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修《宁远县志》提要

所属栏目:珍贵方志

清康熙年修《宁远县志》六卷,共2册,冯同宪修,李樟纂。康 熙四十八年(1709年)刻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印本。版 框大小为20厘米×14.5厘米,页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四周 单边,花口,单鱼尾。线装。
冯同宪,字尹仲,浙江慈溪人。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 宁远县知县。在任十年间,实行了修城、开水道、建学、茸庙,教士 劝农等多项惠民之政,并倡议纂修《宁远县志》,其中建置、城郭等 许多篇章,为其亲手所撰。
李樟,冯同宪之门人。富平进士。
宁远县即今甘肃武山县。该县位于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 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 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 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米—3120米之间。县境东西宽57.5 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
夏、商、西周及春秋时代,宁远县为戎、羌部落所居。战国时属 秦。秦及西汉为陇西郡 道、襄武县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 年),置新兴县,属南安郡。北周时废。隋为陇西县地。唐代宗宝应 元年(763年)后,两次陷于吐蕃。宋初,置宁远寨。宋徽宗崇宁三 年(1104年),升寨为县。历宋、元、明、清四朝,至民国三年 (1914年),改称武山县。
历史上,武山县修志较多,除康熙年修《宁远县志》外,还有明 成化年修《宁远县志》,原书已佚;明万历年修《宁远县志》,现存本 缺星野、疆域、建置、节妇、隐逸、仙释;清乾隆年修《宁远县志续 略》。
时任宁远县知县的冯同宪,购得本县首尾残缺旧志一轶,与邑绅李上士看后,托 其门人富平进士李樟细加窜正而重编,三易其稿,纂成《宁远县志》一稿,是为康熙 年修《宁远县志》。
康熙年修《宁远县志》,卷首有李樟、许建勋、冯同宪等人的序言三篇。作者在 《例言》中写道:“旧志创始于邑绅王公 ,其义例已无可见,今所有残本,乃明万历 邑令邹公浩所刻,颇为简严,惜无全帙,而李君上士稿本,采摭亦详,兹更参以《府 志》,博访邑人之好事多识者,用为损益,义取慎重,敢云宏备。”
该志共六卷,设四十四目。卷一舆地,设星野、沿革、疆域、山川(附形胜)、风 俗、物产、古迹(附寺观);卷二建置,设城郭(附街坊)、公署、学校、官秩、坛 、 庙祠、里镇、桥梁、河渠、惠恤、邮递、守备;卷三政事,设户口、赋役、税课、公 式、祀典、乡仪、灾祥;卷四官师,设知县、县丞、典史、教谕、训导、宦绩;卷五 选举,设荐辟、进士、举人(附武举)、贡士、例监(附吏员)、 赠(附武阶);卷六 人物,设乡贤(附陵墓)、耆旧、孝义、节烈、仙释、艺文。此志结尾处还有冯同宪门 人孔瑜、包 、温恭、郭连第、宋模、周正历所作之跋。
在许建勋所作之序中,可以看出康熙年修《宁远县志》的特点:“故于建置,则 因革之必核也;于山川,则形胜之必详也;于官职,则循良之必著也;于人物,则节 行之必崇也;于学校,则风化之攸贞也;于礼制,则仪度之足式也;于田赋,则食货 之可考也;于艺文,则文献之足征也。既典而核,亦约而该,其正得古史之体与。”
康熙年修《宁远县志》保存了明万历至清康熙百多年间宁远县的地方史料,在疆 域、山川、物产、河渠、赋役、税课诸方面记载尤为详尽,对研究宁远的地理经济有 很大的帮助。当然,此志也有很多不足处,比如全志义例简要,将灾祥附于政事,艺 文附于人物,也不妥当。对关于沿革的考证,也有谬误。如说“ 道秦汉皆隶陇西郡, 后改陇西县为襄武,既又改 道,皆并今陇西宁远地。既又分其西改为成纪县,而其 东独为 道,即今宁远地也。”这些叙述显然有误。尽管此志在某些方面存在些许问 题,但它所记载的文献资料对研究今天武山县的历史还是弥足珍贵的。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