草坝、留儿庄石坝,系直隶大 城、静海、青县三县,一盘古庙以下至鲍家嘴,挑淤筑堤,一支河吴家洼引河下游 至青县大渡口挑淤。)
[奏略]子牙支河今已改为正河,应再加宽深,以资畅达,请自阎儿庄草坝对 岸起,东至东子牙村南止,计长一千二百六十八丈,河面原宽六七丈者,一律展 宽十丈,底宽三四丈者,一律展宽五丈,原深六七尺者,加深自七尺至九尺不等, 挑河之土用以培堤。又自子牙村南接挑新河,至王家口东洼子头归入正河止, 计长四千一百十丈,应挑面宽十丈,底宽五丈,深五尺五寸至九尺不等,即将挑 河之土于东岸夯筑成堤。并东子牙村、小邀铺、郑儿庄三处,各筑护村埝一道, 再从前子牙河淤垫,全赖支河引水,如遇伏秋盛涨,支河不能容纳,又赖蔡家洼 分减,今蔡家洼已渐停淤,而减水石坝金门仅宽八尺,尚应多筹分泻之路,以杀 其势,所有子牙正河,自张家庄至王家口,并应间段挑浚,即以挑河之土培于 西堤。
[又奏略]查子牙故道,如黑龙港杜林镇,上承阜献一带之沙河、普头河、乐 河、漫河、亭子河诸流,并南宫、枣强、固城、阜城、东光、交河等州县滞水,均以鲍 家嘴为归入南运河出路,请淤盘古庙西北,地名十里洼之金家营,挑挖引河一 道,使昔之下注鲍家嘴诸水折入东支黑龙港,由新河口穿独流叠道,归入子牙大 河,即于挑河之土堆筑两岸成堤。嗣于覆奏急工案内,只议将盘古庙至鲍家嘴 开河筑堤,其十里洼黑龙港挑浚各工未经列入,兹覆加细勘黑龙港杜林镇汇上 游诸水下注,多在六七月间,正值南运盛涨之时,不但内水不能泻入运河,兼恐 涨发倒灌,北抵杜林为患,仍照原奏计挑十里洼引河,长一千三百余丈,面宽四 丈至八丈,底宽三丈,深二尺至九尺,并将盘古庙至引河口淤浅处及夹河洼两得 挑浚,其引河两岸堤工,共长二千六百余丈,顶宽一丈二尺,底宽三丈六尺,高六 尺,夹河西堤间段修补,长四百八十余丈,又东支黑龙港自十里洼引河口起至新 河口止于河底抽槽,计长五千四百余丈,面宽四丈,底宽二丈,深三尺,又自新河 口起,迤下为子牙故道,至老君泊止,应间段挑浚,长七千九百余丈,面宽四五 丈,底宽二丈,深二尺至五尺不等。
[又奏略]文安大洼向受河间一带滞水,广安民堤防其北漫,但东面有大城 长堤,堤身横亘滞水,向东全无去路,辄北溃广安堤而出,致为大城、文安之患, 请于大城长堤近王蕃村地势低处,穿堤修建双空石闸三座,外挑河长九里零,挑 河之土筑为南堤,将滞水泻入榆钱洼,东注子牙河,再将广安横堤加高培厚,则 文安大洼南水之患可除,又王蕃闸外之子牙河,更宜分导,以防盛涨西溢,以保 闸座,应于东岸冒门村挑浚引河一道,长十五里,引河水入苏庄洼,由贾家村仍 归大河。
乾隆三十二年,高宗纯皇帝巡幸河淀,阅视堤防,因子牙河故道自谷家庄以 下至吴家沟,计长一千一百四十丈,河身浅狭,仅宽三四尺,底宽二三尺不等,谕 总督方观承普加挑展,面宽六丈五尺,底宽三丈五尺,深三尺,其上游刘家庄以 下积淤十四段,均于河底抽槽,面宽三丈,底宽二丈,深一二尺不等。
乾隆三十三年,正定滹沱河水涨发,漫及城根,添筑新堤,修培旧堤残缺,筑 护堤挑水鱼鳞等坝,得旨允行。
[奏略]正定滹沱河本年七月内,河水异涨,宣泄不及,以致漫及城根,兹于 斜角头堤,添筑新堤五百七十六丈,其原堤长一千三百三十五丈,被冲残缺,应 加高培厚,并将城南之回水堤一千六百八十六丈普律加培,再查斜角堤南有护 堤埽坝,长九十四丈六尺,现在河流汕刷,工程塌陷,该处为迎溜险,工自应及时 拆修,并于出险处,加长五丈四尺,益资撑护,并将新堤之北头柏堂闸加高修整, 与堤顶取平,以资捍卫。又回水堤迤南一带河身,渐已北迁,自斜角堤草工以东 埽湾益险,应往东从新接筑挑水坝五座,河神祠前建筑鱼鳞坝八十丈,又城南河 岸为驿站大道,现在水汕成沟,东西共长一百八十余丈,应请一律填平。又郡城 有护城堤一道,外绕城河长四千三百二十丈,仍归民挑民培。
乾隆三十七年,尚书裘曰修、总督周元理以子牙河格淀堤冲塌堤身,奏请改 为叠道及增建涵洞等工,得旨允行。
[奏略]子牙河格淀一堤,自当城以下一带出水有限,应将冲塌堤工段落改 为叠道,酌添涵洞数座,以泻子牙河出水,并有水道迁改,应行停修及增建涵洞, 并子牙上流堤埝闸坝覆勘,应行修治。又蒲苇密处,应开槽过水,两堤垣坡撒种 荑稗野谷,以护堤根。
[又奏略]子牙河东西堤岸淤滩留儿庄,应落低坝工及坝后引河,并修培独 流等处桥道涵洞,各工程需银一万一百三十二两有零。
乾隆五十年,滹沱河决广阳堤,堤身冲刷成河,改流南徙,由赵州、宁晋入滏 阳河,总督刘峨查勘议奏,停筑旧堤以顺水性。
[奏略]窃查滹沱河发源山西,由五台县入直隶平山县境,经由灵寿、正定至 藁城县广阳村,有兜湾迎溜之势,旧有赵州、宁晋、藁城等处民人所修土埝一道, 名广阳堤,使水由北岸晋州、束鹿、深州、衡水等处入滏阳河,时废时筑。乾隆五 十年,滹水南徙,堤身冲刷成河,赵州等处民人合力堵筑,而晋州等四州县民人 则又呈请停修,若听其废弃,而赵州、宁晋二州县民人又纷纷吁请,当经饬委清 河道朱澜前往查勘,滹水现由赵州、宁晋直达滏阳河,其势甚顺,所有广阳堤工 已经冲刷成河,一时难以修复等情,前来伏查滹沱河水势迁徙靡常,北淤势必南 趋,无论堤工缺口现在不能堵筑,即使暂时堵塞,一入汛期势必复被冲刷,水性 就下,断不能强其舍洼而就高,即以南北两路经由各州县村庄多寡远近而论,北 路则由晋州、束鹿、深州、衡水四州县入滏阳河,计程一百六十余里;南路则由赵 州、宁晋并藁城之一隅至滏阳河,计程一百余里,亦不使舍近就远,请将广阳一 堤停其修筑,以顺水性。
嘉庆五年,总督颜检请浚南杜村堤外河沟通入子牙正河,移建闸座,以防倒 漾,筑护堤、埽月堤等工,并请移驻河员各专职守,得旨允行。
[奏略]文安、大城之被水,由于河间民人扒开广安横堤,而扒开广安横堤实 因念祖桥刘各庄漫口冲灌情急所致,今念祖桥漫口业经堵筑断流,惟刘各庄漫 口宽三十余丈,水深流急,施工非易,于道库拨银一千两购备桩料,上紧堵筑此 处漫水断流,即须将广安横堤并黄家道各缺口补筑,庶三县民人咸知水退可耕, 各安本业,争竞之端不禁自止,惟子牙河大堤残缺之处,若不急筹培筑,再遇水 涨,终无以弥患安民,至大堤修筑坚固之后,河间堤内滞水别无出路,蒲塔等村 地势低洼,仍不免积潦为患,原建王蕃二闸,业已淤平,而由闸沿堤查至榆钱洼, 不特引河淤成平地,即榆钱洼现能受水之地,方圆不过四五里,若仍由此泄水, 必须穿洼挑引,方可导入子牙正河,工费既属浩繁,泻水仍难畅达。因于堤城上 下再四相度查,有旧闸之南杜各村对面堤外有河沟一道,距河唇长六十余丈,本 年四月间,居民即于此处开挖通入正河,借消积水,请即于该处开挖深通,随其 原挑沟渠,酌挑弯曲斜入正河,并在堤口移建石闸一座,如滞水高于外河,即开 闸泻放,当伏秋盛涨时,即行闭筑以免倒漾,其献县、河间、大城三邑之子牙河西 岸堤工残缺单薄处所,普律加高培厚,共工段长七千一百三十一丈,但献县、河 间境内迎溜险,工难资抵御。查乾隆二十八年水利工程案内,该河险工八处共 经裁弯取直,以顺溜势,是以三十年间不致漫溢,今又侧注西塘,频频为害,若仍 裁弯取直,河道既长,费亦过多,拟择最险之处,采用永定河工程做法,间段酌加 椿料作护堤埽,以资巩固。又念祖桥、刘各庄两处,漫口迎溜顶冲,土性纯沙,临 河宜加筑内戗,并下护堤埽,后再圈作月堤,以为重门保障。又杜各村闸外引 河,酌挑弯曲,以顺水势,但引河逼近河唇,盛涨之时,易致受淤,拟筑护闸月堤, 以为外御,至闸座工费,查旧王蕃南闸近存一边,雁翅北闸亦间有残缺,现在水 冻不能刨挖,以二闸之料供一座之工,即需添补,亦属无几。又广安横堤各缺 口,并长城老堤黄家道口,亦须补筑。查滹沱河过臧家桥迤北,即名子牙河,又 名沙河,经河间、大城、静海、天津以汇北运河,从前鲜有漫溢,自河流侧注西堤, 屡致出险,今即于子牙河堤岸残缺单薄处所,加高培厚,而河之侧注如故,仍恐 啮堤贻患,自应加做龙尾埽签椿保护,以资巩固。至念祖桥、刘各庄二处,前此 溃决之由,实因水深跌塘浮泛不定所致,今于里口议添贴心坝,以为内戗,再圈 筑月堤,并下护堤埽,诚为慎始之道,其旧王蕃二闸废后,水无去路,积潦难消, 而导水之沟又易淤平,即榆钱洼亦不能容水,今昔情形不同,自应将闸座移建于 杜各村,以时启闭,并加筑月堤,以资外御,如此辨理,可期于河堤各工有裨,而 数县民生庶免被水忿争之虑。修堤一项,详查旧案原系劝用民力,惟该处连年 被水,虽蒙圣恩赈济得安衽席,民力究未全纾,难望认真力役,此项工程从前曾 经外办,即在外筹项,切实经理,毋庸另请动款,亦断不致累及闾阎杜各村闸,应 移驻河上佐杂一员,专司启闭,至管河之员向系河间县丞管理西岸,景和镇巡检 管理东岸,今东岸巩固,西岸吃重,如令分岸经管,未免劳逸不均,应将念祖桥以 南之东西二堤,责成巡检管理,其念祖桥以北之东西二堤,责成县丞管理,俾照 料易周,可收实效。
嘉庆七年,子牙河漫溢,高家口决堤五十六丈,署总督陈大文筑挑水坝,引 溜入正河,克期堵筑。
[奏略]文安积水四面,周历细勘,因该县地居洼下,河间县高家口漫工现宽 五十六丈,口门水深五六尺至八九尺不等,斜接上游正河,止余四分之溜,施工 颇为不易,必须于正河西岸漫口之上,先开挑水坝一道,挑溜正趋归入下游正 河,次将对面新滩顺势挑,切使下游河流畅顺,口门溜势自减,方可克期兴工堵 筑,共约需工料银三千九十五两零。
嘉庆十一年,总督裘行简奏请,修筑子牙河新旧格淀堤、格淀叠道、涵洞、桥 闸,并挑浚河淤等工,仰蒙皇上特发帑金,及时修筑,奏派道府以次兴工,至十三 年,总督温承惠奏报工竣,皇上亲临阅视,并臻巩固,复命尚书德瑛、刘权之将格 淀堤现在做就丈尺,勘验收工,自文安县三滩里起至天津县西沽炮台止,共分七 十二段,通长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五丈五尺,筑顶宽一丈四尺至三丈,底宽三丈至 六丈,高二尺至八尺不等。挑浚子牙河下游,自王家口迤下起东至北运河止,共 二段,长二千三百四十丈,面宽十丈,底宽八丈,深八尺。又红桥以下支河七道, 共长一千七百零七丈五尺,面宽三丈五尺,底宽一丈二尺,深六尺。子牙河下口 大红桥东入北运河筑拦水坝一道,长十八丈,顶宽八尺,底宽底一丈二尺,高八 尺。红桥岔支引河东筑拦水坝一道,长九丈,顶宽八尺,底宽一丈二尺,高六尺。 先自文安县三滩里十数村,为子牙河冲决大城临河民埝,淹浸田庐,尚书德瑛、 刘权之相度地势,开堤数丈,宣泄积水,堤工间,有与原估丈尺不符者以实覆奏。
嘉庆十一年,总督裘行简奏略:新旧格淀堤虽只百里,系在众河下游,大成、 文安堤身,两面皆水。又静海县当城至杨芬港叠道,计长二千丈,独流村后叠道 九百丈,因不在格淀堤工之内,前此未曾估计,该处为车马必经之路,均须一律 修筑整齐。静海县当城迤下至天津县杜家道沟叠道内,向有涵洞五座,天津县 王家河口叠道内,原建有九空木桥一座,俱久已冲失无存。查格淀堤之筑原因, 子牙河浑水灌入清河,泾渭不分,易于淤垫而设。现在尾闾既大加疏浚,浑水已 有归墟,则此项桥座、涵洞亟应概行堵塞,一律筑成叠道,以免清浊互流,日久淤 垫之患。
嘉庆十三年,总督温成惠奏略:窃照千里长堤、新旧格淀堤以及各处叠道桥 闸,并挑浚河于等工,曾经前署督臣裘行简派员勘估,奏委清河道胡钰、天津道 沈长春等督率各该州县分段赶办,于上年八月间,臣复行亲往查勘,间有未能如 式及被水汕刷残缺平垫之工,即经面饬该道等遵照原估,续加一律修复,务臻完 善。查清河道胡钰承办天津县挑浚子牙河并筑拦水坝,共估银二万一千五百七 十两零,又天津道沈长春承办文安、大城、静海、天津等四县格淀大堤及静海之 格淀叠道独流等处桥座,原续估共银一十万二千一百五十八两零,臣覆加查核, 均与原案相符,再天津等县境内格淀堤工,前经各该县照估修筑完竣,缘该处地 势最低界,在大清子牙两河之间,上年水势浩瀚,竟至漫过堤顶,以致各工多有 残缺,平垫及水落已值天寒,未能即为培补,臣前已奏明在案,今岁春融水泮,即 严饬天津道沈长春督同各县赶紧加镶补筑,业已次第完整,惟间有水中涝泥处 所办理较难,且连日大风,又加汕刷尚未复原估尺寸,现仍赶紧培补。
尚书德瑛、刘权之奏略:格淀新旧堤并格淀叠道,自文安县三滩里起至天津 县西沽炮台止,共分七十二段,通长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五丈五尺,内惟静海工段 丈尺悉与原估相符,其文安、大城、天津三县堤工,以上年水势汕刷过甚,其顶底 丈尺间有原估不符之处,臣等于丈量时,另行分段备细注明单内,应俟工部按照 土方银两核算,题明著落承辨之员,赔交完款。臣查至文安县新格淀堤工南三 滩里地方积水宽长,水中十数村民舍尽被水围,询系去年因子牙河泛涨,大城临 河民埝被冲,灌入该处,四无出路,据该处老民恳求,暂开新格淀堤一段,以泻积 水,臣等察看该处积水均已澄清,不妨暂开堤工一段,俾积水泻入淀河,可无淤 浅之虑,是以即饬文安、大城两县,就三滩里地势最低之处各挖堤数丈,以资宣 泄,现在该处地亩已涸出十之六七,而归入淀河之水尚在涓涓不息,应俟积洼处 所再有消减,即令于汛前一律补足完善,该居民各踊跃乐从,无须再动官项,其 迤南王家口一带临河民埝,业经大城县劝令百姓兴工补筑,可不致再有积水之 患(全奏详清河修治)。


推荐内容


科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